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这些行为,会使孩子越来越怂

 雅博学苑 2019-10-26

上个周末参加一个亲子花艺的沙龙活动。都是较为年轻的妈妈们,带着5岁到10岁不等的孩子们来参加的。现场气氛倒是无比的活跃。

有一个七、八岁模样的小女孩,跟妈妈配合得很好,一起完成了亲子花艺的作品,还自信的走到台上,清晰的说出了作品的名字,以及自己和妈妈是如何一起构思的。仔细观察她的妈妈,也是温文尔雅,大家闺秀的模样。在台下面带微笑,向台上的孩子竖大拇指,孩子讲完以后她带头鼓掌。孩子走下讲台回到身边的时候,她会站起身迎上去,然后蹲下来拥抱自己的孩子。远远看着,都能感受到这对母女脸上洋溢着快乐和幸福。

当然,现场那么多人,气氛并不会总是和谐。

还有一些景象是这样:有的孩子被别人抢了玩具只会哭闹,气的妈妈直嚷嚷;有的孩子不敢上台讲话,被妈妈嫌弃“真没用”;有的孩子很胆小,一直躲在妈妈身后,不敢跟陌生人说话,妈妈气得直瞪眼。

沙龙举办的过程中,整个小厅里都充满了叫喊声、哭闹声、训斥声,你在哭,她在闹;你在忙着道歉,她在尴尬的笑。

其实类似这样的场景,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很多初为人父母们的宝爸宝妈们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孩子小的时候,大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英雄气概,可是越长大孩子反而越来越“怂”了。

有的孩子明明是个小小男子汉,很远处看到一条小狗狗,就吓得抱着妈妈不敢往前走。有的孩子玩具被大孩子抢走不归还,也不敢吭声。有的孩子跟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不敢跟人说话,只是自己一个人躲在角落。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社会上牛逼的爸妈不少见,可是生活中的“怂孩子”更是常见。这也让不少的家长,越来越感叹:生儿容易,养儿难。

特别是当自己看到别人的孩子那么棒,自家的孩子却这么怂,心里难免不是滋味。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也很舍得投入,不比别的家长少花心思啊,这问题到底是出在哪呢?

来来来,我们仔细看看,下面这几种情况是不是似曾相识:

1.孩子胆小,因为你只会无端恐吓。

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个现象,孩子在哭闹的时候,大人怎么劝也劝不好,劝的心烦以后,干脆就凶孩子。例如说,“你哭这么大声,被妖怪听到了,小心它把你吃掉”,“哭哭哭,你就知道哭,再苦就不要你了”,“你再哭,等会警察叔叔就会过来把你抓走”。

被父母这么一吓唬,孩子大多会停止无理取闹,但他们并不会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话,甚至会认为这世上真的有妖魔鬼怪,认为警察叔叔会抓小孩。以后可能就会不敢一个人睡觉、不敢一个人走夜路,甚至都不敢一个人独处。

像这样经常被父母恐吓的小孩,长大以后大多会变得胆小怕事,缺乏独立性,比较沉默寡言,有的甚至会形成自卑的性格。

2.孩子犯错,因为你只会大声嚷嚷。

场景一:孩子想去抓碗里的食物,却不小心把碗打翻,把刚买的新衣服全弄脏了。

场景二:孩子看到小伙伴们买了漂亮的新文具,于是偷偷拿了大人口袋里的钱去买,却说文具是在小区的路上捡到的。

场景三:跟孩子说了不要在地上摸爬滚打,要讲卫生,可是孩子偏偏要往沙子堆里钻。抓完泥巴,还把手往身上蹭。

看到这些情景,很多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血往头顶冲。作为父母的你,无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只看到了孩子犯下的错误和给自己带来的麻烦,同时,也知道无法跟孩子讲明白他错在哪里,以后应该如何改正。于是,你冲着孩子大喊,“你怎么回事?跟你说了多次,你为什么不听?你没长耳朵吗?”,“你为什么要偷东西?你长大了想要做一个贼吗?”,“为什么别人的孩子那么乖,而你偏偏是个坏孩子?”

