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茂名高州:三年时间贫困户蝶变成村长

 小天使_ag 2019-10-25

在离茂名高州市西北方向近60公里的山区,有一个山地多,耕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2亩的村庄,名叫古塘村。听说该村出了位从贫困户当上村长的人物,记者决定进村采访,去了解个究竟。

平山镇古塘村是南方电网广东茂名高州供电局的定点扶贫村。在该局扶贫干部梁明的带路下,沿着只有一条4米宽的水泥路进村,记者看见路边三相动力电进村、四色绝缘彩虹桥架起、鱼塘边百香果挂满枝头

经过乡村小路,步行至一大片百香果园,终于见到这位名叫张广庆的村长。不是梁明介绍,还不知道他早年的一些故事。

扶贫组和张广庆在查看百香果的生长情况。周雅桑 摄

因车祸残疾 追梦人深陷痛苦20年

1992年,年仅18岁的张广庆怀揣梦想,只身一人来到深圳,然而1993年一次严重的交通事故却让他的逐梦旅程戛然而止......

“医生说,我昏迷了近一个月,一个月后才渐渐恢复意识。醒来什么也不记得了,手脚也不能动弹。”张广庆回忆到。大脑损伤,记忆力下降,几乎残疾,这是张广庆车祸后的情况。苏醒不久,张广庆便在家人的帮助下回家休养,这一休养就是20年,期间无法从事任何劳动,全靠家人照顾。直到2012年,张广庆才慢慢恢复劳动能力,并在亲友的支持下,在家门口开辟了几块田地,勉强糊口。从家庭支柱一下子变成了家庭累赘,20年来,张广庆变得非常沮丧和消极。

“我们第一次来到张广庆家,是想确定他的情况,当时想着资助一下他的生活、扶持一下他的工作就可以了,从没想过会遇到这么大的困难,后来我们才意识到,扶贫不仅仅是物质资助,还有精神上的支持。”梁明回忆起对张广庆的扶贫历程,感叹道。

张广庆和梁明在百香果田地聊天。王政辉 摄

扶贫干部找上门 曾经追梦人燃起希望

“把一亩农田改造成百香果园,每年亩产量多2000元,收益提高200%。”梁明第一次给张广庆讲解百香果产业的效益时,张广庆并不接受。“要我把熟悉的稻田改种百香果,我感觉做不来。”一开始,张广庆拒绝了,对他来说,曾经生活的起落给了他太沉重的打击,他不再愿意冒险。

“扶贫最难的不是给他们物质上的资助,而是扶智,更要扶志,消除他们对政策的误解和树立他们的信心。”梁明说。为此,梁明三天两头就来到古塘村,跟张广庆拉拉家常,给他讲精准扶贫的国家政策,还给他展示精准扶贫下其他贫困户的脱贫情况。

“有村民跟我说,供电局为古塘村、贺垌村的4户贫困户建设了180平方米光伏项发电项目,每天都有上百块的收入。扶贫组还每周都会来传授生产知识,调试机器,一起劳动。”看到其他贫困户在扶贫组的帮助下,生活得到很大改善,逐渐实现脱贫,张广庆决定也试一试。

很快,扶贫组就帮助张广庆制定了脱贫计划,“每个人的情况不同,精准扶贫要实事求是,要根据他们的环境和个人情况制定专门的‘脱贫计划’。”梁明说。考虑到张广庆的实际情况,还有古塘村山地多,农户没有较大面积的平缓土地可用,但村民屋边地头都挖有小水池,扶贫组决定充分利用起来,利用山区河溪两边或溪边小水田砌基挖塘,帮助张广庆建造鱼塘。

“我们最开始为张广庆建鱼塘时,村里人还不相信在坡地上能养凼仔鱼,后来鱼苗下塘了,村民们才相信。”梁明笑着说。扶贫组还请来养殖户给张广庆和村民们“开讲”、“解疑答惑”,彻底打消张广庆心中疑虑。

在扶贫组的帮助下,张广庆第一个扶贫项目,100平方的鱼塘很快便建设完成了。完工那天,梁明带着700条鱼苗,和张广庆一同把鱼苗倒进了鱼塘里,看着几百条生猛的鱼苗不断在水中腾跃,生机盎然,两人不禁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张广庆和梁明一起把鱼苗放入塘中。周雅桑 摄

学知识树自信 追梦人再起航

“梁明经常过来,平时有什么问题,只要打电话给他,他准能马上到。他实实在在帮助我,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张广庆回忆到。刚经营鱼塘时,张广庆发现,鱼苗不怎么爱吃东西,他特地去考察了别人家的鱼塘,对比之下,自己家的鱼苗“精神不好”。他立刻联系了梁明,得知鱼塘的问题后,梁明带了几个经验丰富的养殖户过来查看。养殖户捞了几条鱼出来解剖,发现鱼身上有寄生虫。梁明随即去找了专家,在专家的建议下,喷洒了一些驱虫的药物,消灭寄生虫后,鱼苗很快恢复了食欲。

随着供电局精准扶贫计划不断深入,张广庆第二张鱼塘完工,他成了村里最大的凼仔鱼养殖户,还有百香果园、益智子园相继建立起来,为了让张广庆能够掌握新农作物的种植技术,扶贫组定期安排经验丰富的养殖户过来传授技术,有时候,梁明更是与张广庆一同研究,一同在田里摸索。

在扶贫组的帮助下,张广庆对脱贫的信心越来越足,他开始努力学习农业技术,了解农产品市场,甚至自己制定了脱贫计划。2017年5月,他找到梁明,说想要开辟一块地种沙姜。“沙姜是粤西地区重要的调味品,附加值更高,我了解过市场,收益肯定更好。”随着知识技能的提高,不善表达的张广庆说起农业时,也头头是道了。在扶贫组的支持下,张广庆的沙姜田地很快就完成了,据了解,2018年,张广庆的沙姜田地一亩年产值5000多元,比百香果亩产值还要高2000多元。

张广庆的沙姜田地大丰收。周雅桑 摄

脱贫有方 贫困户摇身变村长

随着收入提高,农业技能增长,有了更多空闲时间的张广庆,总喜欢走进乡间,看到哪家田地需要人帮忙,他就主动下田,帮村民插秧,劳作,还为村民普及农业技能,讲农业经,推广高产农产品,乐此不疲。“我只是帮助村民做点琐碎的工作,国家帮我脱贫,让我学会了技术,我也希望能帮助村里人,帮助他人我也受益不少,眼界也更加开阔。”对于张广庆来说,帮助村民做点事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广庆他能干又热心肠!我们都相信他。”古塘水埓底村村民李某说到。2018年10月,张广庆在古塘水埓底村的投票选举中,当选成为古塘水埓底村的村长。当了村长后,为了给村民带来更好的收益,张广庆坚持继续学习,而扶贫干部梁明成了他最好的伙伴,只要张广庆有在农业上有什么想法和需求,他都会和梁明商量,一起想办法,找出路。如今,在百香果、沙姜、鱼塘等产业经营稳定后,张广庆又开始带领村民钻研养蜂技术,准备开拓养蜂产业。

“跟我当初见到他的时候完全不一样,当时还需要村民资助,需要我们扶贫,现在他已经成了村里的养鱼大户、技术大拿,踌躇满志,要带领村民一起奔小康呢。”梁明说到。

“感谢国家的好政策,为我们基层贫困的人着想,扶贫组做得很细致很到位。以后我要努力去把自己的农业经营好,送两个孩子读书、考大学,帮助更多的人,为社会做贡献。”说起未来的打算,张广庆露出了微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