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89年建立县级保护区。 2001年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 2007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折叠 编辑本段 自然环境折叠 地形地貌宽阔水保护区位于黔北山地大娄山脉东部斜坡地带,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海拔在650~1762m之间,其中最高峰为海拔1762m的太阳山,西北部的塘村河谷底海拔650m,为全区的最低点。保护区地形切割强烈,相对高差大。除中南部的干河沟两侧的碎屑岩区以中低山谷地为主的侵蚀地貌外,多为喀斯特地貌,分布于保护区东部、西部和北部,主要有峰丛峡谷、槽谷及洼地。岩性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以碳酸盐岩分布最广,喀斯特作用强,具有地表、地下立体双层喀斯特地貌结构,发育程度高,类型丰富。 折叠 气候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处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因处于四周较低中间相对隆起的高地上,常年气温较低,云雾多,日照少,具有低纬度山地湿润气候特点,≥10℃积温3262~4861℃,年平均气温11.7~15.2℃,年降水量介于1300~1350㎜之间,≥0.1mm的日数超过200天,年平均相对湿度超过82%。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雨充沛、空气清新、无霜期长等特点,为众多动植物生长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折叠 水文保护区为长江一级支流芙蓉江的主要发源地,地形切割强烈,地表水文网密度大,主要支流有7条和众多的一级支流及山塘水库4 座,以太阳山-张家帽顶-唐家帽顶-龙头山一线为分水岭,南部有干沟、罗家沟、宽阔水河、让水河、由北向南流;北部有塘村河、漫沿沟、北哨沟由南向北流。区内干流长达21.8公里,为羽状水系,有角口河、油筒溪、苏家沟、钻子沟、白石溪、白田溪、马家沟、丘田沟等10条次一级支流,各支流最后汇入芙蓉江,芙蓉江干流长136公里。 折叠 土壤保护区土壤为铁铝土、淋溶土、初育土3个大土纲4个亚纲和7个土类9个亚类,山地土壤以黄棕壤、黄壤为主,适宜于多种林木的生长。成土母岩以黄色、绿色砂岩、砂页岩、泥岩为主。海拔1400m以上为黄棕壤,集中分布在保护区中部地区,海拔1400m以下为黄壤,主要分部于河谷地带。 折叠 植被宽阔水自然保护区植被分为5个覆盖型组,22覆盖型,包括针叶林、阔叶林、灌丛、竹林、经济林茶园,森林覆盖率77.07%。主要特点:一是存在原生性强、群落外貌、结构典型、群落类型多样、种群年龄结构多变、群落稳定性强的亮叶水青冈林,是中国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亮叶水青冈林;二是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两个垂直地带;三是顶极群落及各演替阶段森林群落并存。 折叠 编辑本段 位置范围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黔北腹地的绥阳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07°02′23″--107°14′09″;北纬28°06′25″--28°19′25″,东西宽19km,南北长25km,总面积26231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 9085公顷,缓冲区面积 6186公顷,实验区面积 10960公顷。 折叠 编辑本段 保护目标折叠 保护对象宽阔水国家级保护区属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原生性亮叶水青冈林为主体的典型亚热带中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黑叶猴、红腹锦鸡种群及其自然生境以及大量野生珍稀动植物。 折叠 动物
折叠 植物折叠 编辑本段 保护价值宽阔水保护区以原生性亮叶水青冈为主体的典型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黑叶猴、红腹锦鸡种群及其自然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具有重要保护价值: (一)区类大面积的原生性亮叶水青冈林在全国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完整性,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林分,同时又有许多特殊的个性,对其实施自然保护,将为中国和世界自然保护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生物多样性丰富,珍稀动植物种类多,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和生物进化研究基地; (三)鸟类种类繁多,构成极富特色,被列为重点鸟区,是一个鸟类生态学研究极为理想的基地和开展观鸟活动的良好场所; (四)黑叶猴种群数量大,达200多只,是极重要的黑叶猴分布区; (五)保护区喀斯特地貌与常态侵蚀地貌并存,顶级生态系统和演替生态系统并存,是喀斯特非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和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对比研究的重要基地; (六)保护区地处乌江一级之流芙蓉江的发源地,良好的植被和生态是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的生态屏障,加强对该区的保护,对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七)保护区山清水秀、景观资源丰富,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是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和人类回归自然的良好场所。[1] 折叠 编辑本段 管理状况保护区管理局为正县级事业单位,隶属于贵州省林业厅。管理局内设办公室、林政科、科研科、派出所、社区发展与旅游管理科及三个基层管理站,总编制22人。区内交通不便,路网密度约0.6公里每平方公里。保护区因升级较晚,科研力量薄弱、科研设备落后,主要依靠外部科研力量开展了本底资源调查、生态环境监测、鸟类、两栖类及微生物、大型真菌等方面的研究。管理措施也较落后,主要依靠法律和行政手段进行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