3.孩子自卑,因为你只会乱给建议。

场景一:孩子参加夏令营,前一个星期都没办法适应集体住宿的新环境,每天晚上打电话的时候都会哭着说想妈妈。不敢去交新朋友,也不敢尝试新鲜的活动,甚至有时候会一个人站在离人群很远的地方,独自玩耍。

场景二:自己家的孩子总是跟在别家孩子的后面,甚至任凭比他还小的孩子指挥,无比顺从的听人安排。

场景三:别的同学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声音响亮。自己家的孩子很少主动发言,偶尔被老师点名起来回答问题,也是手足无措,面红耳赤,说话结结巴巴,可是那个问题他明明是知道答案的。

当我们发现孩子过分依恋自己,总是自信心不足,不敢去表达自己的时候,就要去反思一下,我们是不是经常会直接给孩子建议而不是鼓励他去尝试。比如,我们会告诉孩子,“你应该多去交一些朋友,你应该多参加活动”,而不是鼓励他,“如果你多跟小朋友们一起玩,多跟他们说说话,你会认识很多新朋友,他们也会告诉你很多有趣的事情。”

4.孩子懦弱,因为你只会扫清障碍。

场景一:孩子不敢跟人打招呼,实在躲不过了,也只是低着头很小声的嘟囔着“叔叔好、阿姨好”,然后马上躲到父母的身后。此时,父母要么臊得脸红,觉得孩子太不出众。要么赶紧给孩子找台阶下,“孩子还小,认生,长大就好了”。

场景二:看到小猫小狗,孩子想去摸一摸,手还没伸出去就把父母急忙制止,把小动物驱逐开,或者把孩子拉走。

场景三:孩子被年龄大的孩子欺负,甚至还被大孩子推倒在地,依然不敢还手,只会不停地哭。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总是显得很懦弱呢?那可能是因为我们在孩子遇到一点小困难的时候,就忍不住想要快速为他们排除每一个成长中的绊脚石。我们帮助他们的速度太快,以至于他们根本就没有机会尝试着自己去面对和解决一些事情。长大以后,这些未曾解决过的小困难,就会变成大的拦路虎。

孩子怂,其实很大一部原因都在父母身上。有些父母过度溺爱与保护孩子,什么事情都想一手包办。有些父母性格比较强势,脾气暴躁易怒,根本不允许孩子有任何的解释机会,否则就会被认为是在顶嘴。还有一些父母自我放纵、不求上进、处事悲观、得过且过,孩子们也会认为自己本来就别人差。另外,在经常争吵、不和睦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也会比同龄人更加的胆小、敏感,也不愿与人交往。

看完这些鲜活的例子,是不是发现自己跟孩子的日常历历在目?

其实,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这些负面特质,都跟父母太过于关注,反应过于激烈有关。我们要知道,父母越是关注孩子的什么,孩子就越会成为什么。比如,你关注他胆怯,而且只关注他胆怯的行为本身,而且每次你都能找到证明他的确是胆怯的有力证据,那么,孩子就会认为他自己就是一个胆小鬼。

每一位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类拔萃,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展示自己,对人有爱也友善,对自己也是自信满满。那么,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不再那么“怂”,能够轻松自如的应对成长中的困难,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1.多些鼓励,少点呵斥。

不随意辱骂恐吓,耐心讲明问题,分析原因找方法。孩子做错了事,本来已经就很害怕了,如果大人不分青红皂白,上去就是一顿骂,甚至是拳脚相加,孩子的自信心会受挫,还会对父母产生敌意和对抗情绪。如果父母能先冷静下来,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听听孩子怎么说,了解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然后,再跟孩子说说出了什么问题,他错在哪,会产生什么后果,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后,一起找出解决方案,让孩子知道下次再遇到类似的事情,该如何处理。

学会示弱,请求孩子的帮助。用商量的口气,请孩子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宝贝,你可以帮妈妈提一下垃圾袋吗?“,“你可以帮爸爸拿一下拖鞋吗?”,“小帅哥,你能跟妈妈一起准备午餐吗?”让孩子知道自己被人需要,被重视,自己可以帮助别人,就能很好的提升他的自信心。

