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男女授受不亲”有何讲究?其实下半句才是精华,却少有人知

 龙泉清溪 2019-11-21

“男女授受不亲”有何讲究?

“男女授受不亲”,出自于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原文如下:“男女授受不亲,礼也。”是说:男人和女人的动作不要过于亲密,这就是礼仪!

其中的“授”,是言语传授;“受”,是肢体上的接触;“亲”,则是亲自的意思。那么这句话就可以理解为:这男人和女人不能有肢体和言语上的亲密接触和交流,说得再直白一些就是:男女之间要有别,谁也不要轻易地去碰谁,交谈也不能太亲密,要低调、稳重一些。

其实这句俗语源于古代的儒家思想。在过去古代,封建思想比较浓厚,尤其是女子的清白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受这种思想的约束,就出现了很多关乎男人与女人之间的礼数和约束。

而俗语“男女授受不亲”便是这约束和礼教中的其一。

俗语“男女授受不亲”有何讲究?其实下半句才是精华,却少有人知

与这句话相对应的还有下半句,便是“嫂溺援之以手”

“嫂溺援之以手”

这句俗语出自于战国时期齐国的辩士淳于髡(kūn),其实是淳于髡对孟子的“男女授受不亲”的反击,俩人因此还差点吵起来。

以下是二人辩证的原文: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淳于髡说:“男女不能有肢体、言语的接触和交流,是不是礼教?”孟子点头答应。之后淳于髡又说道:”那么既然如此,如果嫂子掉到水里了,该不该出手相救?“孟子想了一下,圆满地回答道:”嫂子掉入水中,如果不救,那跟冷血的豺狼有何区别呢!所以,嫂子落水了,必须要出手相救,这是仁道!“

俗语“男女授受不亲”有何讲究?其实下半句才是精华,却少有人知

孟子秉承的是儒家思想,讲究的是礼教,观点就是男女要有别,不能有接触;而淳于髡的观点则是仁道。但如果出手救嫂子,势必会拉到嫂子的手,这就有身体接触了。

不过孟子面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墨守陈规。虽然礼教有”男女授受不亲“之说,但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比如“嫂溺”这样的仁道之事,就不能死守陈规,眼看着人家落难了。

淳于髡本意是想反击一下孟子,却被孟子的融会贯通一招化解掉了。

俗语“男女授受不亲”在如今社会恐怕难以实现了,毕竟人们的思想已经没有古时那么的闭塞。但笔者还是希望大家能够秉承这个传统思想,在交际中把握好这个分寸,毕竟有时男女身体上的一些接触会让彼此觉得尴尬。

俗语“男女授受不亲”有何讲究?其实下半句才是精华,却少有人知

如果二人皆是有家室之人,如果总是有这样肢体、言语上的亲密接触和沟通,久而久之,俩人不免会越过伦理红线,这样对两个家庭都不好。在此小田希望大家都能尽力做到“男女授受不亲”;

不过事无绝对,对于下半句的“嫂溺援之以手”,我们也要理性对待:如果一个女子在我们面前遇到了困难,必须要出手相救,一个大老爷们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弱女子倒霉、受害吧?

您觉得古人的这两俗语总结得有没有道理呢?欢迎评论区留下您宝贵的见解,感谢支持!

文/小田

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