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绞痛是指因胃肠平滑肌突发的一阵阵强烈收缩痉挛而引起的剧烈胃痛、腹痛。属于中医“胃脘痛”、“腹痛”的范畴,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西医学的急性胃炎、胃溃疡、胃癌、胃神经官能症等引起的胃肠绞痛,可依据本篇进行治疗。 【病因病机】 本病是因饮食积滞,或因寒客胃肠、气机阻滞所致。多因饮食不节,损伤胃肠,饮食积滞,阻于中焦而致;或外感寒邪,脘腹受凉;或过服寒凉,寒客肠胃;导致胃气不和,气机凝滞引发本病。 【辨证治疗】 以突然发作的阵发性胃痛、腹痛,发作间隙缺乏异常体征为主症。 治法 治则 消食化滞、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取足阳明经穴、相应募穴、郄穴为主。 处方主穴: 中脘 内关 足三里 梁丘 配穴:饮食积滞加梁门、公孙、天枢;寒客肠胃加灸神阙、关元。胃痉挛者加梁门、胃俞;肠痉挛者加上巨虚、天枢、大肠俞;恶心呕吐者加膈俞、胃俞;腹皮挛急者加筋缩、阳陵泉。 方义:中脘为胃募、腑会穴,取之可通调腑气、和胃止痛;内关为手厥阴经穴又是八脉交会穴,通脉行气止痛,梁丘属胃经郡穴,专治急性、发作性痛症;足三里乃胃之下合穴,“合治内腑”。加梁门、公孙、天枢可消食和胃导滞;灸神阙、关元以温寒止痛;梁门、胃俞和胃解 痉;加上巨虚、天枢、大肠俞理肠解痉;加膈俞、胃俞宽胸和胃、降逆止呕;加筋缩、阳陵泉解痉止痛。 【其他疗法】 耳针 取胃、大肠、小肠、神门、交感、腹、皮质下。每次选4~5穴,毫针强刺激,动留针20~30min。 热熨法 将食盐和吴茱萸混合炒热,装入布袋中,热熨脘腹部、至脘腹疼痛消失为止。此法尤适用于小儿。 案例分析 张某,男,27岁,售货员,主诉:胃脘部剧烈疼痛6小时。 病史:患者因贪食冰棍,自觉胃部疼痛,逐渐加剧,疼痛已大约持续6小时。 检查:体温36.1C,血压110/75mmHg,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腹肌平软,院部压痛明显,可触及包块,痛苦面容,双手捂胃,辗转不安,检査未见明显异常,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弦。 诊断:西医诊断:胃痉享;中医诊断:胃脘痛。 治法:和胃止痛。取穴:中脘、足三里。 操作:(诸穴)行转法,至腧穴部产生针感,并向整个胃脘部扩散,留针30分钟,每隔5分钟行针1次,针刺完毕,疼痛消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