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潍坊:“海盐重镇”的沿革 
◎毛金鹏
乌常泽:南燕国的海盐重镇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巨著《天龙八部》中,慕容博、慕容复父子一生都在为光复大燕国而疲于奔命。他们所谓的大燕国中有一个南燕国,曾建都于潍坊境内,并在海边大规模发展海盐经济。缘于此,历史记住了一个古老的地名:乌常泽。 翻阅历史,《晋书·慕容德记》载:东晋,安帝隆安年间,亦即南燕建平年间(公元400年~404年),南燕国君主慕容德设盐官于乌常泽,开发盐业,以广军国之用。乌常泽,又名黑冢泊,魏晋南北朝时期属乐安郡寿光县,今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家洼区域在此范围内。 慕容德(336年~405年),后改名幕容备德,字玄明,南燕建立者,定都青州广固城,鲜卑人。他是前燕国君慕容皝之子,慕容儁和幕容垂之弟。前燕亡后归前秦。慕容垂建立后燕,封他为范阳王。北魏拓拔圭攻占河北后燕被截为南北两部分。慕容德于公元398年(隆安二年)率4.3万户,车2.7万乘,渡河占领滑台(今河南滑县东南),称王。公元399年(隆安三年),北魏又攻占滑台,慕容德接受尚书潘聪的建议进取山东。这年3月,占领琅琊,“徐兖之民归附者十万余户,自琅琊引兵而北,迎者四万余人。”后攻占今潍坊市青州境内广固城,杀东晋镇守广固的幽州刺史辟闾浑,在广固城建都立国,史称“南燕”。慕容德于400年(隆安四年)正月即皇帝位,改元建平,占据今山东及河南一部分。 乌常泽,大家洼。时光穿梭1600年,两个地名的变化形象地诠释了一个地方的沧桑变迁。慕容德建立南燕国后,特别重视铜铁的开采冶炼和关系国计民生的制盐业。建都的第二年,他派官吏到商山(今临淄铁山)去开发铁矿,兴办炼铁业,又在乌常泽(今大家洼)设立盐官,管理盐务,增加税收增强了国力。强大的东晋和北魏也不得不对南燕国刮目相看。而支撑这一强盛局面的主要经济来源即是临淄铁山的铁和潍坊滨海的盐。乌常泽,名副其实为当时山东、河南一带盐业中心。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长期分裂割据的时期。公元220年,汉献帝禅位,曹丕称帝,建立魏国,出现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公元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全国,分裂割据的时间长达360多年。对于这个时期的盐业产地,史籍记载较为分散。但是,《晋书》中对乌常泽有明确记载。这说明,其地在当时极具重要性。 元兴三年(公元404年)2月,青州地震,慕容德惊忧成疾,当夜死去。慕容德病逝后,慕容超即皇帝位。慕容超是慕容德的侄子,即位前是南燕国北海王,时北海国辖有五县,大部分在今潍坊市内。可惜他掌权不到一年,就酿成了众叛亲离、互相攻杀的混乱局面,商山炼铁与乌常泽制盐也相继停止。失去了盐铁经济支撑的南燕国从此开始走向衰败。 风云变幻,因了海盐之重,南燕国时期的乌常泽,在潍坊沿海的历史风云里无疑是一座丰碑。这期间,南燕国在这里掀起的盐业生产热潮,使之成为当时的经济重镇,更成为潍坊海洋文化的一个人文符号。 时光流转千百年。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先后建起了山东羊口盐场、潍坊纯碱厂等大型国有企业。1995年8月,两家企业强强联合组建了山东海化集团,并以此为依托成立了潍坊海洋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后改为山东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昔日的南燕乌常泽,今天的滨海大家洼,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海洋化工基地。 本文载于《中国海洋报》 第2125期 第A4版: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