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认为给出的尊重,却被孩子解读成:认怂 边界不清

 长沙7喜 2019-10-26

有位妈妈,她自己的童年经历并不幸福,因此,这些年一直在读育儿书,希望孩子能快乐地长大。

她说,自己非常尊重孩子,尽可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在意孩子的感受,尽最大可能满足孩子。

比如,家里饭都做好了,孩子说要点外卖,本来妈妈不同意,但孩子坚持要吃,妈妈妥协了,但是下单没成功,妈妈就专程带孩子去店里打包。

孩子喜欢骑电动车,妈妈本来也不让,担心出安全问题,但孩子坚持要骑,也就由着他了。

再比如,妈妈在三年级的时候尝试对孩子放手,放手之后,孩子就不肯完成作业,直到五年级估计一次都没完成作业,每次考试成绩20多分,妈妈去找过学校的领导,说不要强制要求孩子写作业,要以鼓励为主。

那么,孩子是怎样对待妈妈的呢?

放暑假的时候,要求妈妈上班中途回来送他去游泳,妈妈说回不去,孩子就用威胁的语气说:你试试看,你不回来我跟你没完!然后,就对妈妈爆粗口。

孩子要买麻辣烫,妈妈不同意,就威胁妈妈说:你不给我买,就把你手机扔下楼。

孩子跟爸爸回老家,让家人帮忙喂养仓鼠,结果仓鼠丢了,妈妈向他道歉,说给他重新买一只,他说不要仓鼠,坚持让妈妈赔他100元钱。要提前回家,让妈妈专程来接他。妈妈让他跟爸爸说,他不肯,躲开爸爸,偷偷在电话上骂脏话。

面对这种情况,妈妈非常困惑:

我给了孩子足够的尊重,为什么没有换来对等的尊重?

我给了孩子充分的自由,为什么没有形成基本的自律?

亲子关系,也是人际关系的一种,也要遵循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人际关系,是你来我往的互动,我们不妨从妈妈的第一次尊重说起。

当妈妈给出了尊重,那么,就要看看孩子的回应,他是否也用尊重的态度呼应妈妈,彼此尊重,才能维护关系的平衡。

很显然,孩子并没有给出对等的尊重。相反,他在试探妈妈的边界,并且是用负面的方式。

就说点外卖吧,饭都做好了,妈妈同意他点了外卖,下单不成功,还专程去店里打包,他对此没有感激,也没有感知到妈妈的辛苦和爱,而是看到了突破妈妈底线的机会,并且不断累加威胁的砝码,还曾经付诸行动,真把妈妈的手机摔坏了。

管中窥豹,仅仅从这个侧面就可判断出:这对母子之间的关系已经严重失衡。妈妈给出了尊重,但是,却被孩子解读为边界不清,有机可乘。

妈妈很委屈地说:在孩子眼里,似乎认为我很怂,可以尽情地欺负。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一个善意的出发点,却换来不可收拾的局面,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呢?

其实,妈妈给出的所谓的“尊重”,是从育儿书上来的,妈妈的想法是:我一定要尊重孩子,要理解他,照顾他的感受。

在实际行动的时候,就变成了顺着孩子。

怕孩子难过、委屈、有匮乏感。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妈妈没有看见孩子的需求,也没有看见孩子的反应,只是教条地给,自己沉浸在对美好教育未来的憧憬当中,完全没有看清当下的事实。

就拿作业来说吧,妈妈足够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决定放手的那一刻,至少应该审视一下孩子的自律程度,预判放手可能的结果。

从大方向来说,无非三种:更好、更差、没有变化

如果是更好,当然皆大欢喜,就算没有变化,也可以接受。那么,需要重点考虑的是,会不会更差?会不会行为失控?

如果做了这样的预判,放手之后,肯定会观察孩子的行为走向,假设状况越来越糟,就要及时止损,不需要等待2年之久,也不会在孩子考20分的时候,还为他争取宽松的环境。

我曾经问这位妈妈:假设,你的朋友托你帮忙,你没有帮好,跟对方道歉,弥补损失,这是合理的吧?

然而,如果对方借此对你敲竹杠,谩骂,那么,你还会跟她做朋友吗?

这样的关系,显然是严重失衡的,直觉就会告诉我们,肯定不能接受对方的态度。

想想这就是孩子对你做的事情。本来是帮忙喂养,买一只仓鼠也就十几元钱,孩子却让你赔偿100元,还对你骂脏话。

在我看来,所谓的关系平衡,是我对你好,你也对我好,用尊重回应尊重,用自律回应自由,这样的话,亲子关系才能不断向良性发展,最终达到默契的程度,通往最理想的关系状态。

相反,如果家长付出尊重,孩子恃宠而骄。

比如,黑天白夜玩手机,不肯写作业,父母稍加阻止,就如同小野兽一样咆哮,那么,无论父母多么有耐心,总有一天会崩溃的。

在资讯发达的时代,会有各种风格迥异、观点鲜明的育儿理论,作为家长,无论你相信什么样的理论,都要对关系的平衡和失衡有感知。

如果我们能感受到关系的失衡,那么,就会及时用回应来调整孩子的行为。

比如,妈妈放手,孩子放任自己,还对父母态度嚣张,那么,就要及时收回这个权利。

等孩子愿意自我约束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把这个权利逐渐交到他的手上。在家庭教育当中,如果能找到这个关系的平衡,就不会出现大的差错。

我在《如何培养孩子的内在动力》这套课程中,就家长和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讲解。从“观察者视角”、“寻找改变的着力点”、“否定,是对孩子精神世界的点击”等多个方面为家长解除疑问,提供方法。

作者介绍

杨杰:

独立的亲子咨询师,家庭教育专家,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12年间专注于亲子困难家庭的一对一教育咨询工作,关注教育理论的落地生根,积累实践案例资料超过2500万字。

国内少有的、专注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亲子咨询师,咨询费用高达5位数,档期早已排到2020年。

著有《让孩子心悦诚服》、《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