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乾隆粉彩花鸟诗文描金 瓶存世量及价值,你确定你真的知道

 博搜幽默笑话 2019-10-26

  乾隆时的粉彩甚为盛行,在彩瓷领域中,已取代了五彩,趋于主导地位。乾隆时期的器物以新、奇、巧而闻名,没有明代瓷器的大气典雅,没有康熙的古朴浑厚,也不如雍正的秀美雅致,而呈现出一种雍容华贵、玲珑精致的风格。

  粉彩瓷创烧于清代康熙晚期。它是在康熙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影响而发明的一种釉上彩工艺,由于色调淡雅和有粉润之美,故而称为“粉彩”。

  去年6月,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瓷器工艺品翡翠钻石”专场以逾一个亿的成 交额圆满收场。在352个把耀眼夺目的“宝物”中,一件清乾隆时期的八仙过海图盘口瓶脱颖而出,遭到藏家们的“穷追猛打”,经过30多轮激烈角逐,最终以5280万元成 交。不但高出估价13倍有余,而且占全场成 交总额的一半以上,创造了中国内陆瓷器拍卖的最 高纪录。这件艳压群芳的瓷器不是青花,不是斗彩,而是有着近300年历史的粉彩瓷器。

  乾隆时期粉彩瓷器在装饰方面有独特表现技法。首先,从色地上看,除传统白地彩绘外,出现了十余种各色地粉彩。其次,在用料上,除粉彩外,还加用其他彩料,如青花和黑彩等;或与五彩、金彩、斗彩并施绘于一器之上。值的一提的是,粉彩瓷器出现之前,瓷器上的彩绘装饰均以平涂为主,虽然题材多样,但画面层次感差,画意表现颇受局限。粉彩成功借鉴瓷胎画珐琅的画法,在传统瓷绘彩料中掺入一种名为“玻璃白”的白色颜料,称为粉化,粉化后的彩料同一色调可以形成浓淡、强弱的不同色阶,使画面色调更加丰富,瓷器艺术表现力更强。在制作时采用了珐琅彩制作工艺中采用的轧道工艺和锦上添花技法。即在色地上用一种针形工具画出凤尾、卷草、卍字等纹饰(俗称“轧道”),再在这些纹饰上做绘画纹饰,清宫内务府记事档中称其为“锦上添花”。这种工艺在晚清时的一些粉彩器上偶有运用,但精细程度远非乾隆粉彩所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