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到头,虽然赚的钱还没补上花掉的坑,上一年双十一囤的东西今年还没用完。 但你一定,会在今年双十一栽跟头,再次丧失理智地买买买。 毕竟作为中国网民之一,李佳琦一句“所有女生”,和薇娅“头头是道”、铿锵有力的种草推荐,真的很难逃。 然而,直播结束,逃离李佳琦的OMG轰炸后,迟到的理智就使人后悔了: “国庆出国旅游才在免税店买了几套水乳,怎么又下单了?明年双十一都用不完了!” “单身男子汉在外漂泊,我又不做饭,干嘛买锅?” “怎么买沙发了?20平的出租屋根本放不下,何况我本来不是只想看看吗?” 定金一时爽,尾款火葬场。放下手机,智商终于重新上线—— 纷纷在微博、朋友圈、闲鱼等平台,发起转卖信息。 然而悲催的是,第二天还是会重复忍不住看一眼直播——忍不住下单——又后悔的一系列举动。 作为暂时还理智的旁观群众,观望着这场充满硝烟的双十一,熊猫君用仅有的冷静思考: 我们疯狂买买买的举动,到底是被什么促使的?穷当当的现实,为什么没帮我们逃过诱惑? 最近看的《事实》这本书告诉熊猫君,这得追溯到人类的原始本能。 ▼ 《事实》 避免情绪化决策人类大脑是数千年进化的结果。在进化的过程中,我们大脑产生了多种本能。 我们对流言蜚语和夸张的故事感兴趣,是因为这些曾经是我们祖先仅有的信息来源;我们对糖和脂肪无比渴望,是因为这些东西在食物短缺的情况下是能够救命的能量来源。 大脑不经过系统的深思熟虑,直接跳到结论去反应,这种本能曾经帮我们祖先躲开迫在眉睫的危险。 比如发现一头狮子在远处,我们第一反应是立即逃跑,而不是去分析狮子为什么在那,会不会冲过来。 如果不快速作出反应,而是停下来认真分析,人类早已经灭绝了。 而双11冲动的购物欲,就是击中其中“情急生乱”的本能。 ——买到就是赚到! ——限量10000套,没抢到等于少了一个亿! ——所有女生!3、 2、 1!好了,没了。 这类要求你立即采取行动的指令,在无形中携带紧迫感,使你失去全面思考的能力。 然而事实上,优惠永远还有下一波,眼前的东西也并不是急需用品。立刻采取行动,并不见得是最佳选择。 无可否认,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需要紧急反应的本能,好比当一辆车子突然驶过来,我们依旧必须先做出躲避的本能动作,以逃离危险。 但今天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截然不同的时代,那些本能并不完全适用于现在。 快速反应的大脑和情绪化的本能,有时反而会导致我们对世界产生错误理解,并为之付出代价。 2011年3月,日本本州岛海底地震引发的海啸,将整个福岛核电站淹没。人们拼命逃离福岛,有1600人死亡。 这1600人中没有一个人是死于核辐射,而是由于他们拼命试图逃脱,最终死于精神过度紧张。其中多为对辐射恐惧而引起心脏病和精神疾病的老年人。 因为畏惧而未经思考做出的仓促决定,使他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一旦陷入混乱,你的大脑已经停止有效工作了。欲速则不达,越是在紧急的时刻,尤其是外界不断给你传达紧急信息的时候,越要让自己静下心来思考。 回到双十一冲动购物这件事,下单前多问自己,真的需要吗?买回来一定用得上吗?什么时候会用到? 只要其中一个是否定答案,那坚决别下单。 熬过那个被外在信息干扰、轰炸的时间点后,再看看周围朋友纷纷为冲动消费导致花呗、信用卡“债务”满天飞的时候,你一定会庆幸自己的正确决定。 只有依据分析后的事实做事,我们才能改变无知的冲动,变得理智,减少后悔的情况发生。 这里说的事实,不单指数据信息的客观准确,还要通过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联,才能得出真正的“事实”。 2016年全球婴儿的死亡数量达到420万,这数字听起来太可怕了,尤其这其中的大多数都是死于可以预防的疾病。 看这个数字,我们第一反应是对现代医学产生质疑甚至否定。但问题在于,这只是一个孤立的情况,而非事件真正的事实。 2016年,婴儿死亡的确达到420万,可2015年比2016年还多20万。再往前数三四十年,婴儿死亡数甚至超过1000万。 所以事实是:几十年来,我们婴儿死亡的数量已经减少了一半以上,420万这个数字在2016年甚至已经处在世界历史上的最低点了。 医疗状况不仅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糟,甚至已经在变好。 如果只是孤立地看数据,或者看某张图片、某段视频、某条微博,我们很容易会被带偏,因此产生对这个世界的误解和偏见。 所以,做出判断或采取行动的时候,务必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和更多的信息。 绝大多数情况下,循序渐进的方案,总优于大刀阔斧的行动。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需要克服的本能化的思维模式,比如负面思维、一分为二、直线思维、以偏概全、命中注定等。 汉斯在《事实》一书中精准指出了10个很常见却很隐蔽的思维陷阱,并详细举例分析了每一种情绪化思维方式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 如何学会用数据去理性并长远地接触事实真相,认识情绪化本能,作出相应改变,摆脱非理性的困扰,重新把能量投入建设性的行为中去。 比尔·盖茨表示,自己也会用《事实》的思维模型来推进工作。还把它作为毕业礼物送给全美大学生人手一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