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球都在使用字母,为何中国能够保住独有的汉字?西方人永远不懂

 智能人做超人 2019-10-27

自从15世纪西欧开辟了大航海时代,西方的文化也传入世界各地,随着贸易量的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各大洲的发展产生了久远的影响,其中影响最深的无疑就是语言体系了。

随着殖民地发展,英法语就占领了部分非洲、北美以及整个澳洲,拉丁语系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则统治了整个拉丁美洲,拉丁字母,也是目前世界上流传最广的字母体系,就连使用了几千年汉字的越南在法国殖民之后也开始走向字母化,而中国同样也受到了拉丁字母的冲击。

就像是我们熟知的汉语拼音方案,就采用了拉丁字母,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还要追溯到“拉丁化新文字运动”,首先掀起这种运动的是苏联,十月革命之后,苏联掀起了一个被列宁称为“东方伟大的革命”的文字拉丁化运动。

由于汉字过于繁琐,苏联远东地区将近有10万人看不懂汉字,莫斯科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的“中国问题研究所”就开始研究单、易学的拉丁文字,1929年,第一个中文拉丁化方案产生,并且编写出了《中国拉丁化字母》。

这种语言体系十分通俗,适应现代化科学,采用国际化的拼音文字,但当时由于消息封锁,这套新体系文字只在苏联进行过报道,真正开始传入中国是在1932年才登上了报纸,当时最支持改革汉字的是上海文化界陈望道、胡愈之。

两人先后提出“大众语”并且在上海介绍了拉丁化新文字是扫盲最好的大众语,这个提议得到了鲁迅的大力支持,反对声最高的就是旧时代的封建遗老,虽说遭到了一些反对,但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拉丁化新文字很快在青年学生和青年职工当中推行起来。

这种文化也在潜移默化改变着汉字体系,不过1955年发布的汉语拼音字母的推行,正式规定汉字的地位,虽然采用了单的拉丁化的拼音,但汉字是作为主体的,为了能够更大程度的扫盲,又推行了汉字化。

第一次拉丁化常新文字运动也就到此为止了,第二次新文字运动,起源点是因为1946年2月15日美国研发出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80年代左右,计算机开始引入我国,面对密密麻麻的西方字母,中国汉字面临着巨大挑战。

英文字母26个,它们自由组合可以拼出许多不同意思的单词,但汉字太过于繁琐,因此就出现了汉字必须消失舆论,提倡中国文字必须走上字母化道路,以跟上信息化时代,然而就在这时,一个叫王永明的人“拯救”的汉字。

他在信息化时代还没有完全来临之前,开创了“五笔字型输入法”,这种输入法一度被公认为“中国人打开信息世界的钥匙”,这让提倡改革的专家们一时语塞,汉字传承了几千年之久,它也见证了中国传承,谈何消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