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思维与哲学的渊源

 李延伦 2019-10-25

中医与哲学的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中医药学是在东方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探讨中医药文化与哲学的意义就在于,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去认识和发展中医药学。历史告诉我们,用西方的文化认同审视中医药学是不客观也是无益的,因为它首先是把中医药学放在了“是否科学”的角度上来分析与解读。只有认识中医药文化的的背景、内涵、特征及其文化核心,才能客观解读中医,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医。

在中医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中国哲学的沃土滋养了博大精深的中医观:包括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协调平衡的运动观;标本兼治、扶正祛邪的防治观等。中国哲学的智慧铸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诊疗方式和方法,运用"阴阳"二气既对立又统一的运动,认识生命健康和分析疾病变化;在治疗原则上注重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统一、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中医学三个哲学观,它们构建了中医学的思维方法体系,反映了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中医学的思维方法,一般可分为两个层次:古代的哲学思想如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等,是其较高层次;而观物取象、外揣类比演绎等较具体方法,则是其较低层次。


心物一元  任何把心物抽离的理论  都是片面的  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  道器不可须弥离  可离者非道
道谓之规律  器乃规律作用下的产物  如何作用阳化气阴成形
有形之水加热化为无形之气  无形之热气上升天空遇冷  寒凝为有形之水滴下注  阴阳转化无始无端  
纯阳为仙  纯阴为鬼  而人居中  阴阳兼具  研究人道  才是悟道之方便法门  人道者显为诸病  气病为功能性疾病  器病为物质性疾病  功能先病而致诸有形之病  有形之病得气化而解  道器转变  皆有实境 细可见于每一时辰  巨可见于年庚之变 佛道之见  空对空  难有实证  物理研究  实对实  难以见道  皆其短矣  佛家具备改变物质的术  但不轻易显
道家也具备同样的能力  但也归属于超能力  非常人可理解  

因而见道  唯中医所论之道  百姓日用  故可常显验证  更易于普及  沟通道术  常见之术解道  故有志于哲学研究者  可学医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