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山铭》怎么办?

 金卡罗 2019-10-26
                                             《研山铭》怎么办?



“米芾大行书《研山铭》卷,后附其子米友仁跋二行,确为绝世神品,大米,小米为真迹,王庭筠不敢说,《研山图》待考,但肯定是宋代的。”以上系徐邦达先生对《研山铭》的评价。勿论咸淡,徐邦达给出的结论是大米,小米皆为真迹。这也为其后来的天价提供了“专家意见”。虽然舆论哗然,众说纷纭,但具有技术含量的文章少之又少。

   2002年12月7日,《研山铭》在观复博物馆,被某某文物局定向拍下,成交价2999万元。

十七年过去了,我们之所以重新审视《研山铭》的真实性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有了民间版本的出现,有了这样的比对,研究起来才显得踏实。

一,《研山铭》的书法艺术品质如何?

因为是手卷,长宽比太大的缘故,我们的研究只能以片段的方式进行比较,对于书法来说,我们研究的越具体,才会越有说服力。虽然是“管中窥豹”,但要的就是这“一斑”。有了这“一斑”,艺术的高下十分显眼,对艺术来讲,南郭先生要不得。《研山铭》一共聊聊39字,我们从中抽出十几个样本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书法之所以成为艺术,还是在于审美,到底美还是不美,各有说辞,但这并不能成为艺术品质虚无的支持。美和不美是相对的,相对来源于主观意见的分歧,但比对之下,基于人类的共同基本审美取向,基于一般性的常识,这个区别还是显而易见的。书法有“败笔”之说,这就是寓于艺术的严苛,每一幅书法,就像一首曲子,败笔就是“走调”,对于职业艺术家,这是很难堪的事。

《研山铭》怎么办?


上图就是3000万《研山铭》之片段,一共8个字。“(潭)在顶,出黑云,挂龙恠”。如果没有提醒这是价值连城的米芾的大作,你会对以上的书法打多少分呢?很明显,即便出于本能,出于常识,出于第一反应,相信没有多少人会给出一个与名噪一时的北宋大书法家相匹配的分数。我们并非指望给出以上书法一个确定的答案,就米芾本人的书法艺术,因为旧有的样板很少,对米芾书法的评价着实很纷杂,绝对的评价就显得很单薄,并没实际意义。但是,如果有了相应的参照,那么,就有机会得出一个比较之下的相对确定的答案,除了怪癖,至少美与丑泾渭分明。

《研山铭》怎么办?

左侧的片段是3000万版本,以下我们简称其为“豪华版”,右侧片段是来源于民间收藏的调查,以下简称民间版。

从片段的整体结构来说,豪华版在垂直方向上无法维持竖列的质量,通俗讲,就是每一个单字的布局,如果将它们看成是有重量的“实体”,左右各四字,它们的重心连线是大尺度的偏离了“垂线”的约束,至于“云,挂,龙,恠”四字,在垂直方向的布置上,严重错位。单字要尽力写在一条竖线上,这是书法布局的基本功,基本要求。历史上,纵向如此的明显错位,无论是书法理论或者书法实践都是不被容忍的缺陷。这还仅仅是四个字,若遇大幅面的书法,想象不出作者该如何安放。

我们再看单字,比较而言,第一个“在”字,右下方一横“萎缩”了。这一萎缩,就缺少了支撑,字体重心则一定会向右方倾倒的趋势。第二个“顶”字,右侧“页”之右立柱倾斜,这就造成“顶”字的严重侧倾,在构架上,它顶不住了,扛不动了。书法艺术,世世代代,就书法理论而言,横为平画,但要“纵横有象”。直为纵,“不令之邪曲”。立柱一歪,大厦将倾。站无站相,坐无坐相,给人的印象,或者缺乏教养,或者罹患重病。这哪来的美和不美呢?

《研山铭》怎么办?

