分享

演化思维

 wsgmail 2019-10-25

精英日课有一个高频率出现的概念,叫做“演化”,今天我就来帮你把关于“演化”的各种知识、疑问和前沿研究总结一下。演化有没有方向?它到底是不是随机的?演化的目标是什么?演化是由什么决定的?演化思维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商业、人生,提供什么样的模型和视角?你可以从今天的总结里复习这些知识。祝你每天都有收获。

1.什么是演化?演化有方向吗?人类整体总是在进步吗?

进化 (evolution) 这个词,现在有很多进步人士号召翻译成“演化”,因为进化的“进”字似乎暗示它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方向。长时间大尺度来看,的确有这样的趋势,但具体到演化的每一步,其实都是没有方向的。

几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种不同的人种,之前还有更多,我们这一支最后统治地球,纯属偶然。

现在回过头来都说直立行走和脑容量大是我们的进步优势,但在之前那两百万年内,这两个特点没有任何优势,人类在大型动物界的地位不高。研究者甚至认为就好像啄木鸟的专长是从树干里啄出昆虫一样,最早的人类专长就是“从骨头里取出骨髓” —— 猛兽捕获猎物,它先吃最好的,它吃完食腐动物上去吃……等别的动物把肉都吃干净了,我们默默走上前去,把剩下的骨头敲开吸点骨髓。

而且直立行走和脑容量大还可能是个劣势。直立行走意味着臀部变窄,产道宽度受限,再加上婴儿脑容量大,妇女不好生产,必须在孩子尚未长成就生下来,继续抚育很久才能学会自立。

科学家搞不清楚人类“为什么”要在直立行走和越来越大的大脑这个方向上演化,也许根本就没有为什么。反正肯定不是说200万年前的祖先召开一个会议,说为了200万年后统治世界,我们暂时委屈点,先吃120万年骨髓。

我们的优势是直到几十万年前才慢慢体现出来的,那么之前的“努力”能叫进步吗?

这个模式在人类发展史,在其他物种的演化史,甚至在科技史和经济史上,比比皆是。一开始你根本不知道有什么意义的一个特性,时机到了就突然带来巨大的好处。

演化的根本道理是自下而上,创新的根本道理是赌博。

戳此复习:历史学的教训

2.演化有目的吗?

一提生物进化,我们以前好像都背过,叫“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 —— 这个说法暗示演化有个方向 —— 而其实从微观层面来说,演化是没有方向的。

每个生物传宗接代的时候,它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说我想让后代变高级、变复杂 —— 你想变也变不了。每一次基因变异都是随机的,变异之后等待环境的选择。赌对了就生存下来,赌错了就会消亡。

对这个世界来说,有没有生命无所谓,有没有你也无所谓。如果这是一场游戏,那游戏的整个设定,是没有任何目的的。

3.演化为什么很厉害?

“演化”,是最厉害的社会化创新机制。事实证明达尔文进化论并不仅仅适用于生物世界,凯文·凯利说的人类技术的进步就符合生物进化的规律,雷·达里奥讲的企业进步也符合生物进化规律,计算机科学家使用进化规律寻找高效率的算法。我们大约可以说,所谓市场经济,就是能让好东西自发产生、自己冒出来发展壮大、并且不断适应新环境变化的进化机制。

演化为什么这么厉害呢?它有两个重要特点。首先演化是可以继承的,好东西会得到奖赏,获得更多的繁殖机会,它会生育很多后代,更容易流传。另一个特点是,两个好东西之间,可以通过异性繁殖,产生强强结合的后代。生物界的基因遗传和异性繁殖,在人类社会的文化、道德和市场中就是模仿和交流。

演化这个思想,落实在生物界就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落实在经济学上就是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但是里德利说,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两个东西其实说的是同一个道理。

戳此复习:用进化论修心养性

4.怎么证明人是演化而来,而不是被“设计”出来的?

