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明的历史众说纷纭,因为有很多学问精湛又有良心的历史学家在其中增添了太多的私货,偏偏这些人粉丝众多,他们的观点还成了主流。关于马士英的为人就是一个典型,黄宗羲作为刘宗周的弟子自然对他没有任何好话,但南明烈士黄端伯却认为马士英是大大的忠臣,狠狠打了黄宗羲的脸。
 黄端伯是南明的礼部主事,在南明克扣官员工资时,他也只能哭挨度日。在大学士马士英、王铎、蔡奕琛、张有誉、钱谦益等大佬商量战和事宜是,他也只有耳闻。但清军进入南京城后,他是唯一以死抗争的大臣。在他临死前,多铎给他设置了一个陷阱,故意问他马士英是否是奸臣。黄烈士的回答是:“马士英不肯投降,保护太后到浙江去自然是忠臣”,他还接着说钱谦益王铎这些主动投降的坑货才是真小人,随后他被多铎杀害。黄烈士宁死也要维护明朝的尊严,他也不是马士英的亲信,他的看法反映了当时很多人的看法,那就是就算马士英混蛋,但至少他不是卖国贼。 如果在逃往浙江路上的马士英听到这番话,估计会生出知己的感觉。从1645年三月底开始,马士英就始终是各派攻击的重点,可以说怎么做都是错。先是左良玉和黄澍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放弃了武汉,让长江中游一带沦入清军之手。马士英为了自保派黄得功迎战左良玉,这也成了后世攻击他的罪名。扬州失守后,诛杀马士英又成了南京城的政治正确。倒霉催的是投降派同样有要拿他送礼的念头,因为马士英已经和弘光帝一样上了清军的黑名单。马士英不得不调遣了三千老乡黔兵入城,还让其中的两百名精锐夜晚进入府邸保护自己,最后马士英也只能带着400贵州乡兵跑路。 按照传统地说法马士英是提前跑路,扔下了皇帝,只带着太后跑路,东林党人甚至宣称马士英让自己老娘冒充太后(弘光帝母亲),但马士英的儿子马銮却是弘光帝跑路时的重要头目。黄宗周对此给出了另一种说法,那就是马士英是和弘光皇帝一起跑的,至少弘光皇帝对马士英还抱着信任态度。 弘光皇帝在清军逼近南京城时已经对投降派各个大臣都持怀疑态度,甚至不得不同他们互飙演技,甚至对自己的贫贱之交王铎也产生了怀疑(王铎是实锤卖国,还羞辱了弘光帝),他跑路时对这些君子谁都没通知。跑路后弘光帝却任命马銮执掌8000名卫士,还让马士英带着太后。弘光帝跑路时人马比马士英多,也不可能真的扔下自家老娘。马士英至少是在五月十一日前还和弘光帝在一起,但在五月十一日的茅山出了意外。茅山乡民以为弘光帝带的御林军是山贼,主动攻击了弘光帝一行;而御林军认为攻击自己的是清军乱成一团,也就是在慌乱中马士英儿子马銮带着八千士兵西行。而马士英则带着太后过独松关,渡过余杭抵达临安。 在弘光帝被俘后,马士英还参与了拥立璐王,最后死于抵抗清军的战斗。马士英这个人自私,但也真不是卖国贼,是一个自私但还算爱国的忠臣,至少这是弘光帝和烈士都认可的。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头条号签约作者。主编原廓、作者李从嘉,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害怕打猎得鼠疫,匈奴人其实也种地

这个文人败类堪称南明一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