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食管反流为何这么像哮喘,发病机制了解下

 我爱你文摘 2019-10-25

秋冬变天咳嗽加剧,主因要找准

近期变天,从9月份开始门诊上因剧烈咳嗽,哮喘加剧的患者多了起来。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只知道过敏性哮喘,而忽略了胃源性哮喘,本期就给大家讲一下胃源性哮喘。

门诊上一名58岁的女性,25年前在当地医院检查出哮喘。据了解她有呼吸道症状病史30年,近10年症状明显加重,表现为喉紧,喘息,气短,咳嗽,咳痰还伴有严重的劳力性呼吸困难,以及明显的胃食管反流病症状,经我们检查确认了她是胃食管反流引发的哮喘症状,在控制了胃食管反流之后,大大改善了她的咳嗽,气短。

这个患者就是由胃食管反流病引发的胃源性哮喘,胃源性哮喘主要是胃酸反流引起的一系列胃食管反流症状。

过敏性哮喘呢,它的病因多是因为吸入一些过敏性的物质,比如说花粉、粉尘,霉菌,以及其它空气当中弥漫的至敏物质,因为过敏导致的这种哮喘,叫过敏性哮喘,有一些临床特点可以做出区分。

再说胃源性哮喘,它往往都跟饮食和体位有关系,很多患者吃完饭以后,哮喘就加重了,或者一平躺下来,就想喘,呼吸就容易困难,这种类型的哮喘就可能是胃源性哮喘,可能是胃食管反流引起的。

胃食管反流源性哮喘的发病机制:

当胃内容物经食管下括约肌至鸟嘴样咽部狭窄时,局部形成高压带。当突破此处进入咽喉腔时,由于咽喉腔的横截面积突然增大,喉腔与上食管括约肌处的压力差增大,导致胃内容物流量加大,流速增加。根据不同的压力和速度,胃内酸性物质可表现为溢出、涌出和喷射,可经会厌至声门入气管,也可向上直至口鼻,从而形成以喉腔为中心的直接反流机制。

胃食管反流为何这么像哮喘,发病机制了解下

当反流物流经此狭窄后,无论是形成喷流、喷射、溢出或涌出,直接面对的是气管杓状软骨后上相对开阔的区域或会厌,反流物在一定速度和压力下流经此结构时,它们最易形成雾状或微滴样的带酸和酶的雾状喷射,此喷射可解释为吸入机制,并且认为此喷射是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经咽反流的最为常见的状态。

胃食管反流为何这么像哮喘,发病机制了解下

在患者夜间睡眠时最具危害性,因为此时由于机体的生理特点,如一过性的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发生的频率增多,夜间唾液分泌减少中和胃酸的能力下降,患者对胃酸反流的意识敏感性降低,这些均易导致食管外反流的发生。可致患者夜间咳嗽、咳痰、哮喘甚至呼吸暂停综合征和窒息的发生,严重者危及生命。

除少量物质的喷射外,胃内容物一旦由横截面积很小的食管上括约肌进入面积大的咽喉腔甚至更大的鼻腔,其本身流速大幅增加,流量相应也增多,也可直接表现为溢出或涌出时,大量的胃内容物会直接反流至口鼻以及喉气管,表现为喉气管的痉挛和窒息,严重危及生命。#清风医生说# #健康真相馆#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