首先科学上已经有无可辩驳的证据证明人类是演化出来的。考察远古化石,科学家已经能绘制人类基因演变的家谱。什么时候跟南方古猿分家,什么时候出现智人,什么时候跟尼安德特人混杂,整个路径不能说一清二楚,但也大致是清楚的。

其次,从逻辑角度来说,如果人是设计出来的,那老鼠就必须也是设计出来的。因为在基因意义上,人和老鼠是近亲。要说设计,唯一符合逻辑的说法就只能是一切生物都是设计的。但是这个设计者何必那么麻烦呢?让生物从单核细胞开始自行演化不是更方便吗?他根本没必要专门去设计人类。

第三,从哲学角度来说,“设计”其实是用一个问题取代另一个问题,并不能解释问题。如果人是被设计的,那请问,这个设计者,又是谁设计的?外星人创造人类,那谁创造外星人呢?这不成了循环论证了吗?如果非得引进一个无所不能的上帝来解释这一切,那等于没有解释:“上帝”一被搬出来,我们只能停止思考,上帝是思考终结者。

演化的过程,才是终极的设计。而演化的规则,来自于生存发展的数学逻辑,无需设计。

戳此复习:问答:人类有没有可能是被设计出来的?

5.接受演化的价值观,最该干什么?

如果你接受演化的价值观,如果你认为演化就是“天道”,我认为有三件事最值得干。

第一是传宗接代。当然这不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传宗接代,也包括文化的传承,手艺、技术的传承。你去学习前人的好东西,让它流传下去,这总是好的。

第二是交流。交流就等于异性繁殖。你有一个好想法,我有一个好想法,咱俩交流一下,让好东西结合,也许就能产生一个更好的东西。交流可以带来综合式的创新。

第三点是创新。还有一种创新是随机产生的突变式的创新,相当于基因变异。创新不一定是科技创新。如果你认为这个社会现在有问题了,你大胆创造一个新的行事方法,从自己开始慢慢影响周围的人,最后改变社会规范,你这就是一次创新。

6.演化论最近有新发现吗?

瑞士巴塞尔大学的神经科学博士后,凯莉·克兰西(Kelly Clancy),最近在《鹦鹉螺》杂志发表文章 [1],综述了进化论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这些研究讲述了进化论另一面的故事。如果你想从进化论中悟出开公司或者提升个人竞争力的智慧,这一面的故事可能对你更有用。

1.宽松环境更有利于创新。

严酷环境固然能选择出那些特别适合……严酷环境的生物个体,但是这种选材模式太狭窄了。现代进化生物学有个核心概念叫“放松了的选择(relaxed selection)”,意思是把环境选择的压力减小一点,让生物们活得容易一点,更容易带来繁荣和创新。

天敌减少了、气候变暖了、食物充裕了,只要环境更舒适了,生物们就会在更多的演化方向上进行探索。

有能力的生物,总是想方设法让自己的环境不那么严酷。研究者认为,从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的关键一步,也许就是因为有些爬行动物学会了抱团取暖,给自己弄了个更宽松的环境 —— 而这次进化,让这些创新者获得了只有哺乳动物才有的、比如在夜间也能捕猎的能力。

这就好像富养的孩子因为多才多艺而找到了新兴领域的工作一样。

2.有时候不是环境选择新生物,而是生物占领新环境。

在宽松环境中自由探索出来的新本领,能干什么用呢?除了被动等待将来可能出现的新环境之外,生物还会主动出去寻找新环境。

一项关于鸟类的研究表明,那些在良好环境中长大,因为有合作的保证而敢于大胆探索新事物的鸟,主动飞到了严酷环境中生存。他们的能力不是更弱,而是更强 — 他们主动选择了去开疆拓土。

这大约相当于,那些开拓海外市场的公司往往不是在本土混不下去的,而是在本土混的好的。

3.有些生物会主动搭台,让别的生物来唱戏。

生物不但会适应环境和占领环境,而且还会制造新环境。比如说珊瑚虫会制造珊瑚礁,而珊瑚礁能减缓水流的速度,减少水流对身体的冲击,这就给其他海洋生物提供了一个非常优越的生存环境。很多物种都依靠珊瑚礁生存,而它们同时又给珊瑚虫提供了食物和安全保护。