创造机会,鼓励孩子展示自己。父母可以适当的创造一个场景或者提议一个小游戏,鼓励孩子多跟陌生的小伙伴说话,跟他们一起玩。鼓励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才艺,比如,讲故事、唱歌、诗朗诵、变魔术等等,父母在一旁拍手应和。

2.多些引导,少点干涉。

引导孩子发表自己的观点。平等与孩子交流和相处,让他学着自己做决定,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孩子的自信。比如,让孩子自己决定衣服的款式和颜色,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也许他的选择你并不喜欢,但请不要轻易否定。再比如,做周末的休闲计划时,询问孩子“你是想去游泳还是想去滑冰?而不是简单的询问“你想去哪玩?”。给定范围让孩子来选择,增强他的参与感和自信心,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引导孩子探索自己的兴趣领域。鼓励孩子去探索他喜欢的领域,哪怕是玩沙子、玩泥巴,亦或是废弃的可乐瓶和旧木头,只要他有兴趣,就不要随意、武断的制止,否则很容易挫伤他探索的自信心。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跟孩子一起看他喜欢的绘本或者动画片,和他讨论喜欢的角色和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请他讲给你听,并且对他的观点表示感兴趣。

引导孩子建立自己的空间意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孩子安排一个自己的房间。在这里,他可以不受约束的尽情玩耍;在这里,他可以感受到在自己的“领地”被尊重。如果条件有限,可以在家里划分出一个区域,铺上卡通的泡沫板,以一种很有仪式感的方式告诉孩子,这是他的小小天地。

引导孩子树立自己的金钱观。告诉孩子如果需要买东西,比如学习用品、零食、玩具,可以跟父母商量,不可以在父母不知道的情况下自己拿钱。另外,带孩子去商店,把需要付款的钱交到他手里,尝试让孩子去算帐,并让他把钱交给收银员。慢慢的培养他对金钱认知和使用。

3.多些欣赏,少点比较。

对孩子的赞扬要具体,不要空洞敷衍。跟孩子相处的时候,多去发现孩子值得赞扬的地方,然后用尽可能具体的语言去表扬孩子。比如,“这次考了98分呀,你的问答题之前总是会被扣掉好几分,这次都得了满分,进步很大啊,越来越用心了”,而不是简单的说“这次考得不错,你真聪明,真棒”。具体的称赞会给孩子带来自信,而空洞的表扬则会让他盲目自大。

跟孩子的过去比,不跟别人比强弱。把孩子的进步与过去的状态进行比较,比如,“宝宝,你以前的小手帕和小袜子都是到处扔,还要妈妈来帮你洗。你现在都会主动的自己来清洗,还洗的挺干净呢,真的是长大了,懂事了呢”,而不要对孩子说,“你看看你,这么点事都做不好,你看隔壁家的孩子比你还小,都能自己做饭了”。如果父母总是拿比他强的孩子和他比较,会非常容易挫败孩子的自信心,让他觉得自己很没用,很糟糕。

强化荣誉效应,帮助树立自信。可以在家中较为显眼的地方或者孩子的房间里,设置一个他的“荣誉基地”,可以是一面墙,贴满孩子的奖状或者是涂鸦作品;也可以是借用书架的两三层,摆放好他的手作、奖杯等荣誉。荣誉感,最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4.成为榜样,言传身教。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无声的镜子,父母的样子也都会反射在孩子的身上。孩子小的时候,对是非对错是没有判断力的,只会看父母怎么做,然后模仿。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查自己的人格。”孩子是照他们看见的事情去做,作为父母,请你做出积极的影响。父母严格要求自己,自信乐观、积极主动,便会受人尊敬。如果父母在社会中不受人尊重,孩子也会变得懦弱、自卑。

孩子怂,错并不在孩子身上。往往是父母的过激反应,让孩子不知所措。只要父母能足够耐心,温柔耐心地引导孩子,多鼓励他们去尝试、去探索、去表达,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集体,每一个“怂孩子”都能成为自己的英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