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三访东山

 条山石头 2019-10-26
三访东山
■ 厉苗军
2011-05-14 上虞日报“舜音”栏目

  上虞东山,系东晋名相谢安隐居之地。公元383年,谢安复出指挥淝水之战,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军。《晋书·谢安传》对此作了专门记载:“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成语“东山再起”的典故即源于此。东山也因此名扬天下。一千多年来,时有文人墨客前往东山寻踪觅迹。

  东山与我,倒也有缘,我曾先后三次造访东山,谒拜太傅。记得第一次上东山,还是在1986年。虽时隔25年,但往事仍历历在目。那时我在章镇中学高三文科班就读,班主任是刚从上浦中学调过来的俞日霞先生。先生学识甚为渊博,特别是对考古学有很深的造诣。先生教我们高三历史、地理两门学科,其时的我成绩尚可,但十分顽劣,不讨先生喜欢,而且只读了半年高三,便提前考入了师专,因此与先生谈不上深交。但有一点却让我对先生印象颇深,那就是其经常组织我们外出学考古。其实对于我们,名曰考古,实则游玩。那次先生安排我们沿曹娥江考察名胜古迹:先考察王充墓,后雇一艘客船,从章镇出发,顺流而下,途经上浦东山,目的地为曹娥庙。那是九月的一个大热天,船行江中,男生们纷纷下水嬉戏,时而分成两派打起水仗,时而爬上慢行的运沙船,待落下一大段距离后在女生们的尖叫声中奋起直追……那场面可谓刺激,让人永生难忘。而今想想,还真有点不可思议。如果换作现在,哪个学校、哪位教师敢这么干!也就是那次秋游,让我初识东山。印象最深刻的是站在指石上远眺对岸琵琶洲,听先生讲“指石弹琵琶”的美丽传说。传说是这样的:有一个秋夜,夜阑人静,星斗满天。小伙子在东山下独自徘徊。忽听对岸琵琶响起,婉转低沉,如泣如诉。他立即横吹笛子,高山流水,如醉如痴。天上的神人深受感动,帮助小伙伸长手臂,一直伸过江面,伸到那姑娘的琴弦上。后来两人竟忘了时辰,被早起采桑的村民看见了,他们且惊且喜,不禁嚷嚷起来:“……是对岸那小伙子来调琴(情)了!”“……是指石弹琵琶来了!”这时,小伙子才难为情地慢慢缩回手臂。转眼间,雄鸡一啼,天已亮了,还剩下一个食指留在江边,再也缩不回来,变成一块岩石,所以叫“指石”。姑娘的琵琶也变成了汀洲,后人就叫“琵琶洲”。 从此以后,东山附近的人们再也听不到美妙的乐曲声了。《东山诗钞》中有一首《指石琵琶》诗:“汀洲曾与大川连,宛似琵琶一轴全。指石有山相对峙,迄今犹拨隔江弦。”描写的就是这一奇观。还有江边的钓鱼台、山脚的包公殿、山中的洗屐池、墓前的始宁泉、荒芜的谢安墓等……每当与人说起东山,这一切的一切就会在脑海中清晰地跳跃,仿佛回到了当年。

