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曾派120名学生赴美,结果只回来94个,其他孩子去哪儿了?

 疯癫史鉴 2019-10-25

鸦片战争爆发时,英国用坚船利炮,肆意攻城略地,清政府根本无力抵抗,只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企图用土地和资源,跟西方列强实现和平共处。结果,西方列强步步紧逼,胃口越来越大。这时候有一些学者提出,应该尽快学习西方国家,提高自身综合国力,实现“师夷长技以制夷”。曾国藩和李鸿章等人,积极展开“洋务运动”,希望尽快镇压国内叛乱,同时抵抗外族侵略,让清朝继续存在下去。

洋务运动期间,曾国藩等人一方面以“自强”为口号,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组建新型部队,给他们配备大量先进武器,北洋水师便是其中一个代表性成果。另一方面,他们还以“求富”为口号,大力兴办新型产业。在这期间,清政府修建铁路,使用电报,积极发展工业建设,努力创造更多效益。为前线部队作战,提供充足经费,让他们更好保家卫国,尽早收复失地,恢复大国尊严。

曾国藩等洋务派,从军事和经济两方面入手,确实可以从根本上挽救清政府。可惜,西方列强并不愿意看清朝强大起来,他们不会传授核心技术,更不会贩卖优质武器。洋务派只能从他们手中买到一些淘汰产品,学到部分通用技术。在这种情况下,清朝实力尽管可以得到一定提升,但却会受到西方列强制约,根本没有机会跟他们平起平坐,想要实现弯道超车,更是一种奢望。

清朝洋务派官员也知道这个道理,为彻底改变这一问题,他们开始创办学校,派年轻人出国留学,等学业有成后再回来为朝廷效力。从1872年到1875年,清朝先后120名孩子,让他们到美国学习。按照原计划,这些孩子应该在美国学习十五年,结果因为国内出现意外变化。他们被迫中断学业,被提前召回国内。清朝曾派出120名学生赴美留学,可最终只有94个人回来,这是为何,其他孩子都去哪儿了?

简单来说,这些没有回归的孩子,有三个结果。第一,在路上不幸去世。当时,交通工具还比较落后,无法提供太多保护措施。其中一部分孩子,因为身体比较孱弱,还没有抵达美国,就不幸患病。由于没能接受有效治疗,他们在疾病中痛苦死去。第二,因考试不合格被淘汰。有些孩子抵达美国后,无法适应当地环境,学习时非常吃力,没有办法尽快学习先进技术,被清朝这边强行中断学业。

第三,有些孩子不愿意回来。离开祖国时,这些孩子确实对清朝忠心耿耿,不过他在美国接触进步思想后,对朝廷逐渐产生质疑,开始为自己做打算。留学期间,他们已经在美国站稳脚跟,不仅熟悉当地环境,而且还有能力照顾自己生活。即使是没有清朝援助,他们也能继续在美国生存下去。在这部分孩子看来,与其就这样中断学业,回去为清政府效力,不如继续留在美国抓紧学习,等以后国内局势稳定,再回去发光发热。

从历史结果来看,继续留在美国显然更好一些。因为那些回到清朝的孩子,并没有得到表现机会。清政府认为这些学生过于细化,不让他们参与重要工作,以免他们宣扬西方思想,让国内局势变得更加复杂。毕竟闭关锁国这种策略,早已经深入人心,清朝对西方文化仍有些排斥。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清政府灭亡,留学生们才得到机会,真正在国内大展拳脚,将本事彻底施展出来。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季外交史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