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权力稳定 : 成功了,杀功臣;失败了,杀能人;攘外必先安内!

 jack1949jd89lb 2019-10-27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把鸟打尽了,打完了,那良弓就没有用处了,兔子已死,那狗也没用了,不如烹了吃了。”

这里是指一个人失去了利用价值,就被杀掉或者落下个比别人更惨的下场。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采用文种之计,七计之三,已灭吴矣。范蠡离开越国之际,给大夫文种写了一封信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勾践颈项特别长而嘴像鹰嘴,这种人只可共患难不可共享乐,你最好尽快离开他。”文种看完信后,便称病不再入朝。

后来有人向越王进谗言说文种将要作乱,越王勾践便送给文种一把剑,对他说:“你教给我七个灭人国家的方法,我只用了三个就把吴国灭掉了,还剩下四个方法,你替我从先王开始试下吧。”文种于是自杀了。

秦末,四处烽烟四起,秦之统治,岌岌可危,项羽刘邦,逐鹿中原,韩信者,幼年受胯下之辱,励精图志,学兵法,为万人敌,与赵背水一战三万灭其二十万!一时所向披靡,后从汉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袭强楚之不备,及霸王自刎。

刘邦当皇帝后为削弱韩信的势力,把当时是“齐王”的韩信徒封为“楚王”,使其远离自己的发迹之地,然后又有人适时告发韩信“谋反”,刘邦又再将他贬为“淮阴侯”,不出几个月皇后吕雉又以谋反之名将韩信诱至长乐宫杀死。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得天下,韩信于公元前196年身首异处,这对共过患难的君臣在天下大定之后只相处了五年多一点的时间,韩信在临刑之前发出了“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浩叹。

一直以来,我们认为是勾践“勾践颈项特别长而嘴像鹰嘴,这种人只可共患难不可共享乐”;韩信,只知军事,不懂政治,甚至于刘邦危难之际邀功请赏为“齐王”而积怨于刘邦。所以,才有了“鸟尽弓藏”的悲剧。但是从维护权力稳定、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的角度想,“攘外必先安内”,这也是做为最高领袖,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

《资治通鉴》第188卷 唐纪4。五月,窦建德派高士兴在幽州袭击李艺,没有攻克,撤军到笼火城。李艺袭击了高士兴,重创高军,斩首五千级。窦建德手下的大将军王伏宝勇猛机智,全军数第一,众将领嫉妒他,说他要谋反,窦建德杀了王伏宝,刑前王伏宝说:“大王怎么能够听信谗言,自己断了自己的左右手呢!

几乎所有人看完这个故事,无不对王伏宝的死亡感到遗憾,为什么战败之际,窦建德还自毁长城,自斩左右手,怪不得窦建德会败于李世民之手,听信谗言的领导没好结果!但是,我们细细想一下,窦建德作为一代枭雄,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他不知道王伏宝是被谗言陷害的吗?窦建德不是继承位置的贵族官二代,而是自己白手创业打出来的社会地位,脑子笨是上位不了的。他绝对是经过深入的考虑的:

1、威信的需要

窦建德派高士兴攻打李艺没有成功,反而被李艺偷袭,被人家斩首5000人。这个巨大的伤亡数字,无疑对领导威望是个极大的损伤,属下人,肯定议论纷纷。如果这时候处理高士兴,无疑,窦建德是打自己的脸。这时候,正好王伏宝送上门来,只能借他的人头已用,找替罪羊,转移焦点,转移公众视线,重新树立自己的权威。

2、团结的需要

王伏宝个人勇猛机智的反面含义就是好大喜功,太个人主义,让大家都没功劳,所以,身边的将士都很记恨王伏宝,所以纷纷向窦建德进献谗言,这说明大家都讨厌王伏宝。这时候内部不稳,杀了王伏宝,其实是对众多将士的一个讨好,能让这些将士团结起来一起作战,挽回失败的局面。要不然,大家都忙于内斗,哪有心思打仗。所以,杀一人而众人高兴,所以不得不杀。

