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山培正小学130岁!

 月未圆书斋 2019-10-27

东山培正小学130岁!欢迎“红蓝儿女”11月30日回家!

搜狐网

09-25 21:43

2019年9月25日《羊城晚报》A14版

开栏语

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培正小学(下称“培正小学”)创建于1889年,今年迎来130周年华诞。130年筚路蓝缕,培正英才辈出,不少校友成为顶尖的科学家、艺术家及国内外政界要人,培正品牌享誉海内外。

是什么引领着一代代培正人成长、成才?百卅春秋,培才正德。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记者走进培正小学,挖掘这所百年老校在践行“至善至正”的道路上,如何坚持立德树人,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行。即日起,《羊城晚报》推出特别报道,为您呈现培正小学130年来的办学历史积淀、教学改革与育人成果的系列举措。

“院士进校园”活动

古楼小亭,碧瓦红墙。坐落在美丽的东山湖畔、新河浦文化区内的培正小学格外引人注目。学校1908年迁至此,已历经一个世纪的洗礼,是广州基础教育近现代史的一个缩影。广州市教育局长樊群说:“培正小学是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学校。”

1

one

岭南教育百年先声

67块银元44名学生,130年前培正始于秉正街

1889年,廖德山、冯景谦、李济良、李贤士等归国华侨提议开办一所私塾,以倡新学。他们随即集资了67块银元,在秉正街租了校舍,定名为“培正书塾”,顺应中华奋起之大潮,开国人办新学之先河,开设物理、化学、英语、天文、算术等科。第一年招收了44名学生,有两名专职教师,创办人也义务教习。

随着学生日益增多,原先的校舍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办学经费日益捉襟见肘,学校陷于绝境。时任校长杨海峰公开呼吁校友们募捐,他声泪俱下,自己要先培正而死,“一定要让培正办下去,不能让培正毁于我们手中。”

培正校友和一些华侨群起响应,纷纷慷慨解囊,让培正渡过了难关。时至今日,不管是新入职的老师还是新入学的学生,都要学唱培正校歌,歌词里“教育生涯惨淡营”记载的就是这段艰难岁月。一代代培正人传唱校歌,不能忘却先贤们办校的艰辛,校歌也勉励着一代代培正人无论条件如何恶劣,大家都要齐心协力,把培正好好办下去。

“六一”庆祝活动

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培正1908年于东山办学,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口碑越来越好,先后由杨元勋(曾任孙中山秘书)、黄启明任校长,自此,学校走上正轨,校务蒸蒸日上。

2

two

“培正马骝头”风靡广州近百年

红蓝儿女一家亲,级社制度代代传

“培正马骝头”,这是半个世纪前流行于广州城的民间说法,活现了广州这所百年老校学生的特点,指的是培正小学的学生“鬼灵精”。在广州话中,“马骝头”寓指精灵、醒目、有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先生赠送给学校的“猴顿苹果”雕像揭幕仪式

作为广州最著名的百年老校之一,培正现已发展为一门八校,分布在穗港澳桂等地。培正同学会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各地的培正校友均称自己是红蓝儿女。“红”“蓝”是培正的校色,“红”代表对人类和生活充满热情,火热的心,慈善的爱心——感性;“蓝”代表处事冷静机智、周到的思考和策划,避免冲动鲁莽——理性。

十年前,培正120周年校庆时,当时95岁的校友廖寿柏回来探望母校,他曾在培正读书,后来又在培正任教,“培正就是我第二个家,我在培正读书时老师们待我如亲人,我在培正任教,同事和学生也是我的亲人。”像廖寿柏这样既是培正学生,后来又当培正老师的不在少数。也正是一代代培正人以培正为家,培正一家亲,真正把学生当自己的家人来照顾和教导,让红蓝精神代代相传,所以,校友们毕业后,无论去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不会忘记培正的恩情,也以自己是红蓝儿女而无比自豪。

让一届又一届遍布海内外的培正校友格外团结和紧密联系的还有其特有的级社制度。上世纪二十年代,培正开始建立级社制度。每一年为一级社,由学生自己命名,设计社旗、社徽,选举社长、社委。级社建制是培正的一个优良的组织形式。这个制度对培养学生自立自理能力、团队意识和当家做主精神有着积极的作用。级社也是团结同门异地培正、发扬培正“红蓝精神”的良好载体。

培正特色的级社建制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每年新生年级之间都有隆重的建社仪式。在读期间,级社开展各种活动,兄弟级社之间开展各项比赛,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毕业后,级社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各级社有完善的通讯网,同学不管离校多久,远去他乡异国,依然可以保持联系。

学生参加《财富》全球论坛小记者活动

据悉,世界各地凡有华人集中居住的地方几乎都有培正同学会,他们可能来自粤、港、澳不同的培正学校,但培正传统是一脉相承的,红蓝儿女一家亲。培正校友也极其重视“全球培正同学日”,就像举办奥运会一样,要给下一届举办的城市传递培正同学会的校旗。

3

three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教育的窗口

对外交往中培养了大方与自信的气质

培正小学的学生除了给人醒目、精灵之感外,还有大方与自信的气质。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培正小学就是广东省外事办选定的对外接待单位,每年有十多批来自港澳及世界各地的外宾到校参观访问。

培正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已成为中国教育之窗。上世纪八十年代,培正小学就接待过美国、日本等国的学生访问团。培正合唱团的学生用歌声赞美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用歌声促进沟通和理解。一位日本的校长聆听完演唱后,诚挚地向时任培正校长陈兆熙表示:“我非常希望得到贵校合唱团演唱的录音带,我要带回日本去让孩子们欣赏。听听中国小学生的演唱水平有多么高!”

