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俗语“一火休点三烟”,什么意思,是“死亡的诅咒”?

 昵称71020948 2020-07-31

立马收到最新信息!

生活在农村,尤其是在我们家乡这里,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对待客之道有很多的讲究!毕竟圣人曾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农村受到先贤文化的影响,在日常的生活中举手投足间都饱含了先辈的经验与教训!也常被村里人说为“规矩”,比如说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串门”也是有讲究的,不可在邻居饭点的时候拜访,而对于宾客的接待,茶壶的摆放也是有讲究的,如果“壶口”对着宾客也是不礼貌的,在老人看来“壶”同音“虎”的不好的!

在农村人们的生活习惯往往都会“约定成俗”,具有浓郁的地域性,这也是所谓的“百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风”的道理!其中,“一火休点三烟”这个习惯在农村,含义是说,在旧时人们都以火柴来点烟,如果宾客很多,是不能一根火柴为三位宾客点烟的!在老农看来,这也被看成是“三火”,由于很多村民对谐音有讲究,因此“三火”就如同“散伙”般!不过,对于这种解释,虽然也符合咱农村很多人的习惯,但是却有些不妥!

其实,所谓的“一火不点三烟”这句俗语是“舶来品”!这句话出自于西方的一次战争中,很多士兵都在掩体下,其中有位士兵划着了一根火柴,接连为两个战友点烟,但是当点第三根烟时,被对方的狙击手给射杀了,因此,流传下来,成了一句预示“死亡”的名句!

大家都知道,战场之中危险重生,其中或许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就隐藏着许多的狙击手,而对于点烟这个过程,不仅为狙击手提供了瞄准的时间和精确的位置,自然是将自己暴露在外的表现,因此成了一种“规矩”或是纪律!在不知何时,这句话流传在了我们国家,估计也是反法西斯的战争中吧!随着,全国的解放这句俗语也就流传到了很多农民,并在文化的融合中成了“待客”的礼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