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为什么又叫“诗歌”?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才知道今后如何写诗

 昵称413468 2019-10-25

一. 好的诗是传唱出来的,诗名是你的佳作给的。

我以为作为诗歌有其特点。尤其在古代诗歌大部分都是能歌唱的。远古的诗歌靠传唱保留下来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人以诗传。诗人的大名也就流传下来了。

古代究竟不像现在,那时比较封闭,传播比较慢,流传总有个过程。互联网把人们的距离拉近。哪里发生什么新闻,一秒钟整个地球都知道。 古代的知名诗人靠的是真功夫——诗名靠的是他的佳作传唱。

诗,为什么又叫“诗歌”?

诗和歌连在一起,说明什么问题:说明诗曾经是能够歌唱的,说明诗和音乐曾经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

艺术起源于劳动,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在从事繁重的集体生产劳动时。为了协调动作和减轻疲劳,伴随者劳动的节奏,发出有节奏的劳动呼声——劳动号子,这就是最初的诗歌。

鲁迅

正如鲁迅杭育杭育’派。”

鲁迅这段话,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诗歌的起源,这“杭育杭育”的劳动呼叫,是诗也是歌,诗与歌在当初就是不可分的。

关于诗与音乐结合的情形,我国古籍中也有一些记载。

《吕氏春秋.古乐篇》: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淮南子·原道训》中有: “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毛诗序》选段: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第一段话所说的“八阕”,指的是八部乐歌,说明远古的人民,是一面唱歌一面操着牛尾巴跳舞。 第二段话是说,众人台大木石发出的“邪许”的劳动呼声,就是鼓舞、协调动作的劳动的歌子。 第三段话是说,人们的感情动于中,就要说出来,平平淡淡地说出还不足,就要发而为叹息,叹息还不足,就表现为长歌,长歌还不足,就不知不觉的手舞足蹈起来了,所有这些记载都说明在古代,诗、音乐、舞蹈是三为一体,密不可分的。

《诗经》中的诗都可以入乐的。 司马迁说:“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郑櫵

他分析《诗经》指出诗必须是能够歌唱的。

楚辞和音乐也有密切关系《九歌》就是屈原采用楚国民间祭神歌曲修改加工而成。是可以唱的。

两汉乐府诗,本身就是合乐的歌词。或者是先有诗后入乐;或者是先有乐谱后依谱作词。不论哪一种,诗都合乐,都可以唱。

魏晋南北朝以至唐代的许多诗人都继承了《诗经》、乐府的诗、乐合一的传统。他们写的诗都能唱

“旗亭会唱”的故事

有一个记载唐代歌妓唱诗的故事充分说明诗人的大名靠其佳作扬名:

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时风尘未偶,而游处略同。 一日,天寒微雪。三诗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讌。三诗人因避席隈映,拥炉火以观焉。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曵,都冶颇极。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辞多者,可以为优矣!” 俄而一伶,拊节而唱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妓讴曰:“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半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一乐府。”之涣自以得名已久,因谓众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诸妓中紫衣貌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诸子争衡矣。脱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因欢笑俟之。须臾次至,双鬟发声,则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涣即与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大谐笑。 诸伶不喻其故,皆起诣曰:“不知诸君何此欢噱?”昌龄等因话其事,诸伶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从之,饮醉竟日。

这就是有名的,“旗亭会唱”的故事。王之涣王昌龄,高适三人,到旗亭饮酒,恰好有十几个伶官也在那里会宴,王之涣等三人,私下约定,看歌妓唱的最多的是谁的诗,结果,唱了王昌龄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又唱了高适的“开箧泪沾臆”,又唱了王昌龄的“奉帚平明金殿开”。这时,王之涣指着一个长得最漂亮的歌妓说:“她如果不唱我的诗,我终身不敢与你们争高下”。果然这个美女唱了 《凉州词》一诗。当这个歌妓唱出了“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时候,三个人都哈哈大笑。

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唐代诗人的一些诗是可以传唱的,在民间的不断传唱中,一代一代往下传,著名诗人才得以留名。

王维的《渭城曲》,被谱入乐府,当做送别曲广泛传唱,是有名的“阳关三叠”。他的《相思》等诗也是能够歌唱的。

李白的《清平调》,也是谱入乐府可以歌唱的。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笆篇。”(唐宣宗《吊白居易》) 白居易的《长恨歌》、《琵芭行》也是广泛传送和歌唱的。

李贺“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管。”(《新唐书.李贺传》) 李贺的乐府诗也是能够歌唱的。

唐代,有许多诗,虽未入乐,但由于韵律严整形,音节铿锵,很容易吟唱的,如果谱以乐曲也就是能够歌唱的。

唐以后,诗的生命力走下坡路,代之而起的是宋词元曲

词,曲其实也是诗,只是体裁不同罢了。词、曲都起源于民间是合乐的歌辞,他们同音乐的关系,比乐府诗同音乐的关系更为密切。 乐府诗多是徒诗。由懂音乐的人,谱以乐曲,才同音乐发生关系,而词却是先有声后有辞,即先有曲谱而后依谱作词,所以叫“填词”。

