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道教的观念,人死后,其灵魂不会马上离开人的身体,这时就要用一样东西镇住体内的灵魂,而七粒米是镇住体内灵魂的一种方式。 《三国演义》 第一百零四回写到:诸葛亮因魏延踏灭主灯,向北斗七星借寿不成,最终逝于五丈原。在临死时,诸葛亮嘱咐杨仪:“吾死之后,不可发丧。可作一大龛,将吾尸坐于龛中;以米七粒,放吾口内;脚下用明灯一盏;军中安静如常,切勿举哀,则将星不坠。吾阴魂更自起镇之。司马懿见将星不坠,必然惊疑。” 诸葛亮为什么要在死后,让部下给他含七粒米在口中呢?诸葛亮自己解释说,这样做则将星不坠,他的灵魂会起来镇住天上的将星。这里诸葛亮实际上谈到了死后的灵魂问题。 诸葛亮本来就是道教徒,因而对于灵魂的处理完全也是依照道教的传统。天上的北斗七星,在道教文化里占有极为重要的核心地位,道家的传统就是向北斗七星祈求延长寿命,古书中叫做“祈斗”。 因为北斗是由七颗星组成的,而在道家文化中,七是生与死的象征。晋代干宝《搜神记》卷三也记载:“南斗注生, 北斗注死。凡人授胎,皆从南斗过北斗。所有祈求,皆向北斗。”《红楼梦》第一百零二回也记载:“过了些时,果然贾珍患病,竟不请医调治,轻则到园化纸许愿,重则向星拜斗。 ”说的都是在民众的信仰中,北斗对人的生命的重要性。诸葛亮要求死后在其口内含米七粒,一方面是对道教北斗七星的崇拜,同时,“七”也是道教的灵魂周期数。
(图片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