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有着人体将军的称号,人们经常说“养肝就是养命”,足可以看出肝脏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 身为超声科医生,为病人进行肝脏超声检查时,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疾病名称就是“肝囊肿”。
肝囊肿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肝脏囊性病变,大致上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
肝囊肿确切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囊肿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大小不一,小者仅数毫米。(图1) 像小米粒那样大小,而大者呢,可达20cm以上,像个排球那么大,当囊肿增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因压迫临近的内脏器官而出现症状,比如说右上腹不舒服和隐痛等。 极少数患者可能因囊肿破裂而出现急性腹痛。 在二维超声上,肝囊肿表现为一个或多个圆形或类圆形的无回声区,界限清晰,有包膜,包膜光整而且较薄,边缘位置还会呈高回声,可有侧壁回声失落征象,在囊肿后方回声还会增强。(图2)
如果患者体内有感染寄生虫,由寄生虫引起的囊肿有时可见钙化。 我们还要注意一点,较大的囊肿囊壁可增厚,回声增高,囊内可出现较细薄的强回声条带状分隔。当囊肿合并出血或感染的时候,囊内可出现细小的点状回声,这些点状回声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位置。 肝囊肿内一般没有彩色血流信号,在大的囊肿囊壁上可以显示少量的点状、细条状彩色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超声检测多为静脉血流或低阻动脉血流信号。 怎么能更确定并且诊断是肝囊肿这种疾病呢,这就需要我们把其他超声表现与肝囊肿相似的疾病进行鉴别。 在声像图上,肝囊肿应与肝脓肿、肝包虫病、肝内血管相鉴别。 在二维超声上多呈低回声团块状,里面液化的脓液可随体位的改变而移动,囊壁是比较厚的,周围有稍高回声的炎性反应圈。 而肝包虫病一般有疫区接触史,虽然声像图上可表现为囊性病灶,但可呈囊中囊或葡萄串征等表现,囊壁较厚可呈双层改变。
肝内血管没有后方回声增强现象,形态随超声切面的不同而变化,囊肿由于是圆形,无论探头旋转角度怎么变化,其切面都是圆形或类圆形,而肝内血管横截面是个圆形,一旦探头旋转90度,就可以看到拉长的血管壁了,使用彩色多普勒检查肝内血管切面被彩色血流信号充填。 由于肝囊肿在超声表现上比较典型,并且对<1cm的肝囊肿亦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超声对肝囊肿的诊断确诊率可达98%,是肝囊肿诊断及随访的首选检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