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居易晚年姬妾上百,“诗王”为何从心怀天下,变得贪爱这一口?

 历来现实 2019-10-26

孔夫子说"食色性也",连道貌岸然的封建礼教的倡导者也这样认为,可见"色"并非什么不可告人的东西。

所以小人物是从来不避讳所谓的"色"的,他们茶余饭后,聊天搓麻,酒桌聚会都是把荤段子挂在嘴边,甚至交流心得、炫耀收获。

但越是大人物就越忌讳这些,这倒不是大人物思想觉悟多么高,也不是他们修行到家了坐怀不乱,而是他们头上有耀眼的光环,在意自己的形象,必须要装,装得一本正经。其实大人物也食人间烟火,也有七情六欲。也会有"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壮举,也会有"灭烛解罗裙"的渴望,大诗人郭沫若的情感生活有点五彩缤纷,美国著名的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喜欢这项特殊乐趣,但路归路桥归桥,一码是一码,瑕不掩瑜,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历史地位。

和"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的"愤青"诗人比,大诗人白居易是体制中人,虽然写过《卖炭翁》描述民间疾苦,但也写过《长恨歌》为扒灰君主李隆基和儿媳妇的爱情唱赞歌。

首先白居易有爱色的条件,白居易当过杭州、苏州刺史,也做过江州司马,还担任过河南府尹,长期在官场中应酬、穿行,接待上级也被下级接待,久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耳濡目染,不会也学会了。不会在官场中就没有办法生存。

而且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我们不能说白居易是贪官,也没有证据说明人家有违法乱纪现象,但公款招待的事应该不会少。

其次白居易有爱色的资本,诗人都好酒,李白斗酒诗百篇,酒是诗人的灵感,琴诗酒伴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

——《寄殷协律》遇酒逢花还且醉,若论惆怅事何多。

——《曲江有感》三盏醺醺四体融,妓亭檐下夕阳中。

——《偶饮》酒是色媒人,酒色不分家。

再说诗大多数是要谱曲,谱曲后吟唱,而吟唱的歌手多数是处于风花雪月的场所,就是出卖色相的场所,老白经常出入欢场,有很多粉丝,也给别人当粉丝,高朋满座很正常,普通朋友也少不了,所以是毋庸置疑的。

最后一点,白居易在任时忧国忧民,肩负君王的重托,公务繁忙,爱色工夫也不多。而退休之后,一下子孤寂了,就要有业余爱好打发时间。要不然心情沉重,就会郁闷,免疫力就会下降。养花是爱好,钓鱼是爱好,搓麻下棋是爱好,爱色也是爱好。只要不违法,不祸害社会。唐朝的时候可以纳妾,也可以有侍女,也没有规定不能出入欢场,所以白居易的爱色也就无可非议。

晚年的白居易不管参禅,论道、品酒、还集爱色于一身,修身养性谈不上,但陶冶性情倒是很舒心,无伤大雅,有益身心。

白居易跟老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也以爱色之人自嘲,这说明他是坦荡的,不是虚伪的,不装腔作势,不矫揉造作,非常可爱的一个小老头。

白居易在爱色的同时,也得到了生活的体验,丰富了自己的阅历,也给后人奉献出精彩纷呈的诗篇。

白居易晚年的家妓数量多得出乎想象,被他诗中提起过的,就有二十多个。

白居易五彩斑斓的咏妓诗,叫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如痴如醉。

白居易的《西湖留别》可谓红颜美色的绝唱: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

江山美,风景美,花草美,但最美的还是情意缠绵的粉黛和红颜。别人回家都是衣锦还乡,而老白回家则是歌姬满载。

白居易的老铁、有"诗豪"之称的刘禹锡,在《乐天寄忆旧游因作报白君以答》诗中,戏谑老白说"其奈钱塘苏小小,忆君泪点石榴裙。"

苏小小是江南第一名妓,被称为"中国的茶花女",也是个有名的才女。

晚年的白居易,徜徉在伊水畔邙山旁,看红叶满山,观落霞满坡,听小妾唱歌。

女色在白居易的晚年生活中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是生活的调味剂,也是人生旅程的伴侣,有了他们,我们的大诗人才不会孤单,有了女色我们的大诗人才会有灵感。"人老心不老,常喝养命宝",而我们年届花甲的大诗人白居易有了"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的小女子,就会焕发青春活力,生活就会充满诗情画意,暮年也会酣畅如意。

正是那些多彩多姿的女色陪伴我们的大诗人走过了人生最后的岁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