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能表及表箱安装工艺及装拆施工作业标准(图文)

 福州电校焊接班 2019-10-26

电能表及表箱安装工艺标准

一、表箱外观工艺标准

1.表箱应安装在户外,高度应不高于2.5米;高层住宅一户一表集中安装于共用楼梯间内;不得出现有阻碍抄表人员抄表的现象。不得安装在室内、院内,不符合要求的应重新安装或迁移。在电杆高处者移至低处,不应需要使用铁鞋爬杆抄表的情况。

2.表箱标有清晰的编号。表号标准请参考《供电所低压线损整治实施标准》。

3.表箱必须加锁。

4.表箱内有安装牢固、动作可靠的二级漏电保护器。

5.二级漏电保护器和电能表之间必须加装隔板。

6.表箱进出线必须加装绝缘PVC套管保护,表箱进线不应有破口或接头,套管上端应留有滴水弯,下端应进入表箱内,以免雨水流入表箱内(见附图)

图例一表箱外观工艺标准图

二.电能表接线

1.电能表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安装;对于有集抄的表箱,可留有外侧一表位作为集抄终端安装位置。

2.电能表安装必须牢固垂直,每只表除挂表螺丝外至少还有一只固定螺丝,电能表倾斜度不大于10°。

3.安装电能表时,应先压表尾上排螺丝,用手扯动表尾线无松动现象,再压下排螺丝。压线时用力不宜过大,以免伤线。按线扒皮要适宜,以防螺丝压在线皮上,并且金属线也不应露出表尾,压坏的导线应重新更换。三相电能表接地端钮必须可靠接地或接零。必须安装尾盖,加装铅封。

4.根据客户用电负荷情况,合理配置电能表导线截面,负荷电流在25~35A之间,建议采用4平方毫米的铜线或6平方毫米铝线。

5.电能表走线要求合理、整齐、美观、清楚,应留有距表底边不小于15毫米的折弯,表箱内接线弯角必须是90°的直角。表箱内接线走线应讲究整齐规则,不得随意乱接乱扯,不得留有接头。

6.在装表接线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a、单相电能表必须将相线接入电流线圈;b、三相四线电能表必须正相序接线,有可靠接零线;c、电能表的零线必须与电源零线直接联通,进出有序,不允许相互串联,不允许采用接地、接金属外壳等方法代替。

7.二级漏保器进出线线径应满足表箱内所有客户的用电负荷容量,并留有余地,接线走线应讲究整齐规则,不得随意乱接乱扯。

8.在多雷区计量装置应装设防雷保护。

智能电能表装拆施工作业标准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智能电能表装拆施工过程及相关工艺控制。

包括高压用户三相电能表新装;高压用户三相电能表更换;低压用户经互感器式三相电能表新装;低压用户经互感器式三相电能表更换;低压用户直通式三相电能表新装;低压用户直通式三相电能表更换;单相电能表新装;单相电能表更换;智能表(外置开关)表下微型断路器安装工艺要求;低压表箱安装工艺要求。

2编制依据

国家电网安监[2009]664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闽电安监〔2010〕75号关于印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操作票、工作票实施细则的通知

国家电网营销〔2009〕138号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营销安全风险防范与管理规范(试行)》和《国家电网公司营销安全风险防范工作手册(试行)》的通知

营综〔2009〕18号关于印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2009年营销安全风险防范工作措施》的通知

DL/T825-2002电能计量装置安装接线规则

营计[2011]57号关于印发《低压电能表装拆安全措施(试行)》的通知

营计[2010]70号关于印发关口电能计量装置等技术规范的通知

营计[2011]20号关于印发《低压智能电能表外置开关和RS485通信线安装接线规范》和《用户侧入户线微型断路器选型说明书》的通知

3作业准备

3.1开工前准备

开工前应做好现场勘察、填写工作票(含事故应急抢修单、低压工作任务单等)、确定停电时间、施工材料领用、开具装表派工单及领表、现场粘贴换表告知书、进行换表前底度拍照、表后线核对、做好停电及安全措施布置。

3.2主要工器具及仪器

带电绝缘工具、安全带、接地线、警示牌、梯子、万用表、护目镜、纱手套、电能表现场校验仪、验电笔、电钻、常用工器具等。

4电能表装拆

4.1电能表装拆作业流程(流程图见图1~图8)

4.1.1高压用户三相电能表新装

4.1.1.1按照安全规定要求做好安全措施。

4.1.1.2检查计量装置密封性等是否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4.1.1.3检查待装电能表各参数是否与工作单及现场情况是否相符,有无报警信息等。

