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知道“男女授受不亲”,其实下半句才是作者本意,被误会千年

 再见羊城 2021-07-23

现代环境下,除了能够让人生活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男女之间也没有那么多的阻碍。在古代,男人与女人之间想见上一面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在未婚的状态下。一般的情况下,男子与女子只有等到他们结婚当天才能够真正的见到双方,但彼时木已成舟,就算自己见到的这个人不符合自己心目中所想象的那样,也没有任何的办法了,就只能接受现实的安排。除去这一点,男女双方在古代也是不能够有过多亲密的接触的,当然这个亲密的接触不像今天的牵手或者拥抱,而是交谈,甚至多看对方一眼都不行。


这在今天看来,自然是不可能的,毕竟我们的学习以及工作当中总是男女混搭,怎么能够避免与异性不接触呢?但古代却不是这样,就像我们今天都知道“男女授受不亲”,这就是古人一直秉承的观点。不过,关于“男女授受不亲”这句话,其实下半句才是作者本意,然而一直没有人太过重视,导致作者被误会千年。而明确写出“男女授受不亲”这句话的,其实就是孟子,而孟子也是时不时的就被人误会。


古代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同时封建礼教制度深入人心, 对于他们而言,没有什么事情比礼法更加重要 ,要是违反了礼教制度,则会受到世人的唾骂。这也不能怪古人的思想偏执,毕竟他们从小生活在那样的范围之内,身边的所有人都在教导着自己要遵守礼教制度,同样也没有任何人做出违规的事情来。而关于男女授受不亲这句话,同样也是古人一直坚持的,他们认为男人与女人之间就是不应该有太多的接触,甚至遇到的时候远远避开才是最好的。


然而,人们一直以来关注的都是男女授受不亲这句话,如果没有特地研究过,恐怕所有人都不知道,原来这句话是有下半句的,而下半句才是孟子一直强调的重点与核心。前半句,孟子提到,“男女授受不亲,礼也”,而后半句则是“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直接这么看,好像不太能够理解孟子的意思。其实,孟子之所以说出这句话,还是来自于一个辩论家的疑问。


我们都知道男女授受不亲不仅仅是限于普通的男性女性,就算是在家里面,例如嫂子与叔叔,大伯与弟媳,其实都需要保持着同样的距离,如果能够避免互相接触,就尽可能的避免。而这个辩论家的疑问就来自于此,既然嫂子与叔叔彼此之间需要保持正当的距离,但是如果有一天嫂子掉到水里,而周围又没有其他人,就只有叔叔一个人在,那么他到底是应该保持距离,选择不救嫂子,还是冒着违反礼教制度的后果去救人呢?孟子的这句话,其实就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在孟子看来,男女授受不亲是因为有礼法制度的存在,而如果嫂子溺水却不选择伸出援手,那么就是人性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