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俗语:穿衣见客人,下句是精华,老祖宗说的在理吗? 常言道:“人靠衣装马靠鞍”,这句话能够流传至今并非没有道理。穿衣服作为当代人为自身形象加分的必备工具之一,还起到对他人的尊重作用。都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而见什么人穿什么衣服也很有讲究。 古代老一辈人就留下这样一句礼仪俗语,“穿衣见客人”,至于它的下半句容笔者先卖个关子,作为本句的精华所在,不知各位听过后是否觉得在理呢? 礼法,早在周天子治国之时便已诞生。随着朝代更替人们挑挑拣拣缝缝补补,礼法传承至今已越发精炼和让人受用。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曾经的君臣之礼迫害妇女的纲常礼教被去除的干干净净,曾有一段时间“礼”被践踏的体无完肤,然而在今日里却显得尤为关键。前段时间有位朋友发了一个朋友圈说“一个人的待人接物,决定了这个人的风水缘分”,唯有执礼才能让人舒服,才能抓住机会。 古中医学讲究“望闻问切”,望其容貌、闻其气象、问其症状、切其体脉。依照其顺序,第一件事就要看脸。 虽然咱们一直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但在交际中第一印象却一直都是关键。曾经科举取士之前的察举制,一个人能够能否得到重用,不仅看其在乡里的口碑如何?才华如何,还要看他品貌如何,若长得实在磕碜,哪怕你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当权者看来不过一杂玉罢了,不堪重用。 在古代,想要改变外在相貌不可能,谁也不能回炉重造不是。哪怕在现代拥有整容这项技术,想要彻底改变自身相貌也是不可能的。当然,如果你愿意花费重金并且承受更高额的风险,倒也可以实现,不过,新闻里那些整容失败的例子屡见不鲜。 对于咱们一般人来说基本想不到,也不会去想。既然咱们没法改变自己自娘胎而来的脸,那么咱们只能在外在东西上下功夫,比如一件帅气的外套,虽然做不到帅气逼人,但起码做到干干净净,让人看着就很舒服。 “穿衣见客人”便是如此,家里来了客人或者需要出席什么重要的场合,总不能身着便装便去赴约吧,那样不仅会让自己的形象大打折扣,也会让别人觉得你不尊重他。 “面子”这种事一直都是隐晦难明的,你当面驳了他的面子,他明面上不说背地里却会记恨在心,下次一定会找回场子。出门在外,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想要找回场子的敌人要强很多,因此该注重的细节咱们还是要牢记于心,别等着欠了一身债才想着后悔,您说是吗? 而下一句“脱裤避女人”则很直白,虽然咱们现在这个社会很开放,男女之间的忌讳该讲的还是得讲,从这片古老的土地诞生文明开始到现在,男女授受不亲可谓唠叨了几千年了。因此哪怕再没文化的乡野村夫也知道男女之间有大忌。儒家圣人都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这不仅仅是在男子在面对女子的时候,更多时候男生自己也要学会自重。 在前段时间,天气比较热的时候,在一些大街上就可以看到一些男人光着膀子到处晃荡,这就让人感觉很没有礼貌,虽然当地人并不觉得奇怪,但总有一些人会不舒服不是。 都说男子汉大丈夫不拘小节,不说世上能够做到此点的人寥寥无几,而更多的人都是连重要的“小节”都做不到。 最后,“穿衣见客人,脱裤避女人”就介绍到这里,这句话能够传承到今天就必有其可取之处,穿什么样的衣服见什么样的人,待人接物虽然将表面功夫看得最轻,但有些最基本的东西,比如穿什么衣服,什么时候该忌讳穿什么,这些都是常识,你学到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