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水画的点景技法·桥梁

 百了无恨 2015-08-14
 

 
山水画的点景技法·桥梁


  五、点景桥梁的表现形式
  点景桥梁与现实中的桥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们在论述桥的形态时,应从中国画画理的角度进行分类和描述。从形的目标指向来看,点景桥梁的表现可分为以形写形、以意写形两种方式。
  1.以形写形
  以形写形是指描绘那些比较注重客观真实特征的桥的方法。南朝宗炳在其《画山水序》中写道:“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也。”这就是要求如实地描绘自然,以达到令人“澄怀味象”“披图幽对,坐究四荒”的表现目的。可见,形的背后还是意的表达,只是这个“意”需要真实的“形”来实现。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真实,不同时期、不同评价主体,其评价标准并非一致。一般来说,宋代以前山水画中的形较为真实。
  真实的形必然要体现出对象的物理特征,这与宋代“格物致知”的思想正好吻合。因此,宋代绘画的真实性较高。宋代含有点景桥梁的山水画作品也可成为我们了解“以形写形”方法的最好例子。下图为宋代刘松年《四景山水图》中的桥。画家运用“以形写形”的表现形式,用细致的笔墨和严谨的造型将桥准确地描绘出来。


 宋代刘松年《四景山水图》中的桥

  2.以意写形
  以意写形是山水画的重要表现方式。这里的意,因时代、画家的不同而有多种解释,大体可概括为三类:神、意(主观意识)、趣(形式意趣)。神即传神。中国山水画自魏晋时期即以传神为画之要旨,不同于西方绘画以“求真”为目标。意主要指主体思想意识。元代赵孟頫论画,不以工细浓艳为佳,而力倡“画有古意”。“元四家”又大大推进了写意画风。至明末,董其昌倡导文人画,将画从形式的角度分为文人画和画工画,使中国画朝着彰显意趣的方向推进。
  简单地说,意就是超越客观形象、追求客观形象之外的意趣,具体可概括为形意和笔墨意。形意是指对客观形象的处理。形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变形的。画中的形一旦与客观的形产生了某种距离,那么主观意趣就能得以生发。笔墨意是指绘画媒介的自律。笔墨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在完成媒介作用的同时,也体现出自己的特征与规律;而这一特性稍被强化,那么相应的主观意趣也就此生成。总体而言,意趣是对客观的生发,从而呈现主观的多样性与深刻性。用“以意写形”的方法进行描绘的点景桥梁,只取现实桥梁的某些典型特征,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较多的变形,从而达到增添画面意趣的目的。下图为清代王翚《山水图》中的桥梁。无论是桥梁还是桥上执杖行走的人物,画家都用简练概括的笔墨进行描绘,寥寥数笔便将一种雅逸的氛围烘托出来。


清代王翚《山水图》中的桥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