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像能代替文字么?也许影像化生存的时代已经到来

 解毒时光 2022-07-08 发布于北京

试想一下,让你回忆自己曾经的某个时期,经历的某个事件,遇到的某个人,浮现在脑海的一定是一段明媚的日子,一个阳光的午后,一张俊秀的脸庞。也许他说过的什么话都已经不记得了,但那种温暖的感觉依然能够体验得到。

但如果让你回忆不曾经历的事情,特别是那些年代久远的历史,就是剩下干巴巴的“秦始皇统一六国”,“楚霸王自刎”等等。

可以说,人类在自己有限的生命范围内,是以一种图像的方式来存贮记忆的,但对于那些超越了生命范围的事件,人类发明了“文字”。此前的历史,都是文字的,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书。

但这个情况已经悄悄地发生改变。二十年前的孩子,还在用日记本来记录生活的点滴,心情的变化,而二十年后的当下,孩子们用手机拍摄照片、视频,做成电子化的记录,做成vlog。

有句诗在当下很流行: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现代人有多久不曾写过信件,有多久不曾手写字了呢?就连聊天当中的情绪,也都用emoji或者表情包代替了。

我们怎么样记忆世界,其实就等同于我们怎么样生活。如今的人,似乎生活在一幅幅时间的切片当中。描述一件事情,用一张照片就足够了。表达一份思念,用一段视频就可以代替无数的情话。在延续了2000多年的文本历史中,影像逐渐走上了表达的王位,谁又能否定,我们进入了一个“影像化生存”的时代呢?

其实影像也并不是现代世界的发明。

 

1879年,西班牙考古者桑图拉在阿尔塔米拉山洞寻找古代遗物,发现了洞内的一个奇观,洞顶和壁面上画满了红色、黑色、黄色和深红色的野牛、野马、野鹿等动物。在洞穴前部,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遗物,确定了壁画是距今1.8-1.5万年前的史前人类所作。

经常说的四大文明古国,提到古埃及的时候,我们头脑里会有些特殊的画面感。这就是古埃及壁画,给世界留下的他们的历史。可以说在文字被发明之前,人类本能的用图像来记录着世界。我们可以把那个时候,称作“史前影像时代”。

随后,文字被发明出来,为我们留下了圣经、春秋等记录,人类似乎正式有了历史。在文字中,能够看到历朝历代的风起云涌,潮起潮落。可以说文字记录了历史,文字也就是人类的历史。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文本时代”

但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人们终于用技术的方式,将影像从文字中解放出来。摄影摄像器材的飞速发展,以及如今在手机上的便捷影像设备的不断更迭,早已经让图像记录成为一种更加顺手和表达更明确的方式。

终于,人们可以不需要文字的转录,用一种更贴近我们记忆的叙述方式来呈现世界。在技术的帮助下,史前影像复活了,文本渐渐式微,人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技术化影像时代”。

回顾起来,人类的表达方式:

史前影像时代——>文本历史时代(影像被挤到艺术领域)——>“技术化影像时代”。

在上个世纪,我们的阅读习惯还是在报纸上,诸多的文字中,插入一两张解释的图片。而现在人的阅读习惯则变成了无数的图片视频,插入一些文字作为解释。

我们需要为文字的衰落而表示悲伤么?文字本身就是一种人类发明的工具,跟影像设备一样。但经过了数千年,人类不仅仅用文字去沟通,也习惯了用文字去思考,当我们思考的时候,如果没有文字,脑袋就似乎进入了一种放空的状态。所以文字并不是衰落,而是作为表达的工具衰落了,但作为思考的工具,谁又能绕过去呢?

就表达来说,文字的确是有些落后了。也许不是落后,而是过于集约、简练,信息的负载比较低。就如一个文本文档和一段视频的大小差异一样,一张图片可以表明了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在干什么,可能用文字就要说上半天。但著名的符号学家罗兰巴特说过,图像激发幻想,言语刺激占有欲。图像往往能够描绘出诸多的可能性,而文字最终把这些可能性固定下来。

所以技术影像的时代里,文本反而会变得更加凝练,也许就是一段影像的标题,一个电影的主题,图像演绎着复杂的世界,而文本用于帮人们捕捉一丝确切的可能。

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现在,用影像去记录过去,去记住过去,去回忆过去。也用影像去理解现在,去观察现在。更用影像去思考未来,去憧憬未来。

这就是我们的“影像化生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