4.1.1.4断开试验接线盒电压回路、短接试验接线盒电流回路。

4.1.1.5检查CT、PT配置情况与极性;检查二次接线。

4.1.1.6安装固定新电能表。

4.1.1.7连接电能表至试验接线盒之间电压、电流线。

4.1.1.8接电能表RS485通信线、脉冲线至信号端子排。

4.1.1.9恢复试验接线盒电流回路、电压回路。

4.1.1.10若现场投运送电且负荷满足现场检验要求时,应对新安装电能表进行现场校验。

4.1.1.11在电能表接线端子盒、试验接线盒、柜(屏)箱门等部位施加铅封。

4.1.1.12记录新电能表底度和施封情况,并由用户和相关人员签字确认。

4.1.1.13清理现场后工作人员撤离工作现场,工作负责人办理工作终结手续。

4.1.2高压用户三相电能表更换

4.1.2.1按照安全规定做好安全措施。

4.1.2.2检查电能计量装置(包括计量柜箱、电能表、试验接线盒及二次回路等)等的铅封情况,确认完好无损并做好记录后拆封。

4.1.2.3检查待拆电能表等设备是否完好。检查待拆、装电能表各参数是否与工作单及现场情况是否相符,有无报警信息等。

4.1.2.4Ⅲ类及以上电能计量装置,若负荷满足现场检验要求时,应对待拆电能表进行现场校验。若不合格应转电能计量故障处理流程。

4.1.2.5对待拆电能表资产编号、底度进行拍照或客户签字确认。记录待拆表底度。

4.1.2.6短接试验接线盒电流回路、断开试验接线盒电压回路。如现场有负荷,应采用校验仪走字方式或者平均负荷乘以拆装时间的方式追补拆装期间的电量。

4.1.2.7拆除旧电能表、电能表RS485通信线和脉冲线,拆除前应做好各种接线标记。

4.1.2.8安装新电能表。

4.1.2.9根据标记,恢复电能表RS485通信线、脉冲线至信号端子排接线,并核对各种接线是否正确、牢靠。

4.1.2.10恢复试验接线盒电流回路、电压回路。

4.1.2.11检查新装电能表是否正常工作。

4.1.2.12Ⅲ类及以上电能计量装置,若负荷满足现场检验要求时,应对新装电能表进行现场校验。

4.1.2.13进行抄表调试。

4.1.2.14在电能表接线端子盒、试验接线盒、柜(屏)箱门等部位施加铅封。

4.1.2.15记录电能表底度和施封情况,并由用户和相关人员签字确认。

4.1.2.16清理现场后工作人员撤离工作现场,工作负责人办理工作终结手续。

4.1.3低压用户经互感器式三相电能表新装

4.1.3.1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低压电能表装拆安全措施(试行)》等安全规定的要求做好安全措施。

4.1.3.2检查表箱密封性等是否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4.1.3.3检查待装电能表各参数是否与工作单及现场情况是否相符,有无报警信息等。

4.1.3.4先断开表箱出线开关,再断开表箱进线隔离开关。

4.1.3.5短接试验接线盒电流回路、断开试验接线盒电压回路。

4.1.3.6安装固定新电能表。

4.1.3.7连接电能表至试验接线盒之间的电流、电压线。核对接线是否正确、牢靠。

4.1.3.8先合上表箱进线隔离开关,再合上表箱出线开关。

4.1.3.9在电能表接线端子盒、试验接线盒、箱门等部位施加铅封。

4.1.3.10记录新电能表底度和施封情况。

4.1.3.11新表底度请用户签字确认。无法签字确认的应以其他方式,如粘贴底度告知单等将新表底度告知用户。

4.1.3.12清理现场。

4.1.4低压用户经互感器式三相电能表更换

4.1.4.1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低压电能表装拆安全措施(试行)》等安全规定的要求做好安全措施。