柳永为例说明词是可以歌唱的:

叶梦得说:“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到了清朝被称为“国初第一词手”的纳兰容若的词也是能唱的。纳兰容若去世后,他的好友曹寅在《题楝亭夜话图》中哀叹到:“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

通过 我们回顾一下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出,古典诗词,与音乐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诗经、乐府诗、唐诗、宋词、元曲,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占着重要的地位,而其中的作品大多是押韵能唱的

人民群众是喜爱有韵、能唱的诗歌的

五四以后许多白话诗与音乐离了婚,。 其结果 大大影响了新诗的流传,现在不少人能背出不少旧诗,可是新诗有谁能背出来呢,即使能背也背不出几首来,新诗同音乐离婚,不能唱,应该说是新诗,“迄无成就”(毛泽东语)的一个重要原因。

鲁迅对新诗不能“嘴唱”的状况是不满意的,他认为:“诗歌虽然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可惜中国的新诗大概是前一种,没有节调,没有韵,它唱不来,唱不来就记不住,记不住就不能在人们的脑子里将旧诗挤出,占了它的地位。

显而易见,鲁迅是提倡嘴唱的诗,认为嘴唱的要比眼看的好,新诗应该有韵能唱

要发展我国的新诗,看来必须让诗与音乐合婚。

毛泽东要求新诗必须做到:精练、大体整齐、押韵。

毛主席要求新诗必须做到:“精练、大体整齐、押韵。” 鲁迅也认为:“诗须有形式,要易记、易懂、易唱、动听。但格式不要太严,要有韵,但不必依旧诗的,只要顺口就好。

做到了这些,新诗就可以嘴唱了,就可以成为名副其实的诗歌了

二.诗的语言是要锤炼的。经过锤炼的诗,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

光未然同志。在谈到新诗向民歌学习的话题时,他说:“诗人应当拿着自己的作品,到群众中去朗诵。是好是坏,一下子就明白了。”

如果你写的诗只有你一个人明白 别人不知所云。你自己留在日记中自己玩味好了。好的诗是会引起大家共鸣的。

真正的好诗

山西、陕北、蒙古等民歌手至今深受大众欢迎,说明只有这些接地气的词曲才是大 家所喜爱的。那些躺在杂志里的铅字,只有经常传送在大众的耳边,打动在大众的心里才有它的价值

多用古诗而不用新诗”的问题时,他说:“因为新诗缺乏音乐性,缺乏节奏感,不容易背诵”。他说得很好。他的话指出了新诗的严重缺欠。

毛主席说:“中国诗的出路,第一条民歌,第二条古典”如今我国的歌曲发展的现状证明了伟人的预见是多么准确!是何等可贵!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在我国近代诗中有少数诗人做到了毛主席要求的新诗必须做到:

“精练、大体整齐、押韵。”这三条。

我以为只要做到了这三条,我相信经专业作曲家的谱曲完全是可以歌唱的。

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

这首诗押韵、四行一节大体整齐。语言精练。再有诗句中蕴含着情意,是一幅有情有景的画面。有感染力。谱曲唱是完全可能的。

我们应发扬古代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杜子美)和“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的精神。

我国有“诗以一字论工拙”的说法。

元代诗人萨天锡有:“地湿厌聞天竺雨,月明来景阳钟”虞道园见之曰:“诗信佳矣,但有一字不稳。‘聞’与‘听’字义同,盍该‘聞’作‘看’?唐人‘林下老僧来雨’。又有所出矣。”萨听后“遂拜为一字师”。

在清代,有一些诗人因一字用的妙,竟得雅号的。譬如,王士祯著有《池北偶谈》和《漱玉词》,有“朗似桐花,妾似桐花凤”的句子,被时人号为“王桐花”

其实,“人以诗传”的现象不独清代: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以是得名;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孟浩然以是得名;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以是得名;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以是得名;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王勃以是得名。

我们再看现代诗歌:

当我们想到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片土地爱的深沉。”我们便记住艾青;

当我们想到诗句“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们便记住舒婷;当我们想到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们便记住顾城;

当我们想起诗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我们便记起北岛。

我深味一百多年来新诗发展的艰难!我敬佩所有拿起笔来写诗的人们,因为在当今,他们仍有着未曾泯灭的可爱的心灵。作为诗之大国的后继人是可敬的!(哪怕他们还存在一些不足)。

我来到头条这个公正而又有着很大影响力的平台

我以为诗歌的发展要——正本清源:诗的本质是什么?诗歌应具备哪些特点.......都需要大家讨论。

一.诗,为什么又叫诗歌以及“人以诗传”的道理。

二.诗歌的语言需要锤炼。(针对当今诗歌语言存在的问题而写的)

懂得了这两个问题,也就懂得了如何写诗,才能成功。

本人所谈仅为管中之见,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