各个物种互利共存,也许是比“斗争”更大的常态。

4.有些生物会因为和别的生物共生,而放弃自己的一些能力。

有个现象叫做“基因剥落(gene shedding)” —— 以前有这个基因,后来很长时间不需要,干脆就没有了。

这就好比说马尔代夫这个国家不需要有自己的工业、农业和国防,它只要把自己的地方管理好,单纯靠外国人来旅游的收入就足以让国民过上好日子。

5.比独立自主更高级的生存策略,是解放自我。

独立自主,是一种很贵的生存方式。在生物学家看来,保留所有基因是不经济的,非常不利于发展和演化,基因剥落其实是常见的生物现象。生物的合理策略是在与多个物种共存的环境中给自己谋求一个独特的定位,而不是总想脱离别人自己单干。

类比到市场经济,就是再厉害的公司也不应该什么都做。哪怕你是丰田汽车,也应该把像轮胎、汽车玻璃、包括各种零部件,都交给别的公司做。专业化的分工最有利于调整和创新,最能适应快速多变的新环境。

所以生物正确的价值观,不是总想着在一个严酷的环境里搞独立自主,而是设法放松自己的环境,让自己探索新的可能性,也就是解放自我。

人类恰恰就是这么干的。演化发展到人类这一步,就成了文化和基因共同演化的局面。自然选择不再仅仅由外部环境决定。现代人不再终日从事体力劳动,解放了自己的天性。

人类早就不是独立自主的生物了。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独立自主的生物。

共存,也是天道 —— 共存至少和斗争一样重要,很可能更重要。演化不是军备竞赛,而是和平协议。

戳此复习:演化是军备竞赛,还是和平协议?

7.一个演化思维的更高版本…

爱德华·威尔逊的《生命视角》讲的演化思维,跟一般教科书里说的进化论不太一样。他有两个关键思想:

一是群体演化。

生物个体之间不仅仅是互相竞争的关系,甚至都不一定以竞争关系为主 —— 群体演化要求个体之间要合作。哪个群体内部有良好的合作,哪个群体作为一个整体就有更大的发展,哪个群体的基因就能更广泛地流传。

合作,要求群体内部有某种协调,至少要能够压制像癌细胞那样的个体。人类社会的协调方法就有社会规范、公共道德,和个人与生俱来的羞耻感能力。

群体演化还要求我们对群体内部事务有适当的干预。现在连生态学家都不再认为我们应该对大自然袖手旁观任其自由发展,他们认为适当干预可以避免生态系统的灾难。把这个思想应用到经济学上,威尔逊的经济学立场就是比较偏左的 — 他不相信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他相信一定程度的政府协调。

二是文化和基因共同演化。

一方面是表现基因的遗传。比如在物质匮乏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会有特定的行为模式,而这个模式是可通过基因表达遗传的。但恰恰因为决定行为的不仅仅是基因,个体就可以主动适应环境,而不被基因枷锁所限制。

文化与基因共同演化的一个经典例子是乳糖耐受性。本来成年人不能消化奶制品,但有些游牧民族因为掌控了充足的奶类供应,他们经过多少代的选择之后,就拥有了能消化奶类的基因。文化,能影响对基因的突变的选择。

那么这就引出了一个非常激进的概念,叫做“有意识的演化(conscious evolution)”。它的意思是说我们可以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演化方向。

对经典进化论来说这是一个禁忌话题,一般认为演化就是没有方向的。但现在威尔逊对这个问题持开放的态度,认为现在结合了文化,我们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干预自身的演化。

比如说,我们可以主动制造创新的机会。

戳此复习:演化的教训

演化思维给了我们一个宏大视角。你再看那些大人物和小人物的成败,那些创新公司和传统公司的兴亡,是不是就像看蝌蚪、蜜蜂和大肠杆菌一样……这是一个奇特的趣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