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丝路起点,环肥燕瘦——汉唐长安她生活

 汐钰文艺范 2019-10-26

前言:长安,曾为中国历史上十三个王朝的都城。汉唐时期,作为著名的丝绸之路起点、东亚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绚丽多姿的异域文化在这里与华夏传统文化交融互鉴,造就了京都兼容并蓄、灿烂夺目、壮丽多彩的盛世气象。这一时期的长安女子,思想活跃开放,生活丰富多彩,凭借着身处天子脚下繁华都市的种种优势,以华美的服饰、艳丽的妆容、精致的饰品展示着自身的魅力,从容出入于街市巷陌和苑林胜迹之所,每每引领女性生活的时尚先河。

丰华——短长肥瘦各有态:“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苏轼的诗反映出不同时代女性审美的不同标准,妙在各具其美各有其态。唐代以前,纤瘦一直是女性审美观发展的主流标准,流行“楚腰纤细掌中轻”的轻盈身姿。从唐太宗时期开始,人们对那些柔若无骨的清瘦美女不再推崇了。盛唐时期,“胸前如雪脸如花”是长安城极富浪漫色彩的景象,长安街头出现了一种以健康、丰满、开放为美德新风尚。

身轻委回雪,罗薄透凝脂。——【唐】杜甫《丽人行》

抱月飘烟一尺腰,麝脐龙髓怜娇娆。——【唐】温庭筠《张静婉采莲曲》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汉】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服饰——风吹仙袂飘飘举:服饰是款式、纹饰和色彩综合配置的艺术。秦汉时期,女性衣着以深衣为主,直裙和曲裙是最常见的服装样式。南北朝女性服装款式多为上俭下丰,褒衣博带是这一时期的主旋律。唐代女性追求丰腴之美,“丝绸之路”带来的异域之风,使她们的服装表现出浓艳大胆,雍容大气、标新立异的特点,胡装、胡帽、胡履在长安街头十分盛行。

女为胡妇学胡装,伎进胡音务胡乐。——【唐】元稹《和李牧书新题乐府十二首·法曲》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曲石榴裙。——【唐】武则天《如意娘》

妆容——云鬓花颜金步摇:面妆作为中国妇女日常生活习俗,有着久远的历史。它的盛衰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更替、风尚的变迁以及审美观念的取向。汉代妇女的面妆用品已较丰富,宫廷中开始使用贵重的螺自黛;南北朝时,面妆技艺有了多样化的倾向;唐代,大胆吸收外来思想文化成果,杂糅汉胡风俗,妇女在妆容方面追求时髦、崇尚新异之风盛行,“女为胡妇学胡装”的现象屡见不鲜。

眼如秋水鬓如云,霞裙月帔一群群。——【唐】韦庄《思帝乡》

胡姬貌如花,当栌笑春风。——【唐】李白《前有一樽酒行二首》

新妆巧样画双蛾,谩里常州透额罗。正面偷匀光滑笏, 缓行轻踏破纹靴。——【唐】元稹《赠刘采春》

乐舞——回雪飘飖转蓬舞:通音律、能管弦是汉代普通女子闺中教育的必修课,也是宫廷女性文化生活的重要伴侣、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唐代长安,乐府在生活中受到特别的重视,尤其是在士大夫和贵族阶层中。唐代宫廷设有太常寺和教坊等众多的乐舞教习与表演机构。唐玄宗时,在禁苑内设置梨园,亲自教授法曲。演员中有男有女,女演员居多。梨园被后世赞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座集音乐、舞蹈、戏曲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学院,许多名家都曾为梨园编写过上演的曲目。

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唐】白居易《胡旋女》

宴游——长安水边多丽人:汉代的贵族妇女春天常常跟随皇家车队郊游狩猎,地点一般都在上林苑。这里还会举办斗鸡、杂耍、歌舞等活动,上林苑成为宫廷女子最大的游乐场。至唐代,宴游之风很盛,地点也不局限于禁苑,身穿各色春装的丽人构成曲江池畔最美的景致,唐代史料中记载有:“都人士女,每至正月半后,各乘车跨马,供帐于园圃,或郊野中,为探春之宴。”更有露髻驰骋,带着乐器、弓箭跟随女主出游狩猎的,蔚为一时之时尚。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唐】上官婉儿《彩书怨》

今朝花树下,不觉恋年光。——【唐】王勃《春游》

红烛台前出翠娥,海沙铺局巧相和。——【唐】张籍《美人宫棋》

结语:透过服饰、妆容、乐舞、宴游和文人们的诗词歌赋,我们看到生活在汉唐之际的长安女性,所表现出的包容、开放、自信和快乐。都城长安,拓展了她们的眼界,敞开了她们生活的空间。她们参政议政、仗剑行侠、入释入道、舞文弄墨,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她们旷达任情,修仪容、远郊游、理丝竹、善吟唱,勇敢追求爱情之美,大胆引领衣着和妆容的时尚。“鞍马和花总是尘”,时光虽缓缓地“模糊”了她们的身影,她们身上表现出的汉风唐韵却仍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启迪和力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