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民谚云:“对牛生气没有用,向马动脚无益处”。 生气最显人品。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 随随便便发脾气的人,往往都比较自私。 如果生气是一匹野马,我们要学会去驯化它。 一个成熟的人,无论情况多糟糕,也要守住分寸;无论心里多愤怒,也要拿捏住尺度。 因为你坚持的不只是礼貌,还是立世为人的品性。 3 不和旁人生气,是修养 有一次,有个朋友告诉我,她到某家餐厅吃饭,遇到一个态度非常恶劣的服务员。 只是,她说这件事的时候,语气里不但没有丝毫的愤怒,反而透露着怅惘,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 于是,我好奇地问:“遇到这样的服务员,难道你不生气吗?” “不会啊,我为什么要生气?我反而觉得那个服务员好可怜哦!”她叹了一口气。 “可怜?为什么可怜?”我越来越听不懂。 “她用这样的态度工作,不难想象她一定很讨厌自己的工作。”朋友解释,“她讨厌这份工作,却还要天天做,难道不可怜吗?” 朋友的回答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不和旁人生气,懂得换位思考,是一种修养。 真正的修养是一点一滴融入骨子里的性格,即使生气,也有生气时的姿态。 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常为弘法讲经而云游四方。 有一回,他临行前吩咐弟子看护好寺院里的数十盆兰花。 弟子们深知师父酷爱兰花,因此,十分殷勤地侍弄它。 但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弟子们一时疏忽,将兰花遗忘在外。 第二天清晨,弟子们望着眼前破碎的花盆后悔不迭。 数日后,慧宗禅师返回寺院,众弟子忐忑不安地上前迎候,准备领受责罚。 得知原委,慧宗禅师泰然自若,神态平静而祥和,宽慰弟子们说: “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就是这一句平淡无奇的话,令在场的弟子们大彻大悟,如醍醐灌顶。 故事中的禅师是深谙生活智慧的人,因为他知道,种花、养花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而不是生活的目的。 而人们之所以会生气烦恼,常常是因为做事太计较得失,忽略了生活的本来意义。 不和爱人生气,是智慧 一起生活的夫妻,不可能没有争吵。 与爱人发生争吵时,不要恩断义绝,要给感情留有挽回的余地。 一位青年男子在博客里这样透露: 有一次,和老婆大吵。吵完了,气冲冲地上床。 老婆为了气他,故意装出马上入睡的模样,不料弄假成真,打起呼噜来。 老公辗转反侧,越想越气,忽然灵机一动,下床,走进厨房,把所有调味品的盖子拧得死死的。 次日,老公在客厅或书房忙自己的事去了。老婆在锅台前做饭,很快出了状况,炒菜打不开油瓶,蒸鱼倒不出酱油。 昨天气势汹汹的另一半,暗地埋怨瓶子和她过不去,夸张的旋盖子动作加上声响,把老公惊动了。 老公过来,什么也没说,把油瓶拧开了。太太把酱油瓶递过来:“还有呢。” 就这样,气氛缓和了。到饭菜上桌时,两口子言归于好。 老话说舌头也有碰着牙齿的时候,夫妻间意见不和互相生气也是家常便饭。 夫妻吵架千万别计较谁输谁赢,非要争个高低,最后赔上的肯定是感情。 最近朋友圈流行起这样一个段子: “真正的婚姻是这样的,有时候,你很爱他,有时候真想一枪崩了他。你在买枪的路上碰到了他爱吃的菜,买了菜却忘记了买枪”。 婚姻就是在现实的生活中碰撞磨合成彼此舒服的样子,在争争吵吵中结成稳固的同盟。 好的婚姻,懂彼此的冷暖,一个屋檐下的风雨,享两个人的默契! 不和自己生气,是通透 有一位哲人说过:“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少生气,实际是放过自己,也是给自己“谋出路”。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一头因为赌气而离家出走的骆驼在沙漠里艰难地跋涉着。 正午的太阳,晒得他又饿又渴,焦躁万分,满肚子的火气不知道往哪里发泄才好。 正走着,一块玻璃瓶的碎片把他的脚掌硌了一下,疲惫的骆驼顿时火冒三丈! 抬起脚狠狠地把碎片踢了出去,却不小心把自己的脚掌弄破了,殷红的鲜血顿时染红了脚下的沙粒。 生气的骆驼一瘸一拐地走着,一路的血迹引来了秃鹫,它们在骆驼头上不断的鸣叫着、盘旋着。 骆驼吃了一惊,不顾伤势,开始狂奔,沙漠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歪歪扭扭的血痕。 骆驼跑到沙漠边缘时,好不容易摆脱了秃鹫的骚扰,可谁知浓重的血腥味又引来了附近沙漠里的狼。 疲惫加之失血过多,虚弱的骆驼只得像只无头苍蝇般东躲西藏,仓皇之中跑到了一处食人蚁的巢穴旁。 浓烈的血腥味惹得食人蚁倾巢而出,疯狂地向骆驼扑过去。眨眼间,食人蚁就把骆驼裹了个密不透风。 顷刻之间,可怜的骆驼轰然倒地。临死前,这个庞然大物后悔莫及,喟然长叹道: “为什么我要跟一块小小的碎玻璃片过不去呢?” 看完这个故事后,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顿悟。 是啊,何必生气呢?因控制不住自己的愤怒情绪,最终会招致毁灭。可叹可悲! 英国诗人兰德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都不屑”。 生命是宝贵的,为了您的幸福和快乐,劝您尽量做到不生气。 对一些不顺心的事要看得开,想得通,不着急,不生气,宽宏大量,严于律己,待人以诚,忍让为先。 宽容别人一条路,就等于给自己留了一条路。宽容和忍让往往能化干戈为玉帛。 清代户部尚书阎敬铭曾作过一首《不气歌》: 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 倘若生气中他计,气出病来无人替; 请来医生将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 气之危害太可惧,诚恐因病将命弃; 我今尝够气中气,不气不气就不气。 《黄帝内经》上说,“怒伤肝......百病皆生于气”,所以没事别气着自己,不愉快还伤了身体。 日子是用来享受的,少生气,不自寻烦恼,这就是智慧。 如此,方能抓住生命里最重要的东西,人生也会因此而轻松开朗、快乐富足。 来日方长,别在烂事上纠缠,少为不相干的人生气,就是善待自己。 真正会生活的人,一生都在做减法。 人生就像水杯,前半生不断往杯中加入茶水,若不减去些,后半生的茶水又怎么进入杯中呢? 人生总是眷恋太多,背负太多的东西。没有无成本的占有,你所占有的情绪,同时也在占有你。 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学会不生气,才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不生气,你就赢了。 国学心语F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