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说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最大的乱臣贼子,他们对后世有啥坏影响

 松竹同音 2019-10-26

乱臣,指是叛乱之臣,贼子,即忤逆之子,这是古代人针对“忠孝”而提出来的贬义词。

后泛指那些不忠不孝、心怀异志的人,因此才有了“孔子著《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的说法。

然而,要说起历史上最大的乱臣贼子,那无非周文王、周武王莫属了。

(周文王姬昌)
商王朝是一个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的奴隶社会,而周国只是当时的一个边陲小国,因为不听话,商朝的王后妇好就亲自率兵镇压过周国,妇好之名,吓得周人小儿不敢夜哭。

在周国,每当小儿夜里啼哭的时候,周人都会这么吓唬小孩子,“再哭,你再哭,等一下妇好就要来了。

可见周国对商是有多么的仇恨!但怎么说来,周国仍然是商王朝所承认的一个诸侯分封国。

到了文王姬昌之父“季历”这一代时,季历对周边的戎狄部落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向外扩张,战争也带来了制度上的一系列混乱。

于是商王文丁(纣王之父)把季历召唤到殷都,封其为“方伯”,号称“西侯伯”,用季历来揭制周国的为所欲为,季历死了之后,姬昌继位,他不断招收人才,扩大势力。

而此时的商王朝也走到了王朝末期,国家衰败不堪,文丁在位时更是没落。
长子微子启因为他母亲地位太过于低贱,按照嫡长制度来说,微子启是不能继位的。

而小儿子“辛”因为他的母亲是正王后,因此被立为继承人,文丁死后“辛”继位,在史上都叫他做“帝辛”。(周取代商之后,他也就成了“商纣王”)

(商纣王与妲己剧照)
商纣王继位之后,他不得不面对着王朝的内忧外患,首先他要防范周国的野心勃勃,还要防犯他大哥微子启的阴谋夺位。

历史证明,微子启争夺王统失败,后来他还做了“商奸”,投靠周国来一起推翻了纣王。

周王朝也依功封赏,微子启得以封国为“宋”,乃公爵国,是级别最高的封国,用来封赏微子启叛商投周的第一功。

虽然,在历史上,商纣王是“暴虐”的,但是周朝的老百姓很是拥护商纣王的,为什么说纣王很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呢?

商朝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已经变得无利可图,从而制约了国家与社会的发展。

于是商纣王开始释放奴隶来缓解压力,到底有没有释放奴隶呢?有的。

后来商朝主力远征徐州一带时,诸国联军起兵叛乱的时候,商纣王就能组织奴隶大军与诸国联军在牧野、朝歌一带作战,这就是明证。

(商朝疆域图)
很多的奴隶知道商纣王释放奴隶的信息之后,他们因为生活所迫,便开始纷纷逃亡。

有的逃到了商纣王的地界,有的跑到了周国或者其它诸侯的地界。

跑到纣王地界的奴隶,被纣王收为己用了,他不再归还他国奴隶,而周国却将这些逃亡而的奴隶还给了其它的诸侯国。

因此,周国在诸侯国里获得极好的名声。

纣王也改变了当时的人才选拔制度,比如秦国的先祖蜚廉、恶来就是奴隶出身,他们被纣王提拔,所以,秦国先祖是非常感恩于纣王的。

见于《史记·秦本纪》: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周武王之伐纣,并杀恶来。是时蜚廉为纣石北方,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而报。

纣王试图对当时的社会体制进行变革,遭到了绝大多数人的反对,内有朝堂上的比干、箕子、微子等等,外面还有“贵族统治”的各个诸侯国,于是这些人便一起起来推翻纣王。

(牧野之战)
商朝大军远征徐州的时候,商纣王在朝歌。当诸侯联军攻打过来的时候,徐州大军没有来得及回防,朝歌空虚,于是商纣王组织了奴隶军队七十万来防御联军,意图拖延时间。

但是最后还是失败了,牧野之战很惨烈啊,奴隶与囚徒们没有临阵倒戈,而是杀人盈野。(说明纣王得贫苦民心,可惜贫苦民战斗力不高)

诸侯联军攻入朝歌之后,杀人盈城,纣王不愿意成为俘虏,自杀而死。
武王攻下鹿台后,用大钺砍下商纣王烧煳了的脑袋,悬挂在大白旗上,一并被割下脑袋的还有纣王的两个妃子,有苏氏(即苏妲己)和有莘氏。

战争过后,杀人盈城,稍微得到了一些解放的奴隶死的死,伤的伤,他们又回到了那种黑暗的旧时代中。

(纣王死于鹿台)
周朝为了证明它的合法性,于是便在“神话神系”上大做文章。

他一面指出了商人先祖“简狄”身为天帝“帝喾”妻子的身份,又在这个基础上,把周人的先祖“姜原”硬生生安上了“天帝帝喾”元妃的身份,即正妻、嫡妻的身份,而商人的先祖“简狄”被拉低了一个等级,变成了“次妃”。

见于《史记》:殷契,母曰简狄,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

虽然,周朝证明了他取代商王朝不是“以下克上”的叛乱,而是“嫡系”从“庶孽”手中夺回本该属自己的天子之位的一次天命轮转。

(周反商)
周人的王官之学中流传的“经”,对自己族内的贵族精英们则复告诫“天命与德相关”。

《尚书·吕刑》有云:“惟克天德”,《尚书·蔡仲之命》有云:“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为怀。

但是这个“民”到底什么定位的,这就要解释解释了。民者,国人也!
国人也是统治阶的一员,为最低层,上有士卿、贵族、天子,民之下,方是被统治阶级,为野人,奴隶也!

(奴隶不是民)
周公的一番所为,确实是理顺了当时的阶层关系,然野人与奴隶何辜?
因此,从纣王的释放奴隶到周王朝的建立,已经可以确认,这是一次严重的的历史退步。

既然是退步的,就没有什么什得歌颂的地方,周国本来就是“以下克上”的叛乱。

后来的各个野心家也将文王的做法学了个十足十,等到推翻旧君,再抹黑前朝,用各种手段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就是冲着那一张“凳子”而去的。
历史唯二的只有刘邦与朱元璋,他们只是因为生活所迫才起来反抗,所以得国最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