培正小学前校长叶尔安曾是培正的学生,后来一直在培正工作到退休,回忆起在培正的岁月,她认为,培正学生骨子里的自信与大气正是在各种对外交流中不断培养起来的。“外国的小朋友在培正见识了中国学生的实力,但我们也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

美国校长到访

时至今日,广东省一些重要的外事接待,为了体现岭南特色,都会选择在培正小学。培正学生用流利的英语与来宾们交流,淡定地回答客人的询问,还主动牵着客人的手参观校园,讲解校园景、校园事、校园情,在漫步间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如此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让来宾们赞不绝口。今年6月,南非开普敦大学孔子学院教育工作者团的校长、督学一行来到培正小学考察交流,他们对培正小学印象特别深刻,大家都表示要将在广州学习到的中国教育管理理念带回南非去,分享给更多的同行。

4

one

一个多世纪“笑傲江湖”

因为有一支精英的教师队伍,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一个多世纪以来,培正小学历经沧桑,几经更名。新中国成立后曾称公立东区第四中心小学、保安街小学、育红小学、东湖街小学,1984年复名东山培正小学,随后,恢复了“至善至正”的校训。不管名字怎样变,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培正小学总是能“笑傲江湖”,是广州民间口碑最好的小学之一。

广州不乏百年老校,为什么培正能屹立不倒呢?“因为一直以来,培正都有一支精英的教师队伍!”叶尔安一语中的,她指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学校有意识打造的。“上世纪80年代,我们就强调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和效率,这一要求放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一样非常适用。我们一直都深知老师的使命就是把好课堂教学关,老师非常用心地去思考和琢磨如何在课堂的40分钟里给学生输送知识和养分,在课堂中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智慧教室创新教学课堂

从1985年开始,培正小学就进行了整体改革实验,针对学制、课程、教材、教法、考试方法、课外活动等进行改革、实验,使得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比如,在学科领域改革方面,注意幼小过渡,培养学生乐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围绕知识和能力的关系、课内课外的关系、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进行研究,重视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减轻学生负担,进行考试改革……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通过学科融合来减轻学生负担,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能做到这样的学校都凤毛麟角,可是培正小学在三十多年前就已经在实验了。

在“至善至正”校训的引导下,学校特别重视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经常通过班会课告诉学生要有担当,在家要尊敬长辈,在校要团结同学,在社会上要有公德心。所以,培正小学的学生不但成绩好,而且在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也出类拔萃。

4

four

抓住新课改机遇文化育人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

漫步培正小学的校园,浓浓的校园文化氛围扑面而来:进门左边是一棵有着一百多年树龄的大叶榕树,右前方是一栋民国时期的建筑——善正楼,去年被广州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广州市历史建筑”;古楼、志远亭、百善石、思源泉隐现在开放式生物园的花草丛中,连接校训广场和红蓝广场的是一条绿树成荫的校史大道,石板路上篆刻着百余年来所用过的校名……校园的一物一景都透露出悠久的历史,每一面墙都有说不完的培正故事。

善正楼

善正堂

2002年,张淑华来到培正小学当校长。“100多年的校史就是一本大书,培正小学一直是名声在外的名校,处于发展顶峰期。怎样再往上发展?对于后来接任的教育管理者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张淑华说,幸运的是,自己刚来培正,就遇上了新课程改革,而培正正是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校,如何借这个东风让这所百年老校更上一层楼?

张淑华的突破点是文化育人。她认为,必须走内涵发展、内生发展的道路,才能让这所名校的教育内涵彰显出来。“首先要让学校的历史文化成为鲜活的教育资源,就是要让学校的每堵墙都会说话,使校园里每一处都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增强学校善正教育文化的张力和活力。”

阶梯室

同时,张淑华借新课程改革的东风,承继陈兆熙等历任校长开启的“面向未来”整体改革的思路,提出并实施“面向未来、润泽生命、追求创新、优质发展”的办学方略,以深化学校文化为抓手,开创善正教育,建立善正教育“四轮并进”的育人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及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打造了“善正志愿团”、“我要上校庆”、“师生书画展”、“环境科学教育”、“云课堂”等一系列新的优势品牌教育活动项目,同时引进社区教育资源推进家校共育,善正教育成为培正品牌学校内涵发展的生长点。

