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者调查 | 地铁安检的双面困扰

 Loading69 2019-10-26

如果有人想要直观了解一座城市的体量,可以去地铁站看一看,那里攒动的人头和复杂的线路图无时无刻不在昭示这座城市的庞大。人们在这里被压缩进一节节车厢,进而被输送到各个目的地。地铁宛如一座城市的血管,日复一日进行着有序的输送工作。既然是血管,其安全问题自然需要得到重视——进入这根“血管”的每一滴“血液”都应该是无害的。

为保证“血液”安全,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轨道交通都引入了安检模式,在保障安全的同时,也有乘客对安检程序和方式颇有微词,安检员和乘客的冲突时有发生。今年5月15日起施行的修订版《北京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简称《守则》)明确规定,乘客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接受并配合安全检查。不接受安全检查的,安全检查人员可拒绝其进站乘车;拒不接受安全检查并强行进入车站或者扰乱安全检查现场秩序的,安全检查人员可制止并报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记者调查 | 地铁安检的双面困扰

地铁某站,一名安检员没有着制服值守。阎语 摄

地铁运营方:少数乘客有抵触心理

尽管修订版《守则》至今已施行近半年,但乘客不接受安检的情况仍时有发生。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安保部副部长赫楠表示,修订版《守则》实施后,在该公司运营的16条线路中,乘客严重暴力闯站的情况就发生了9起。涉事乘客均拒绝安检、强行闯站,对安检员进行殴打并致伤。而乘客拒绝安检和扰乱安检秩序的行为更是时有发生,据该公司统计,北京地铁自2008年开始实施安检至2018年年底,共发生10万起拒检、辱骂安检员的事件,平均每天都会出现25起类似情况。“在任何一个地铁站观察15分钟,就能看到这样的情况。”赫楠无奈表示。

“造成类似情况的很大原因来自乘客对安检员的抵触心理。”赫楠坦言,安检员最大的工作困难就是不被部分乘客理解,而少数安检员在安检时确实存在不规范的地方,这也加剧了双方矛盾。加之乘客在通勤时都比较着急,面对安检员就会比较急躁,双方的冲突随之出现。

由于安检员没有处置权,所以在遇到暴力行为时,只能报警求助。赫楠表示,安检员的职务行为没有受到相关法律保护,导致处置暴力闯站行为较为棘手。按照现有的处理流程,遇到轻微拒检时,安检员会拦截并对乘客进行劝阻,如遇严重闯站行为,则会让驻站民警进行处理,甚至关闭安检点。公安部门将会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此类违法者进行进一步处置。

乘客:安检尺度不一

北京市有21条地铁线路,日客流量最高达1375.38万人次,庞大的人流量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记者在地铁站实地探访发现,大部分乘客可以理解地铁安检的必要性,但也有乘客提出质疑。上班族小张每天早晨都要在北京地铁5号线立水桥南站乘车:“有时我们进站排队的人都排到地铁站外了,好不容易轮到自己进站,却发现安检员只是拿着金属探测仪象征性挥动一下,还和旁边的同事有说有笑,根本起不到安检的作用。你说我们心里面能痛快吗?”记者也在部分车站发现,在检测屏幕前的工作人员正在和同事聊天,并没有专心检查进站乘客的行李。

在北京地铁2号线雍和宫站,乘客刘大爷主动把开启后的饮用水交给安检员检查,安检员却摆摆手表示不用检查。在北京地铁14号线园博园站,外地游客朱先生表示,现阶段各地大多数的地铁安检是“防君子不防小人”,如果真的有人想要带违禁品进站,可以通过一人进站,一人从护栏处递送的方式将违禁品带入,从而规避安检流程。在北京地铁10号线安贞门站,乘客孙先生因携带一瓶药品被拒绝进站,但安检员却无法说明理由。孙先生告诉记者,这瓶药品是他乘飞机从外地带回来的,他对这种“地铁安检比机场安检还严格”的做法感到莫名其妙。

“2019中国(国际)智慧轨道交通春季大会——2019中国轨道交通智慧安防发展高峰论坛”上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在严格执行地铁安检流程时,一名安检员每小时只能安检300人,完全不能满足大客流量的进站效率要求,势必会造成进站口拥堵。对此,赫楠表示,早晚高峰时的大客流车站,乘客一旦拥堵在进站口会造成更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安检人员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措施,提高进站效率,缩短进站时间。

专家:优化安检流程才是解决之道

针对时有发生的安检矛盾,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表示,闯站等扰乱地铁秩序的行为一般尚未构成刑事犯罪,所以安检人员不能采取强制措施。但如果乘客擅自闯入轨行区或有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安检人员则可以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及时制止违法行为。

同时他也表示,现今地铁安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保证安全”和“保证效率”的平衡问题。如果地铁安检类似机场安检一样全面检查,则运行效率无法保证,尤其是地铁作为日常城市通勤的重要交通工具,忽视效率和便捷性会使其失去重要作用。但地铁又是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后果严重。在赵占领看来,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地铁运营者在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更新,一是在工作方式上优化安检流程,二是提高安检技术、更新安检设备。如上海于近日试点“安检快捷通道”,乘客可实名制申请“快捷进站”资格,申请成功后便可不经安检直接进站(安检人员会进行抽检,一经发现乘客携带危险品即时取消资格并依法处置),就是一次优化安检流程的尝试。同时,运营方也要做好安检宣传,让更多乘客了解安检的必要性和其具体流程。

对此赫楠表示,北京地铁一直在研究如何提升安检效率,采取了包括增加新安检设备和新安检通道等方法,日后也会有更多新方法和新设备助力安检效率进一步提升。同时,北京地铁多个站点都设有“安检法治教育基地”,不定期邀请乘客、学生和志愿者参观、体验安检员工作,从而对市民进行安检知识普及。

短评

目的是安 方法是检

1969年10月1日,新中国第一辆地铁机车从北京地铁1号线古城站呼啸驶出,自此,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日新月异,地铁、轻轨等交通方式大大便利了居民的出行。随着城市发展,乘坐地铁的人越来越多,也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对于地铁承运方而言,落实安全责任是以“排查隐患”为原则的,即潜在认为每一位乘客都可能携带违禁品,从而需要对每个人进行检查,这是承运方的责任和义务。对于乘客而言,配合安检需要让渡部分个人权益,但可能存在的安检疏漏会让乘客感到“付出却没有收获”,从而产生不平衡心理,双方的矛盾也由此产生,日积月累下难免激化。

安检的目的是“安”而方法是“检”。“检”作为保证“安”的手段和途径,理应不断更新和优化,从而为“安”服务。这不仅需要承运方不断优化安检模式和技术,也需要乘客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对安检方的信任、理解与包容。但即便安检的模式更新、技术升级,执行安检的始终是人。对于乘客来说,安检员就是“安检”的具象化表现,少数安检员敷衍了事的态度势必会激化安检矛盾。安检员的职业素养和安检技能培训也应作为提高安检效率的一大重点,只有在软硬件“双管齐下”的情况下,我们的安检模式才会更被大众所接受,同时更安全、更高效。

日后会出现的新安检手段和模式能否解决目前的问题,能否缓解当下安检带来的乘运矛盾,能否在“安全”和“效率”之间取得一个“最大公约数”,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是承运方还是乘客,都期盼着我们的地铁能够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所有人都会为了这个目标不断付出和改进。

责编/李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