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水画点景桥梁的表现形式

 涛声依旧XYT 2019-10-25

各种桥类在山水画中经常出现,有很多种类:铁桥、木桥、石桥、吊桥、栈桥等,根据画面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桥梁点景较为适宜。


点景桥梁的表现形式

本部分素材来源:《故宫画谱 山水卷 点景桥梁》,王志荣编写,故宫出版社2013。

画中桥与现实中桥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在论述桥的形态时,是从中国画理的角度进行分类和描述。从形的目标指向来看,可分为以形写形、以意写形。


以形写形
以形写形是指那些比较注重客观真实特征的桥的类型。南朝宗炳在其《画山水序》中说道:“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也。”就是要求如实描绘自然,只有这样才能如临真实山川那样“澄怀味象”,才能“披图幽对,坐究四荒”,才能“畅神”。可见,形的背后还是意的表达,只是这个“意”需要真实的“形”来实现。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真实”,不同时期、不同评价主体,其评价标准并非一致。一般来说,宋以前的山水画其形较为“真实”。


“真实”的形必须要追问对象的物理特性,这与宋代的格物致知的思想正好吻合,因此,宋代的绘画“真实性”较高。宋代的画桥作品也可成为我们了解“以形写形”类型的最好例子。

五代 董源 洞天山堂图(局部)

宋 刘松年 四景山水图(局部)

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局部)

宋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局部)

............................................................


以意写形
以意写形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表现方式,这个“意”因时、因人之不同而有多种解释,概括而言,可分为三类:神、意(主观意识)、趣(形式感)。“神”即传神,中国山水画自魏晋启蒙时期即以传神为画之要旨,不同于西方之“求真”为目标。“意”主要指主体思想意思,至元代,赵孟頫论画不以工细浓艳为佳,而力倡“画有古意”。元四家则大大推进了写意画风。至明末,董其昌倡导文人画,将画从形式的角度分为文人画和众工画,使中国画朝着形式意趣的方向向前推进。


“意”简单地说就是超越客观形式、追求客观形之外的意趣。具体来说可包括 形意和笔墨意。形意是指对客观形的处理,形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变形的,形一旦与客观的形产生了某种距离,那么主观意趣就此生发。笔墨意趣是指绘画媒介的自律,笔墨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它在完成媒介作用的同时,民体现出自己的特征与规律,而这一特性稍被强化,那么相应的主观意趣也就此生成。总体而方,意趣是对客观的生发,从而呈现主观的多样性与深刻性。

元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局部)

清 王翚 山水画(局部)

明 董其昌 仿宋元人缩本画(局部)

清 王翚 仿诸家山水(局部)

............................................................

最后,我们再欣赏一组古代名画中的点景桥梁——


若喜欢,请点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