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维和孟浩然同是田园山水诗人,你能分辨出二人的诗作吗

 昵称413468 2019-10-25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名字取自《维摩诘经》,他笃信佛学,被称作“诗佛”,他精通诗、书、画、音乐等,其诗中字里行间常常充满禅意。苏轼评价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官职历任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尚书右丞。

t01d0806f073d80d9fa.jpg?size=800x499

王维

孟浩然(689年~740年),他早年有志用世,可是仕途困顿,一生没当过什么官,其诗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孟浩然比王维大12岁,不过不影响他们两人成为好基友,同时田园山水诗人,他们的诗词风格有相似之处,而两人的人生境遇和性格不同,也造就他们的诗风格的差异。

t013d15a84433fe87a7.jpg?size=800x583

孟浩然

1、两位好基友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哭孟浩然

王维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孟浩然回襄阳临走前写了首留别王维的诗,他在长安门前冷落鞍马稀,“寂寂”、“空自归”写出他的落寞和失意。只好打算归隐山林,又因要跟好朋友王维离别而感到可惜。当权者谁可以拉我一把,世上没几个知音人。只应该守寂寞了此一生,关上柴门独自品味。给一位比自己小十二岁的朋友留下这么一首充满消极、失意、悲愤的诗,只能说他们两人是知交,无话不说,情绪也无需隐瞒。否则一般人都不会把自己这样的状态留给一个泛泛之交的。

在王维的诗中,很少有“哭”这样的字眼出现,这次因知交好友孟浩然的逝去,他哭了。老朋友永远不能再见了,汉水依旧天天东流。请问襄阳遗老今在何方?江山依旧,谁可以一同游蔡州?

t016c4a322b0049d1db.jpg?size=800x393

2、田园诗对比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渭川田家

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孟浩然的好朋友准备了美味的鸡,邀请我来到他的田园家庭来做客。青山绿树,窗户对着菜园,把酒言欢,谈论农事,等到重阳日,还来这里欣赏菊花。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以及朋友的真挚之情。鸡肉当然美味,孟浩然自然喜欢吃。不过对于诗佛王维,佛道中人茹素,不会有吃荤这样的事情。

再来看王维的田园诗,斜阳西下,牛羊晚归,老爷爷惦记孙子,拄着拐杖做柴门前等候。麦田里野鸡叫,蚕都睡眠了,桑叶稀少。农夫们荷锄归家,互相拉扯话儿。诗人很羡慕这样的闲逸生活,怅然地吟起《式微》。描写了一幅田园暮归图,王维羡慕和喜欢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

t019f6e4fe907ced86d.jpg?size=800x416

3、面对衰老的对比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秋夜独坐

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北阙上书”、“南山归敝庐”,强烈的对比,也突出了孟浩然内心的矛盾,然后自怨自艾:我没有才能,所以明主把我抛弃,自己一生病痛,又缺乏朋友,多么可怜的情景。对自己的命运和遭遇充满了激愤、哀伤、自怜的消极情绪。

王维也像孟浩然一样对自己的衰老而感到悲伤之情,不过他心中有佛学的信仰,他没有悲伤自己的身世,他在官场的仕途还是可以的,并不像孟浩然那么落魄。他找到了解脱衰老和疾病的方法,就是学佛明心见性,修成不生不灭。

t0139263925b2905776.jpg?size=800x492

4、送别诗对比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荆地与吴地相接,这是多么广阔的土地,春江浩渺,江水往天边逝去,似乎水天相接,表现出浩大的气象。如此广阔悠远的长江,征帆在何处停泊呢,一片天下之大,何以为家的愁绪,令人断肠。这就是孟浩然。

同样是送别,王维的诗没有那种浩大的场景,有淅淅沥沥的春雨,空气的尘土易经被清洗,特别舒爽,柳树冒出翠绿的新芽。兄弟,喝完这杯再来三杯,走到阳关以西之后,就没有我这样的老朋友了。孟浩然会有因朋友离去而忧伤至“断肠”这样激烈的消极情绪,王维的诗则表现出朋友之间的关怀和温暖,以及离别的淡淡忧伤。

t010fe6cacc024186dc.jpg?size=800x511

5、隐居是真爱还是无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前半何等气势,后半何其卑弱!前面四句写洞庭湖,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写出了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面又伤怀自己的心事,写出了自己的窝囊和落魄。孟夫子作为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只不过是没有门路出仕的不得已之行。

而中年的王维有自己的追求,他好佛道,居于终南山,享受一个人独居的生活,独来独往有什么快乐,那只有自己知道了。沿着溪水逆流而上,不知不觉走到溪水的尽头,干脆坐下来,抬头欣赏天空的云彩。忽然遇到了一位老人家,相谈甚欢,连回家都忘记了。王维天性淡逸,超然物外,一片“性本爱丘山”之情。

t01375eb5378dd43710.jpg?size=800x415

总结

通过两人的诗作对比,可以看出,王维是真隐士,诗中常常有深刻的禅意,他真的向往和享受恬淡、悠闲的隐士生活,他的诗作中很少透露出悲观消极的情绪,他对生活是真爱。孟浩然也有一些洒脱之作,风格有时也挺像王维的,不过因为他仕途不顺,很多时候自个发牢骚、自怨自艾,他的隐士生活并非真爱,而是仕途困顿的无奈之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