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企业怎样通过全面预算体系做管理的提升,从而实现业绩倍增?

 songsgt 2019-10-26

企业怎样通过全面预算体系做管理的提升,从而实现业绩倍增?笔者通过和大家分享2个案例来说明。

要明确集团管控的模式

第一个案例,A企业去年的收入是10亿元,利润是4000万元。存在的问题主要在集团和事业部的定位和职责不明确。

对于事业部的激励体系比较传统,老板根据事业部的完成情况,给以奖励,但奖励个体的差异并不是很大,也没有很明确的衡量标准。

这种比较传统的分配机制,严重束缚了事业部总经理的工作激情。因为他觉得做得太好,老板也不会给很大奖励,做得太差的话也不会扣很多钱,所以经营团队的工作热情没有被激发出来。

这个要怎么解决呢?企业要明确集团总部和事业部的定位,集团管控的模式是采取财务管控型还是战略管控型?或是运营管控型?

基于这个企业的实际情况,最终采取了战略管控型,给事业部比较大的放权。同时,通过财务线、人力线和审计线对事业部进行监控。

事业部给到权力,给定了目标以后,达成目标则超额奖会比较大,比如给予相应的10%,最大达到30%激励的幅度。

超额奖达成以后怎么样去进行分配呢?因为总经理是事业部的第一负责人,他承担的压力最大,责任最大,他可以分到整个超奖的30%,高管团队可以分到总额的30%,整个中层团队分到40%。这样就比较好地提高了事业部中高层的工作积极性。

经过调整以后,该企业今年有望实现销售额增长50%,利润从4000万增长到1.2亿,实现翻三倍的目标。

用预算体系提升业绩

第二个案例,是笔者接触过的做健身馆的企业,现在大概一年的销售额达到7、8亿元,在全国大概有100家连锁店,也刚好拿到了1亿元B轮融资。

接触这个企业以后,笔者发觉它空间很大,分歧也非常大。在上海有一家同样的企业,规模也超过了100多家店,可是人家可以做到20亿元的销售额。

为什么人家能做20亿元,它只能做7、8亿元?

笔者对这个企业的管理方法进行分析以后,觉得用预算体系来做改造,最起码可以给它提升1倍的业绩。

健身馆的投入是很重的资产,一个健身馆的面积大概有1400多平方,由于采用进口的设备,光设备的投入就达到七八百万元,加上装修、租金和工资费用,前期投入应该在1000万元左右。

一个健身馆有7个销售人员的编制,但有大半年时间一直招不到销售人员,大部分时间只有2-3个销售员。

因为销售人数不够,销售人员业务能力参差不齐,没有很好的销售员晋升及分配机制,所以,销售人员的不足导致销售额一直起不来。

健身馆一般是卖年卡,并对买了年卡的会员进行二次营销,通过时效来赚取更大的利润。

由于年卡销售不理想,会员太少,导致转化率比较低,所以要解决管理的瓶颈就要解决会员卡的销售;解决会员卡销售问题,就先要解决销售人员招聘的问题。

此前提到过一家销售型企业B,它去年的利润翻了3倍到4倍,就是基于销售人员快速的扩张,从年初的300人到现在的700多人,销售人数翻了2倍多。

为什么B企业招人这么快?而这家健身馆连锁企业招人这么慢?

关键在于B企业把招聘职能下放到了最小的重要单位,战略主管可以对外招聘,并且招聘人以后给予奖励,在公司的总部只有一个人力资源部。

而这家健身馆连锁企业的招聘职能是在深圳总部,总部负责招聘各个分店的销售人员,连锁分店没有权利去招聘。

全国有100多家地区要招聘,总部要配置很大的招聘团队,招聘团队有这么多的店要去服务,可能也很难去关注到某一家店的人员配备情况。

要招多少人?招不招得到人?这些人对人力资源部的工资和绩效的影响不会很大。所以他们没有很强的动力去帮分店招人。

要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步,要解决管理下沉的问题,把总部的招聘职能放到分店,同时要对销售人员设计差异化的分配机制。

销售量提升以后,再通过教练来转化私教课程,相对就比较容易一些。因为会员基数大,教练才有二次营销的积极性。

所以,第二步,是对教练进行分级管理,好的教练拿得更高,不好的教练拿得低甚至淘汰。

来源:财爷上座微信公众号 作者:徐华

(责任编辑:韩福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