4.1.4.2检查电能计量装置(包括计量箱、电能表、试验接线盒及二次回路等)等的铅封情况,确认完好无损并做好记录后拆封。

4.1.4.3检查待拆电能表等设备是否完好。检查待拆、装电能表各参数是否与工作单及现场情况是否相符,有无报警信息等。

4.1.4.4对待拆电能表资产编号、底度进行拍照。记录待拆表底度。

4.1.4.5断开试验接线盒电压回路、短接试验接线盒电流回路。

4.1.4.6拆除旧电能表,拆除前应做好各种接线标记。

4.1.4.7安装新电能表。

4.1.4.8检查各种接线是否牢固、可靠。

4.1.4.9恢复试验接线盒电流回路、电压回路。

4.1.4.10检查新装电能表是否正常工作。

4.1.4.11若更换后为无线智能表,若现场具备调试条件,应进行抄表调试。

4.1.4.12在电能表接线端子盒、试验接线盒、箱门等部位施加铅封。

4.1.4.13记录电能表底度和施封情况。

4.1.4.14新、旧表底度请用户签字确认。无法签字确认的应以其他方式,如粘贴底度告知单等将新、旧表底度告知用户。

4.1.4.15清理现场。

4.1.5低压用户直通式三相电能表新装

4.1.5.1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低压电能表装拆安全措施(试行)》等安全规定的要求做好安全措施。

4.1.5.2检查表箱密封性等是否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4.1.5.3检查待装电能表各参数是否与工作单及现场情况是否相符(如:智能电能表费控方式与表后开关是否匹配、通信参数是否与现场采集方式匹配等),有无报警信息等。

4.1.5.4先断开表箱出线开关,再断开表箱进线隔离开关。

4.1.5.5安装固定新电能表。

4.1.5.6核对接线是否正确、牢靠。

4.1.5.7先合上表箱进线隔离开关,再合上表箱出线开关。

4.1.5.8若更换后为无线智能表且现场具备调试条件,应进行抄表调试。

4.1.5.9在电能表接线端子盒、箱门等部位施加铅封。

4.1.5.10记录新电能表底度和施封情况。

4.1.5.11新表底度请用户签字确认。无法签字确认的应以其他方式,如粘贴底度告知单等将新表底度告知用户。

4.1.5.12清理现场。

4.1.6低压用户直通式三相电能表更换

4.1.6.1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低压电能表装拆安全措施(试行)》等安全规定的要求做好安全措施。

4.1.6.2先断开表箱出线开关,再断开表箱进线隔离开关。

4.1.6.3检查电能计量装置(包括计量箱、电能表等)的铅封情况,确认完好无损并做好记录后拆封。

4.1.6.4检查待拆电能表等设备是否完好无损。检查待拆、装电能表各参数是否与工作单及现场情况是否相符(如:智能电能表费控方式与表后开关是否匹配、通信参数是否与现场采集方式匹配等),有无报警信息等。

4.1.6.5对待拆电能表资产编号、底度进行拍照。记录待拆表底度。

4.1.6.6拆除旧电能表,拆除前应做好各种接线标记。若“电源侧与电能表进线之间无明显断开点”或者“电能表出线与负荷侧之间无明显断开点”,电能表进、出线应逐根拆除,每拆除一根接线应立即将裸露部分进行绝缘处理。

4.1.6.7安装新电能表。

4.1.6.8恢复接线,检查各种接线是否牢固、可靠。

4.1.6.9先合上表箱进线隔离开关,再合上表箱出线开关。

4.1.6.10检查新装电能表是否正常工作。

4.1.6.11若更换后为无线智能表且现场具备调试条件,应进行抄表调试。

4.1.6.12在电能表接线端子盒、箱门等部位施加铅封。

4.1.6.13记录电能表底度和施封情况。

4.1.6.14新、旧表底度请用户签字确认。无法签字确认的应以其他方式,如粘贴底度告知单等将新、旧表底度告知用户。

4.1.6.15清理现场。

4.1.7单相电能表新装

4.1.7.1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低压电能表装拆安全措施(试行)》等安全规定的要求做好安全措施。

4.1.7.2检查计量装置密封性是否符合要求。

4.1.7.3检查待装电能表各参数是否与工作单及现场情况是否相符(如:智能电能表费控方式与表后开关是否匹配、通信参数是否与现场采集方式匹配等),有无报警信息等。

4.1.7.4断开表箱出线开关。

4.1.7.5断开进线分户开关或进线开关。

4.1.7.6做好户、表、开关对应标记。

4.1.7.7安装新电能表

4.1.7.8若为RS485方案实现用电信息采集,需将电能表RS485通信线接至采集器。

4.1.7.9检查各种接线是否牢固、可靠,对应关系(户、表、开关)是否正确。

4.1.7.10合上表箱分户开关或进线开关,观察表计是否正常工作,抄读新装电能表底度。

4.1.7.11在电能表接线端子盒、箱门等部位施加铅封,记录铅封情况。

4.1.7.12新表底度请用户或物业公司、居(村)委会工作人员签字确认。无法签字确认的应以其他方式,如粘贴底度告知单等将新表底度告知用户。

4.1.7.13清理现场。

4.1.8单相电能表更换

4.1.8.1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低压电能表装拆安全措施(试行)》等安全规定的要求做好安全措施。

