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排便时,大便前头干硬,后边软粘,这是为啥?

 郭纪曾的图书馆 2019-10-25

排便,被视为人类最重要的生命活动之一。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 医学专家指出,人体90%的疾病,与肠道不洁有关。 因此,要保持良好的排便,促进肠道排毒,减少其负担。 然而,很多人排便时,会发现便便总会出现异常,前头干硬,后边软粘。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排便时,大便前头干硬,后边软粘,警惕4种病可能找上门了 01:身体上火 生活中,经常上火的人,他们的粪便确实是干燥的。 主要是因为粪便在肠道中滞留的时间较长,火气大导致身体缺水,随后可能在排便时变得干燥。 但是,当把干燥的粪便排出之后,又会有新的粪便产生,水分没有来得及蒸发,所以会呈现出软绵、松软的状态,变得很软粘。
02: 脾脏虚冷问题 大便头发硬是体内正常津液缺少,令大便发干,主要是脏腑缺少津液,营养不足。还有一方面,人体里存在水液积聚,不能代谢,变为水湿,所以又出现大便软烂,这属于人体出现脾虚造成的。 后溏为脾脏虚冷,不温养,化水谷到大肠,造成大便溏薄。由于肠道没有脾阳温煦,蠕动速度减慢,所以头硬,后面溏稀。
03: 肾脏毛病 《黄帝内经》认为,肾司二阴,主二便,不管便秘还是便头硬,都是肾脏有事。 中医还认为:肾主水,肾不生水就会导致大便秘结。首先可以通过大便头干硬,判定是长期未排出的宿便,也就是说患者有便秘的现象,若是大便头过于干硬也会引发脱肛、痔疮等问题。
04: 肠胃功能紊乱 肠胃功能紊乱,肠道内菌群失调,益生菌不断减少,肠道过度缺水,都会导致排便时,粪便先是干燥,随后是软粘,进而是排便不畅,似乎粪便排不干净。 这多跟熬夜、暴饮暴食、焦虑不安、操劳过度、不运动等等密切相关。
如何才能使得排便“更顺畅”? 第一招:食疗,润肠通便 01:蜂蜜+黑芝麻 蜂蜜2-3羹匙,黑芝麻焙熟,研细末2-3羹匙,兑开水,温凉均可,调成糊状口服,早晚各一次。 蜂蜜水具有润肠,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可以改善便秘。 芝麻可以润肠通便,保持我们大便不干燥。 二者搭配在一起,改善便秘效果不错,可以试试哦!
02:酸奶+紫苏仁油 取5ml紫苏仁油,加入到200ml无糖酸奶中,搅拌均匀,食用即可。 肠道菌群减少,和油脂摄入过少,都是导致便秘的2个原因,此二者搭配,可有效改善便秘,有助于排肠毒。 紫苏仁油,富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润肠通便的同时,还可以给血液排毒。 用紫苏籽,压榨而成的植物油,营养价值极高,富含大量Omega-3脂肪酸,不但有益心血管健康,还可促进肠道排毒。
紫苏籽,能降泄肺气,以助大肠传导,并且,含有大量油脂,能润燥滑肠,可润肠通便,助力肠道排出毒素。 紫苏仁油富含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对人健康十分有益,并且有润滑肠道,促进体内废物排出的作用。 紫苏仁油,含有丰富的α-亚麻酸,有很好的润滑肠道的作用,并且,能减少身体坏胆固醇的量,裹带血液中的废物排出体外。
酸奶,含有丰富的益生菌,对于人体肠道保护非常不错,缓解便秘情况。 并且,富含的高活性无机矿物质、微量元素锌及维生素A、维生素e的某些衍生物等,有助于体内某些有毒物质的转化和排泄。 二者搭配在一起,可形成易于人体吸收的脂蛋白化合物,人体吸收效果更佳,润肠通便效果也更显著。 03:醋+黑豆
选取适量黑豆放入炒锅中,用中火干炒,待豆皮爆开后,改小火再炒五分钟,盛出后在通风处晾凉。 然后倒入足以没过豆子的陈醋,待黑豆把醋全部吸收了,加上蜂蜜,拌匀即可,每天吃3-6颗。 醋泡黑豆,自古就被视为一种清肠养生法。 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记载:“黑豆煮醋,滋胃肾,小便癃闭。” 04:黑木耳+银耳
黑木耳、银耳,泡发后,一起煮汤饮。 黑木耳,含有大量植物胶质,可在短时间内,吸附残留于肠道的“毒素”,并将其排出体外,起到“洗涤”肠道的作用。 银耳,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和吸水膨胀,有利于粪便的排出。 二者煮汤饮,可促进肠蠕动,利于肠道排空,保持大便通畅。 第二招: 运动,增加肠动力 01:转腰
早晨起来起床以后,做简单的转腰运动,可以有效的改善便秘。 腰腹是处于人体的一个枢纽位置,对上下消化道都影响非常大。 适当的进行腰胯的转动,可以促进胃肠的蠕动来治疗便秘。 02: 敲带脉 “带脉”有“总束诸脉”的作用,经常敲击能提高排毒能力,改善便秘。 需要注意的是,敲击时,用力并不是越大越好,以身体能承受为宜。
03:卷腹 卷腹这个动作可以增强腹部运动,从外在来给腹部压力,让便便能够更好的排出去。 卷腹和仰卧起坐不同。 动作要领:我们的上半身和腿部向腰腹部位置靠拢,形成一种卷腹的效果,每天早晚坚持,先坚持50个,再慢慢的加量。
第三招: 按揉穴位,舒经活络 01:按天枢穴 位置:脐中旁开2寸。(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 方法:以食、中、环三指并拢,做按揉法,每次可按压10分钟左右。
02:按商阳穴 位置:位于人体的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方法:揉按穴位即可,也可以用掐的。
03:按支沟穴 位置:位于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ráo)骨之间。 方法:食指指尖,按压支沟穴,呼气时默念“1,2,3”,力度加重;吸气时默念“1,2,3”,手指放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