  几年前又从报上得知,东山文化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加上民间力量的广泛参与,如今的东山正在大兴土木,重新开发。今年市委、市政府更是把东山、曹娥、祝家庄三大文化景区开园作为“虞舜文化游”的重头戏,心中便时时冒出想再去东山看看的念头。机缘凑巧,三月中旬,我与教育体育杂志编辑部的几位老先生到上浦公干,趁时间尚早,我提议去东山走走。司机老周不久前刚来过东山,便轻车熟路,沿山道直达山顶停车场。同行的周鹤龄老先生恰好对东山文化颇有研究,又是谢家家谱的撰写者,对谢安家史可谓了如指掌。有这样一位长者相伴,正是不虚此行。一路上,周老先生向我们详细介绍了东山开发的进程。望着通达的山道、高大的山门,我竟然找不到当年的丝毫记忆,不由得感慨万分。其时太傅祠堂、国庆寺正在修建尚未对外开放,我们便在老先生的指引下直奔谢安墓地。尽管途中已听老先生说过如今的谢安墓已经修葺一新,但当我亲眼见到时还是被震撼了。墓道长约100米,宽约6米,始有高大的四门牌楼,上书“晋太傅谢文靖公神道”,两侧镌刻对联一副:“舜水且潜遁早擅陶公德誉,东山凭卧起长怀召伯风情”,对谢安的人品作了高度概括;两旁石像侍立,平添肃穆威严;中有八角亭子,神龟卧底,上托石碑一块,正书“庐陵郡公”,背为谢安神像;墓道尽头为半圆形墓区,直径约20米,分为三层,需拾级而上。据周老先生介绍,坟墓还是原来的坟墓,只不过四周砌上了大理石,比过去高大多了;墓碑也还是过去的墓碑,由于镶嵌了石质边框,把“晋太傅谢公墓”六个大字衬托得更加分明;碑前还有石案、石鼎,供后人祭奠之用。墓的左侧仍保留着一方泉池,泉水依然清澈,“始宁泉碑”也在,只是泉池变大了。记忆中的始宁泉似乎与谢安墓的距离要远一些。尽管因找不到当年的感觉而有点遗憾,但眼前的变化却着实让人感到欣慰。我想如果太傅在天有灵,也一定会高兴的。

  第三次上东山倒是我有意安排。《绍兴教育》一年一度的笔会今年由上虞承办,期间要安排参观活动。我向主编章玉安老先生推荐了东山,对文史偏好的章老先生对东山也是仰慕已久,便欣然同意。四月底的一个上午,我陪同《绍兴教育》笔友团一行30余人又一次来到东山。东山景区一期此前刚刚开园,目前还没有正式导游,景区工作人员小马人不错,受命临时担任景点解说员,向客人们介绍东山的人文历史和修建情况。国庆寺,原为太傅古宅,如今古宅换新寺,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一向对佛学颇有研究的李正火先生十分热心地为客人们解说佛学教人求真向善的精妙之处。参观了谢安墓后,客人们又兴致勃勃来到位于山腰的太傅祠堂。太傅祠堂又叫谢家祠堂,祠堂前面是广场,正中央立着大型照壁,正面是著名书法家沈鹏题写的“东山再起”四个镏金大字,是游客合影留念的最佳背景,背面则刻着谢灵运的《述祖德》。祠堂分两进,最里面是谢氏一门三太傅的雕像,中为谢安,左为谢玄,右为谢灵运,两旁则是淝水之战、谢王联姻壁画。值得一提的是同行笔友中有一位叫谢盈盈的女士,我们都为她能在谢家祠堂认祖归宗而高兴。

  由于第二次到东山没顾得上看“指石”,我便向客人们讲述了“指石弹琵琶”的美丽传说,引得众人欣然驱车前往江边。沧海桑田,也就二十多年时光,眼前的一切已面目全非。尽管指石依然深情款款,但美丽的琵琶洲已成为了采沙场。我暗想,昔日谢公钓鱼台下的指石蓝鳊怕也早已绝迹了吧!这样想着,猛一抬头,发现右边山脚有一处寺庙,小马告诉我,那是包公殿,再过去就是正山门了。这时我才意识到,原来从上山车道进去的那是后山门,怪不得找不到当年登东山的感觉。正山门同后山门一样建有高大的牌楼,牌楼依山而建,面江而立。牌楼前是一处较为开阔的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晋太傅谢安栩栩如生的汉白玉雕像。游客从正山门上山,需沿新砌的石级徒步登山,在享受登山乐趣的同时,可欣赏沿途美景,“东山胜境”名副其实。

  “东山再起万古传,太傅功业世代铭。”我想,等我四访东山时,我一定要带着儿子来,让他了解东山厚重的历史,感受东山璀璨的文化。我坚信,东山精神定会代代传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