3、震慑的需要

巨大失败之后,组织的内部就会出现悲观主义,投机派就会上位,他们就想利用这个失败的外部环境,趁机浑水摸鱼,达到自己的个人目的。作为最高领导的窦建德,必须震慑住那些蠢蠢欲动的势力。眼皮子底下最有实力和可能造反的就是王伏宝,所以不能不提前解除掉这个隐患。尽管王伏宝没有这个心理,但要是他的属下黄袍加身呢?杀了他,就震慑了最大的势力,这样所有人更加听话。

经过上述的分析,我们能看出来,窦建德杀王伏宝从权谋角度是非常合理的。因为所有的领导心中,权力稳定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等重大胜利之后,找个合适的借口给王伏宝平反就行了。

4、贵族领袖,展示胸怀;草根领袖,杀人立威。

窦建德的出身草根,他的权力并不如秦穆公,和曹操稳定。曹操和秦穆公,他们创业开始和手下就形成了明确的上下级关系和稳定的内部势力。

秦穆公几代人都是君主,秦国贵族掌控江山,秦穆公权力稳定,亲自扶起三位战败的将军,对失败承担责任,既能展示胸怀,又能让自己的手下感恩戴德,以后戴罪立功

而曹操,赤壁之战,战败了,团队内部并不具有威胁他的势力,而且主要的都是曹家的人和夏侯家的人,不需要杀人立威

窦建德则不同,自己是草根出身,身边的人只是名义上的上下级关系,本质上是合伙人关系,大家都是因为他的威望和能力而啸聚在一起的。而且,在外部有李世民集团的强大威胁之下,内部最容易不稳定,尤其是自己失败的时候,丧失了威望,也就丧失了作为草根军队首领的能力,根据“攘外必先安内”的权力规则,这时候,必须杀了潜在的不安分者,才能够让自己的权力稳定。所以,外部威胁大、面临失败局面的时候,一般先清洗内部不稳定分子,说自己是左膀右臂的人一般功劳和能力都比较强,造反的概率也会很高。

5、只有拥有稳定的权力,才能做成事业。

很多人觉得领导嫉贤妒能,就不会成就大的事业,失败也是必然的。这是因为他们搞不明白,事业和权力的优先级的问题。一个人只有拥有的稳定的权力,才能够做成事业;如果没有稳定的权力,事业就不存在,就别提倒塌了。

比如水浒里林冲上梁山,白衣秀士王伦,面对林冲,觉得自己弹压不住他,所以不愿意让他上山,最后各种原因之后,王伦把林冲留下,最后还是死在林冲刀下。如果王伦一直坚持权力稳定的,自己还是山大王;就是因为没有坚持,别说事业了,命都没有了。

6、没有人是通过以德服人打下天下的,而是通过稳定的军队控制,打下天下的。

李世民杀兄、屠弟、逼父、抢嫂,他的道德何在?为什么没有成为孤家寡人?只要有你强大的权力,重用一个魏征,就把自己洗白了。之后,稍微拿出利益,身边永远都不缺乏人才。所以,该杀人的时候,必须杀人;该洗白的时候,洗白就行了。如果为了自己的道德形象,而不顾自己的权力安全,这就是本末倒置了。

帝王不是因为高大上而成为帝王的,而是因为成为了帝王才高大上的。没有人是通过以德服人打下天下的。而是通过稳定的军队控制,打下天下的。

所以,大家应该明白了,但凡草根起家的领导,面对外部强大势力威胁和重大失败时,自己必须会被内部人清算,或是被出卖,为了自己的权力和生命的安全,必须先行清理内部的不安定分子,这才能够度过危机。等自己内部稳定了,上下级关系明确了,可以直接杀了那些进献谗言的人,为死者平反即可

这样就理解了草根起家的朱元璋,必须杀功臣,也是为了自己权力的稳定,因为之前大家都是合伙的关系。而李世民和刘秀就不用杀功臣,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草根,而是贵族,之前就是上下级关系

因此,大家都明白了,草根出身的领袖,成功了,要杀功臣。失败了,要杀能人。就是因为只有权力稳定了,才有事业成功的可能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