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血的雪族(连载31):追述凉山彝族头人斯兹伍各的一生

 天然呆阿福 2019-10-27

处世不惊(1936-1944年)

1同善社与牛痘局

有闲暇时,孙子汶常去礼州街上瞧一瞧。他跟坐堂大夫熟稔,常去药店医铺跟他们闲聊,且跟北街的刘仲熙、王庄龄、叶谨荣、江致孝、曾少修走得近。他被公推为同善社社长后,请这些大夫每周一天轮流值守同善社。

礼州同善社历史悠久,建于明朝万历五年,即公元1577年;礼州祖师庙建成的当年,就在它的西侧建佛堂称同善社。最初的祖师庙被称为贞武观供真武祖师菩萨,应是道教庙宇,而在同一个院子里的同善社,又是佛教性质,仿佛不伦不类。其实民间于教派教理并不深究,只看哪个菩萨灵验,哪个菩萨就香火旺,往往儒释道杂处,老百姓是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佛堂的佛教理念是“清净、平等、慈悲、正觉、自在、随缘”,既有念佛、参禅之个人修行,也有行善、救济之社会功德。同善社是借了道观的处所、佛教的名头,来做社会慈善事务,故别处多称慈善堂。

清朝乾隆年间的查礼,是顺天府宛平人,他于乾隆三十二年,即公元1767年来西昌任宁远府知府职,次年擢川北道。史称查礼为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及收藏家,查礼在凉山所写的诗歌,全是清平世界的田园风光。他在孙子汶曾激战两日的川心堡,写下“弦歌不辍川心堡,俎豆常新宋氏祠;正是农人无暇日,且同耆老话豳诗”这样的悠闲诗句。在为时一年的任职期间,查礼专程到礼州视察“崇德尚礼”的同善社,也写了同样风格的传世五言诗。

鸡鸣逐晓风,雨后归云净。

策马穿树行,春光曙色映。

桃杏花半开,溪暖鱼游泳。

看山如黛横,临水犹窥镜。

载驰抵礼州,居民颇殷盛。

俗淳时亦安,习俗无争竞。

是州余之名,是村余之姓。

奇遇非所希,怪此二难并。

视察后感觉礼州“俗淳时亦安”,查礼心情畅快,称礼州之“礼”是他的名,礼州旧名楂村之“楂”是他的姓 ,他认为像这样的凑巧,世上极难碰到。而更凑巧的是,他在凉山彝族地区的短短一年,正好是彝汉融合时期,处处风景如画、歌舞升平、民康物阜,恰如其诗所言。两年后,查礼被调往松茂道,恰逢金川战役爆发,始终在嘉绒西藏忙于战事,历时八年之久;且战后又“留办兵屯,拊循降番”三年。相较于藏族的大小金川,想必查礼对彝族的凉山更有好感。

本章全文见  有血的雪族(连载31):追述凉山彝族头人斯兹伍各的一生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