4.1.8.2检查电能计量装置(包括表箱、电能表等)的铅封情况,确认完好并做好记录后拆封。

4.1.8.3检查电能表等设备是否完好。待装、拆电能表各参数是否与工作单及现场情况是否相符(如:智能电能表费控方式与表后开关是否匹配、通信参数是否与现场采集方式匹配等),有无报警信息等。

4.1.8.4对待拆电能表资产编号、底度进行拍照。记录待拆表底度。

4.1.8.5断开表箱出线开关。

4.1.8.6断开表箱分户开关或进线开关。

4.1.8.7做好户、表及开关的对应标记。

4.1.8.8拆除电能表,拆除前应做好各种接线标记。若“电源侧与电能表进线之间无明显断开点”或者“电能表出线与负荷侧之间无明显断开点”,电能表进、出线应逐根拆除,每拆除一根接线应立即将裸露部分进行绝缘处理。

4.1.8.9安装新电能表。

4.1.8.10安装完成后,检查电能表接线正确,零、火线标志清晰,各接线端钮紧固,接触良好。

4.1.8.11通过采集器抄表的,应恢复接入电能表RS485通信线,并确认接线到位。

4.1.8.12检查核实电能表、控制电源等接线,确认户表与开关之间对应正确性。

4.1.8.13合上表箱分户开关或进线开关,合上表箱出线开关。

4.1.8.14观察表计是否正常工作,抄读新装电能表底度。

4.1.8.15若为RS485方案实现抄表且现场具备调试条件,应抄表调试。

4.1.8.16在电能表接线端子盒、箱门等部位施加铅封,记录铅封情况。

4.1.8.17新、旧表底度请用户或物业公司、居(村)委会工作人员签字确认。无法签字确认的应以其他方式,如粘贴底度告知单等将新、旧表底度告知用户。

4.1.8.18清理现场。

4.2电能表装拆施工工艺要求

4.2.1电能表应垂直安装,电能表与试验接线盒之间垂直间距不应小于80mm。

4.2.2试验接线盒靠近电能表侧的接线端子应与电能表连接,另一侧端子与互感器等连接。试验接线盒上接至电能表的电流出线应错开一个孔位。

4.2.2.1电能表RS485、脉冲等弱电信号线均应采用五类网线接入,网线与端子连接的部分,应采取铜鼻子过渡,铜鼻子应为无缝式结构并采用机械冷压紧固,确保电气连接的可靠、紧固。

4.2.2.2当采用多芯线时,导线与端子连接的部分,应采取铜鼻子过渡,铜鼻子应为无缝式结构并采用机械冷压紧固,确保电气连接的可靠、紧固。

4.2.3低压动力箱,当安装2只及以上电能表时,两只三相电能表之间的水平间距不应小于80mm;电能表与试验接线盒之间垂直间距不应小于80mm。

4.2.4居民集中表箱,相邻单相电能表,垂直中心距应不小于250mm,水平中心距应不小于150mm或侧面水平距离应不小于30mm;电能表外侧距箱壁不小于60mm;在电能表安装位置上可设置高度可调节的垫板,垫板应有足够强度,确保显示屏和红外抄读口不应被遮挡,开关内置表的表箱按键孔与表计的按键应对齐。零、火线标志清晰,各接线端钮紧固,接触良好。

5智能表(外置开关)表下微型断路器安装工艺要求

5.1.1按照安全规定要求做好安全措施。

5.1.2按照《低压智能电能表外置开关和RS485通信线安装接线规范》要求,结合现场情况制定相应的接线方案。

5.1.3开关额定电流和分断能力应与表箱出线安全载流量配套,满足表箱出线的过载保护及短路保护的要求。

5.1.4控制回路导线截面应不小于0.3mm2、使用多股导线;信号回路导线截面应不小于0.5mm2;控制线应采用工作电压不低于450V/750V等级的电缆。

5.1.5控制线、信号线应在施工前加工好接头,接头应压接铜鼻子,每根导线套上标号线缆,同时加强接头的裸露部分的绝缘包扎;应切除多余导线,加强接头绝缘保护,防止碰到接地底板导致短路。控制线两端应有醒目的强电标志。