单独拿出“挂龙恠(guai)”这三个字,先看看骨架,“挂”字是左右结构,提手位置过于下沉,揪扯右侧“圭”字歪斜,加之“圭”的立柱严重侧倾,造成了下半身夸张的开叉,特别的不雅观,甚至可以说有碍观瞻。书法之美,或有阴柔之美,或有阳刚之气,它不该是站街女之俗,挂字可谓恶俗,有辱风雅,着实玷污了书法的基本审美。

龙字当然不忍目睹,就其骨架而言,在结构上,它根本就没有交代清楚,囫囵吞枣都是奉承。严格意义上说,它就算不上写字。

单字反映出一个书家的基本训练水平,评价它无外乎要审视其三个指标,“骨”,“筋”和“肉”,很明显,“骨”是第一位的,如果在骨上阴差阳错,那么,其他两项就无从谈起。骨是结构性的,他决定了一个字的基本框架。筋呢?它是骨与骨之间的天生的连缀。肉呢?它是附着在骨架上的肌肉,脂肪和皮肤的总和。我们应该把一个字看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体,好看的人体,这三者是最佳组合,缺一不可。用毛笔写字也一样。很显然,豪华版当中的这几个字,在骨架上就“支离破碎”,筋呢?要么瞎扯,要么就子虚乌有,大有“乱弹琴”之感。至于皮肉好不好,至于有没有人体的曲线,肌肉之丰满,那就是不切实际的奢望。

《研山铭》怎么办?

再次选出了豪华版的“昆仑潭”片段,这三个字,没有一个在骨架上能够交代清楚,没有一个字能够体会出骨与骨之间筋的连缀,因为他是照猫画虎,因为他是顾头顾不了尾,因为他是生硬的一笔一笔戳上去的,哪来的筋和骨的连缀?至于其皮肉就更加猥琐了。由此,我们很轻松的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豪华版的《研山铭》是不折不扣的,下等的,没有丝毫书法规矩的,假冒伪劣作品。它谈不上书法,在艺术上可以给它打零分以下。在此,不禁要问,它是米芾写的?

二,《研山铭》的传承关系清楚与否?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豪华版的《研山铭》的传承关系,充满了胡编乱造,根本无视古代书画印章的基本规矩和基本规律,甚至不惜让正派中国文人无休止的蒙羞。按照百度的说法,“内府书印(三次),宣和,双龙圆印,绍兴,贾似道长,悦生(两次),于腾,味腴轩,于腾私印,东海郯人,受麟(两次),受麟私印,飞卿,石禅莩子,石甫,湘石过眼,周於礼,立崖,陈浩之印,七十四翁,梦德星庵,梦庐审定真迹,玉堂柯氏九思私印等23方”。

《研山铭》怎么办?

上图是豪华版《研山铭》印鉴集中的一个片段,其中也包括了米芾外甥王庭筠的一段题跋,共计十四枚印鉴。非常遗憾,这些不同时期的,跨越将近800年(从北宋宣和到晚清于腾)多年的印鉴,没有表现出丝毫的随着时间推移而派生的老化迹象。从色泽角度,也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印章的差别。事实上,即便是同一个时代,不同生产作坊,不同批次,不同的朱砂来源,都会有颜色上的差池,更不用说经年累月·裹挟朱砂的油脂的腐败所带来的影响。但《研山铭》告诉我们,正如淘宝上的售卖的印刷品一样,他们的表现在表明,都是不超过一个时辰加盖的。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原谅它。但是,对于晚清最重要的收藏家于腾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他进士出身,学富五车,官至成都知府,在《研山铭》上,他居然加盖印章十一次之多,十一次啊,这对于任何一个精神正常的“体面人”来说,对于一个爱书如命的文人来说,真是一件匪夷所思的行为。

贾似道的“封”字印鉴有缺,内府书印三次有病。历史上,纵观遗留下的故书画,极少会出现代表皇家权威的印鉴会沉底。一般来说,皇家内府印鉴都要置顶的,而其内府编辑印鉴是可以稍低于顶置之印鉴的,而沉底的印鉴,大多数收藏家或者鉴赏家的位置,从无僭越。而豪华版《研山铭》做到了。上图告诉我们,一枚“宣和”印,一枚“绍兴”印,他们都是北宋宣和内府和南宋内府的印鉴,它们不但混迹于“群众”之中,而且沉底于泥石之流,不禁令人人唏嘘。

我们再一次原谅它,原谅它的无知和肤浅。为了串成完整的传递链条,故意拉上“柯九思”以便证明它在元代的传递环节。但还是想问一问,你的“玉堂柯氏九思私印”的印鉴哪里去了?明代呢?明代到了哪里?清代呢?清代内府的印鉴呢?一下子就高台跳水砸到乾隆时期“周於礼”的手里,你说不蹊跷吗?符合逻辑吗?按照金运昌先生的说法,“在元代被柯九思所收藏”。在此,还想弱弱的问一句,“玉堂柯氏九思私印”就代表是柯九思个人收藏的吗?柯九思是元文宗的鉴书博士,专职负责为皇帝鉴别遴选前人的书画,即便有了这枚印鉴,就可以推定是柯九思个人的收藏?

