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冬不如補霜降發佈時間: 2018/10/22 中醫認為人應與四時陰陽消長變化相適應,順應四時養生,實行在四季五補,即春季補肝、夏季強心健脾、秋季潤肺、冬季補腎。民間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說法,從中醫角度,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十分重要,在秋天及霜降時節進補,比起冬季進補更為重要,因為秋天做好準備就能事半功倍,以健康身體迎接冬天來臨。 「霜降」由來 今年霜降日期為陽曆10月23日至11月7日。進入秋天後,暑氣慢慢消退,在夜晚和早晨,地面水蒸氣遇冷便會凝結成露珠,如遇到更冷的空氣便會結成霜,所以這個節氣名為「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節氣。 中醫養生原則 (1)防秋燥:飲食養生 秋燥容易傷津,常見表現為口乾、唇乾、咽乾、便乾、皮膚乾燥等。在飲食上宜平補,宜多吃滋潤的食物,有助生津潤燥,滋陰清熱,固腎補肺。 推薦食物:川貝、銀耳、淮山、北沙參、玉竹、秋梨、百合、胡蘿蔔 推薦湯水:霸王花羅漢果湯 材料:豬踭肉、霸王花、羅漢果、百合、南北杏(木本堅果)及蜜棗 做法:將所有材料連同豬踭一起放進湯鍋內,加入適量清水,武火燒開10分鐘後改為文火煲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生津潤肺 (2)防抑鬱:情志養生 晚秋時節,日照減少,天氣肅殺,萬木凋零,容易引人憂思。中醫認為悲傷傷肺,思結傷脾, 我們要適當地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娛樂活動,如打羽毛球、登山等集體活動,保持心境愉悅,避免急躁動怒,才是養生之道。 (3)防寒:穿衣保暖 霜降時節後,氣溫漸降,日夜溫差大,我們要注意保暖,按時增減衣服,避免受寒。霜降節氣後,老年人也容易因氣血不順而出現膝關節疼痛等的毛病,建議日常可多做運動,配戴護膝,閒時可以用口吹氣雙掌,再用雙掌由膝關節朝腳掌的方向輕拍,此動作有助活血通絡,改善疼痛情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