5.1.6安装导线时,应确认微型断路器已经断开,先安装零线再安装相线。当采用多芯线时,导线与端子连接的部分,应采取铜鼻子过渡,铜鼻子应为无缝式结构并采用机械冷压紧固,确保电气连接的可靠、紧固。

5.1.7拆除导线时应先断开微型断路器,再拆除导线。先拆除进线端再拆除出线端。每拆除一根接线应立即将裸露部分进行绝缘处理。

6低压表箱安装工艺要求

6.1.1表箱进户线的安装

6.1.1.1按照安全规定要求做好安全措施。

6.1.1.2表箱进户线应采用绝缘良好的铜芯或铝芯导线,其最小截面城镇地区不应小于10mm2(铜芯),在农村地区不应小于4mm2(铜芯)和6mm2(铝芯),进户线的长度不宜超过10米,中间不得有接头,每一相线均应套以绝缘软管。条件许可时可采用低压电缆进户。

6.1.1.3进户线与通讯线、广播线必须分开进户,进户点不宜低于2.5米,特殊情况下低于2.5米者,应在2.5米以下部分加绝缘管保护。进户线的户外部份应有防雨水滴漏措施(如回水弯),进、出线不能同管。

6.1.1.4进户线应沿墙壁横平竖直敷设牢固。采用钢精扎头或塑料线卡时,其间距不宜大于300毫米。

6.1.1.5进户线安全载流量应不小于所接负载的设计计算电流,铜铝接头必须采用可靠的铜铝过渡线夹,导线(电缆)外观应无松股,绝缘无破损,导线接头、分流线夹无金属面裸露;当采用多芯线时,导线与端子连接的部分,应采取铜鼻子(或铜铝鼻子)过渡,铜鼻子(或铜铝鼻子)应为无缝式结构并采用机械冷压紧固,确保电气连接的可靠、紧固。

6.1.1.6表箱电源接入点应取自电源干线,表箱之间供电电源,可通过加装低压电缆分支箱等方式连接,不允许在表箱之间联接。

6.1.1.7排列进户线导线(电缆),垂直、水平方向的相对距离达到安装标准,固定良好。要求固定后外形横平竖直,导线加装PVC管(或槽板),进、出线不能同管。

6.1.2箱体安装

6.1.2.1按照安全规定要求做好安全措施。

6.1.2.2安装前应确认箱体、观察窗、面板涂层等完好无损,箱体整体结构无变形;表箱应垂直安装,并固定牢固。单表位表箱应采用不少于3个固定点,多表位表箱应采用4个以上固定点,拼接表箱应加强固定措施。安装后表箱应不发生变形。

6.1.2.3进户线穿墙进屋,每一相线均应加装进户管保护。进户管可采用硬塑料管或瓷管,管壁厚度不应小于2毫米,管的内径不应小于进户线径的l.5倍,但最小不应小于l3毫米;管的两端露出墙面部分不应小于10毫米,户内一端应稍高于户外一端,进户线进表箱前端应有防雨水滴漏措施(如回水弯),导线保护管应进入表箱内,拐弯部分应有保护措施,,保护导线不受损坏。

6.1.2.4集中箱体最高观察窗中心线距安装处地面不高于1.8m。墙面安装时,箱体下沿距安装处地面不宜低于0.8m。安装在地下建筑(如车库、人防工程等)时,不宜低于1.0m。零散计量箱箱体下沿离地高度≥140cm,箱体观察窗中心线距安装处地面应≤1.8m。

6.1.2.5金属表箱箱体必须焊有不小于M10的接地铜螺栓,并有明显的接地标识。箱内接地端子排应通过导线与接地螺栓有效相连,各单元箱门应通过导线与箱体有效相连。导线应采用挤压或双钉形式固定。箱体总接地线的截面积应≥16mm2,并与接地端子铜排可靠连接。接地电阻应符合有关规定。

6.1.2.6计量单元内三相电源线宜按U、V、W相分排布置、分相捆扎,U、V、W各相导线分别采用黄、绿、红色线;N线采用黑色线,接地线为黄绿相间色线;电能表N线宜先接入计量单元中的N线汇流接线端子排,每只电能表的N线进线均应分别接至汇流接线端子铜排处,铜排尺寸不应小于200mm×30mm×4mm。

6.1.2.7安装后应对进出线孔洞间隙实施封堵,所有孔洞应有防止刮伤导线的措施。进出线部位应密封(推荐采用内部抱箍方式密封),遗留间隙应满足IP30要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