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男女授受不亲”,下半句才是精华所在,只是很少有人知道!

 我是皓春夏秋冬 2019-10-25
中国是一个具有深远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延伸出了深奥的华夏文化。在伟大的历史岁月中不仅出现了长城、故宫、敦煌莫高窟等具有民族特色的闻名古建筑,还有瓷器、壁画、战国编钟等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我们中国的历史是即使在现代也可以清楚触摸到,感受到的。
t014bd122fa7e6f1037.jpg?size=640x415
古人不止留下的璀璨物质文化财产,还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的精神文化。特别是诸子百家的思想争鸣,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相碰撞给我们带来了极其丰富瑰宝。其中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孔子,孔子最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有些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孔子的思想开启了一个时代。孔子的思想围绕一个“仁”进行展开,主要包括在诗、书、礼、义、春秋之中。
t01626360932baab88b.jpg?size=640x401
“礼”在孔子的观念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讲究上下有序,尊卑有序。古代时期的中国是一个等级分明的国家。君主靠着这种思想维持自己的统治,民间也依靠这种思想维持社会秩序,保证了国家的安定稳固。
t01727872cd63479935.jpg?size=571x400
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各种复杂的礼节以及限制人身自由礼教、男权主义思想得到了繁衍的养分。
在从多的礼节中,限制男女交往的这句“男女授受不亲”就是一句很有代表的话语。
“男女授受不亲”出自于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古代对于女子的要求很高,男女之间不可以直接交往、交谈或者是授受物件。尤其是古代女子,名声是极为重要的。礼教限制大多都是为保全女子的名声,女子的名声如何是一个家族的事情。
t0194279e4b4a4e8940.jpg?size=640x401
这句广为人知的俗语还有下半句“嫂溺援之以手”鲜有人知。这下半句究竟是何意?它出自于《孟子》的《离娄章句上》。大概就是说“嫂子如果落水了应该出手相救”,古人主张出手相救,那这不就是违背了男女授受不亲了吗?孟子就曾就此与淳于髡发生过激烈的争论。
t01e9e90234026d9875.jpg?size=640x1051
孟子说:“看见嫂嫂掉进水里了却不去拉,这就跟凶恶的人没有区别!男女之间不亲自用手递接东西,这符合礼。嫂嫂掉进水里,小叔子却用手去拉她,这是懂得变通。”淳于髡说:“现在整个天下都掉进水里了,先生为什么不去救援呢?”
t01c9a29c00c760d193.jpg?size=640x374
孟子说:“整个天下都掉在水里了,要用‘道’去救援;嫂嫂掉在水里,用手去拉就可以了——您难道要我用手去救援天下吗?
孟子的本意就是事事无绝对,要学会根据情况进行变通。不能固执地守着所谓的礼节,做错事。
个人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男女有别,注意交往的尺度。学会尊重他人,不做不必要的身体接触。正确的把握关系,不与他人保持暧昧关系。
t01a2e0cf06b0ae936f.jpg?size=350x224
俗语“男女授受不亲,嫂溺援之以手”,说的就是我们对待男女关系要合乎于礼,但是也要懂得变通,做人不要太死板。各位读者朋友们,你们是如何看待的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