2014年,学校以最高分评为广州市首批特色学校,百年老校再一次焕发新的活力与光彩。

5

five

继续打造“书香门第,现代学府”

传承与创新:体育、智慧校园、校园文化齐发力

2016年11月13日,新上任不久的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来广东调研,培正小学是他参观的唯一一所小学。

出任培正小学校长不到半年的叶志丹再一次感受到肩上的重担。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如何进一步挖潜善正文化?如何着眼未来,培育综合素质高、适应未来社会的人?……这三年来,叶志丹在摸索中前行,带领培正师生在“文化培正,智慧培正”的道路上践行着。

培正碧瓦

培正小学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叶志丹归纳道:奉献社会的人,坚毅不拔的人,敢于创新的人,着眼未来的人。为此,他着重在体育、智慧校园和校园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向家长、向社会呈现出一个更开放、多元、创新的育人体系。

A

体育教育:体魄与人格并重

培正小学课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体育。叶志丹很认同清华大学前任校长梅贻琦“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的体育教育观念。即从学生一入学就注意全面锻炼身体,使之各部分协调发展,同时还不仅仅局限在强身健体,而是重视人格的塑造与意志品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育跟课堂教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孩子们坐在课堂上是很冷静的思考,而体育是运动的、热血的,小学生正在长身体的黄金阶段,体育能促进身体和大脑共同发育。”

叶志丹校长(蓝色球衣)、足球明星卢琳与学校足球队合影

在体育项目的重点打造上,叶志丹选择了一动一静的足球和棋类。果然,培正“马骝头”不负众望,短短三年,就成为全国足球特色推广学校。作为“棋迷”的叶志丹,更是带领着培正的学生获得广州市传统(围棋)项目学校比赛小学甲组团体冠军。当然,培正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不仅仅是足球和棋类,而是全面开花,在各类竞赛场蟾宫折桂,璀璨夺目。

叶志丹校长和足球队员一起踢足球

B

智慧校园:培养善正创新人才

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上,培正小学一直勇立信息技术应用的潮头。从上世纪90年代,培正就成为全国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2003年潜心于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实验研究;2012年成为教育部首批信息化试点单位,率先在区域开展云环境下智慧课堂教育教学创新行动研究;2016年学校进行BYOD实验班课堂改革研究,被评为广州市智慧校园;2018年是广东省信息化中心校;2019年,叶志丹主持的《基于智慧校园的善正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立项为广东省教育信息化融创项目。

智慧课堂

今年9月,培正小学举办了智慧课堂课例观摩活动,广迎八方嘉宾同仁。三场活动同时呈现,包括智慧课堂课例展示、广州市“融合互联 思政创新”教学研讨活动和广东省“人工智能技术+教育”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学员学习交流活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谢幼如教授在观摩了培正小学心理、数学和英语三科的智慧课堂后赞不绝口,充分肯定三节课在“立德树人”、“运用技术”和“深度课堂”三方面都做得很好;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智慧课堂也获得省、市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和赞赏。

C

校园文化:

“名校+名家”系列活动提高文化自信

为了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提升校园艺术气质,助力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文化自信。这三年来,培正小学还扎实推进艺术教育普及计划,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出了“双名”工程,即“名校+名家”系列活动,通过“院士进校园”、“艺术家进校园”、“文学家进校园”、“球星进校园”、“非遗项目进校园”、“名师进校园”等活动,让培正学子开眼界、塑品格、立志向。

学校红色史迹讲解队

今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党建带队建的“红色基因进校园”的活动正在培正小学热火朝天地进行中,包括“探寻红色记忆录,播种培正少年心”、“品读革命英雄故事,探访越秀红色史迹”……据介绍,接下来培正小学还将把红色史迹故事引进课堂,进行常态化的教学,让学生传承红色记忆和发扬红色革命精神,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每天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叶志丹都要在校园里走一走,看看宣传架上倡导读书的励志名言,经典长廊篆刻的三字经……“每每走过,仿佛能思接千载,与古人对话,总能获取一份努力前行的信心和勇气。优雅宁静的百年老校里,让人深深感受到的不仅是这所历史名校的勃勃生机,而且还有高品质的教育生态环境和令人振奋的信息化浪潮,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交相辉映,润物无声,陶冶学生的心灵和志趣。”

培正今后的路该怎么走?现在,叶志丹的思路渐渐清晰了:“培正小学130年沉淀的文化历史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培正人要代代相传;信息化浪潮下,培正要一如既往把准时代发展的脉搏,为未来培养人才,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人才。努力让这所'书香门第,现代学府’令人民满意更加深入人心。”

“培后进兮其素志,正轨道兮树风声”,东山培正小学历任校长一如既往秉承百年培正的办学宗旨,带领师生不断地在“善正教育”创新发展新的征途上方舟求索,培正教育定能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2019 年11月30日

“广州培正同学日”

文字:陈晓璇何宁

图片:学校供图

出品:

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