让我们看看民间版本的《研山铭》到底是如何形成传递链条的。

《研山铭》怎么办?

上图,民间版本,鸢飞渔跃,来源于“王世贞”的引首。王世贞是谁?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南京兵部尚书,太子少保,王氏一门,显赫日久。钤“有明王氏图书之印”,这是王世贞典型的印鉴。

《研山铭》怎么办?

上图是米芾之“研山”图画,结构非常清晰且具有山体质感。置顶印章有三。从左往右,第一,天历之宝,这是元文宗“图贴睦尔”的内府收藏印,经典印鉴。第二,宋徽宗之双龙方章,同样经典。第三,乾清宫宝,乾隆内府印鉴。这三枚印鉴都代表了皇家身份,不可随便搁置,这是规矩。第四枚,左手下角,从底部起,明代天才解缙,进士出身,内阁首辅,一字“缙绅”号“春雨”,钤“解春雨缙绅之印”。第五,“墨林”印,明代晚期,项子京之印,它是嘉兴“天籁阁”的主人。弟六,“曾在方梦园家”,清代大收藏家,进士,两广,两淮盐运使。第七(右下角起),南宋贾似道“封”字印,系亡国之丞相,贪官。第八,“曾藏潘氏海山仙馆”,潘仕成之印鉴,官商(红顶)巨富,广州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这个“研山”片段,告诉我们,这幅作品,从进入赵佶之“宣和内府”(不是宣和御府)起,经过了南宋,元代,明代,清代,一直到晚清,传承之链条已然完整,至于画作其他处的印鉴不再赘述,其实这已经足够了,这无疑要比豪华版的证据要扎实的多,经典的多,这些印鉴拥有大量的互证系统,且都有据可查。

至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确信,2999万豪华版的《研山铭》在传承上,无枝可依。它根本就没有进过历朝皇家内府,它和内府毫无相干,“宣和”和“绍兴”两枚救命稻草已经沉底,其他徐邦达的评价也是云里雾里,缺乏依据,当然和他的肤浅的学术能力相关。

三,《研山铭》不是印刷品吗?

当然是印刷品,而且是下等临摹的印刷衍生品。

《研山铭》怎么办?

上图是黄华老人王庭筠的题写的截图,放大2倍的效果图,毫无疑问,但凡以点的疏密来表达宽窄线条和其他绘画元素的,都是印刷,没有其他选择。

《研山铭》怎么办?

《研山铭》怎么办?

用不着再思考,《研山铭》开篇之“铭”也是印刷的,“黑”字就更直观了。不得不叫人浮想联翩,这个黑啊,真黑啊,里里外外的,上上下下的黑啊,触目惊心。当然,画心39个字同样脱离不了印刷的命运。居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豪华版《研山铭》在艺术上一地鸡毛,在传承关系上一塌糊涂,除此以外,还弄虚作假,居然缔造出一个下等的临摹进而派生出下等的印刷作品。这叫人情何以堪?这可是2002年的2999万啊。

有必要在文章结束的时候,展示一下米芾“刷字”风采,以飨众人。

图片来源:民间收藏调查
《研山铭》怎么办?


我们毫无兴趣再对豪华版《研山铭》的引首和尾跋做出更多的评价了,费时费力不说,心情也会受影响。中心内容已然坍塌,题跋又有什么意思呢?既然我们在传承关系上说到了于腾,那么有必要将于腾先生的尾跋展示一下,这样更有助于理解这个人,字如其人,看看这个人是不是像豪华版《研山铭》所显示那样,不懂拿捏,不顾体面,不着调的。

图片来源:民间收藏调查
《研山铭》怎么办?


中国传统文化其实很危险了,虽然不可以全盘接受,但就书法艺术而言,它还是中国的瑰宝,切不可轻易抛弃。当然,继承也不可良莠不分,美丑不分,2999万这样的继承无疑是一种犯罪。当年《研山铭》就引来了太多的争议,但是受制于坏人的强大,最终不了了之。今天,重新振作写这篇文字,当知要有足够的勇气来担当文章所面临的法律风险。这绝不是因为眼红观复博物馆挣钱的事情,也不是嫉妒众人分钱的快感,而是因为,为古代先贤站台,为那些历史上的文化功臣说话,解读清楚每一幅古代书画,不至于让祖先蒙羞,这是笔者的初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