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与强身健体

 水月有主 2019-10-27
2017-03-12 16:45
今年盛夏,驿儿回家探亲,看到为父早晨外出晨练,便问我,练些什么?我说,有氧运动快速行走,他说,你为何不学太极拳?我回答曰:太极拳柔柔软软、慢里斯文有何乐趣?儿子说:“父亲,孤陋寡闻也”,诸不知,太极拳,集武术、艺术、医术为一体,是中华武术园地的一支奇葩。一招一式看似松柔慢匀、春蚕吐丝、柔软连绵,可柔中带刚,刚柔相济,它既可以竟技搏击,以武防身,还能治病健体,只有你入门其中,读懂要领、章法,无论春夏秋冬,持之以恒加以练拳,你就会收益颇丰,其乐无穷。溧阳互联网+ 吾儿走后,我心存好奇,慢慢开始对太极拳“研究”起来。多次到“新华书店”和其它书屋,孜孜不倦,阅览有关书籍,在网上,就其资料和视频也大量阅视。太极拳理源于《易经》、《皇帝内经》等传统哲学、医学,通过阴阳理论、中医经络学、武术三者完美的结合,形成了一套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生理功能和大自然运行规律的拳术。并专门到加州太极拳专业委员会“杨氏”弟子吴雪慧女士门下拜师学艺。且添置拳服、拳鞋,每日清晨(下雨除外)便来到加州大道中段邮电广场,与其“爱好者”演练起来。近两个月以来,日复一日,天天如此。而今,杨氏二十四式、三十六式、以及长拳一百零八式,其基本“套路”鄙人基本能跟上大家的路子。除此之外,一有时间,饶有兴致地不是在网上点击象李亚萍的视频观摩,就是跟着成都太极大师梅应生先生的光碟慢慢领会。几十天来,对太极拳的兴趣越来越隆,而且,从中已经尝到甜头,对太极拳的起源,主要流派、运动特点、基本方法以及健身作用,通过这段时间的探究,自己也有一些肤浅的认知,不妨与爱好者一同分享。如有“胡言乱语”,还请名师和大家指点,万分感激。
先从太极拳的起源说起。就此我查阅了很多资料,起源和创始人众说纷纭。有人说,唐朝许宣平是太极拳的第一位创始人;然后有宋代的张三峰也是太极拳的创始人;明朝武当山开山祖师张三丰观摩蛇鹊相斗而悟出的内家拳法;清朝陈王庭和王宗岳也是太极拳的创始人的多种说法。但总的来说,太极拳是综合吸收了明代明家 拳法,特别是戚继光(1528-1587明朝嘉靖年间人,字元敬,号南唐,山东蓬莱籍)的三十二架长拳,并结合古代导引术、吐纳气功之术和中医经络学说,以及古代朴素的阴阳五行原理,以道教、太极八卦等理论为太极拳的哲学基础。通过近几百年多个名家拳师演变而形成至今多家流派的太极拳。主要表现在:动作衔接紧密,劲断而意不断,势断意相连。拳势如春蚕吐丝绵绵不断,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它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其主要流派有:
陈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有老架、新架或大架、小架之分。是由清朝初期,河北焦作市温县陈家沟陈王(1509生)庭所创,至陈奏庭经九代相传。其特点,强调在意识引导下,头顶、气沉,放长身肢,通过旋腰转脊带动上肢旋膀转腕,下肢旋胯转腂,使整个肢体在顺逆缠绕中,捉成内外相合,节节贯通。其虚灵顶劲、含胸塌腰、松腰养气、分清虚实、沉肩坠肘、以意行气、上下相随、内外结合、招势相连、动中求静十大要领使其独树一帜,广为流传。
杨氏太极拳
清朝道光年间,河北永年人杨露禅,从小喜欢舞棒弄拳,于是到陈家沟陈王廷门下拜师,后经其子扬健侯、孙子扬澄浦,在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上,经过三代人的摸索创新,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杨氏太极拳。主要特点在于: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刚柔内含、轻松自然、轻灵沉着、姿势开展、平正扑实、练法简易,一招一式,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
孙氏太极拳
由清朝末年河北定县孙绿堂(1862—-1932)所创。孙氏是在武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吸收形意拳进步必跟,退步必撤的步法,八卦掌拧旋敏捷的身法和两门拳术手法创编而成。主要表现于:动作小巧轻灵,架高步活、柔缓园活、转换轻盈、运动方向变化多,步法进退相随,运转开合相接等特点。
武氏太极拳
是武禹囊先生,在陈氏、赵堡太极拳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练功当中的感悟而创编,形成了自家的特色,人称“干枝老梅”。其特点为手高不过眉,远不出足,双手各管半个身子,互不逾越,讲究内外三合,进退有折叠,内潜之气支配外形,行之走架,双足如同人在大地上书法,一笔一划严守格律。强调走内劲而不露外形,达到人为我制,而我不为人制的神奇境界。
吴氏太极拳
也是在清朝末年,河北大兴人吴鉴泉,在杨氏太极拳小架的基础上,改进修润而成。它的长处在于,以柔化著称,架子斜中寓正,松静自然,大小适重,推手时,守静而不妄动,以善化见长,吴氏拳分南北两派。
玉门道家太极拳
此拳为民间秘传。清末俗家道人玉恒宝有缘得承传此技。据传,此拳为张三丰原传太极十三势派生出来一个支派。其特点:劲力刚柔相济,绵里藏针,势有章法,形有意境,动态优美,力感传神。此道家拳内练丹田,外练五弓,拳弓一体,注重实战,分三层进境,四种练法,精熟后,八劲饱满,弹抖爆发,劲力刚猛,击人可穿透筋骨,伤及五脏,演练时形神具备,身舒神安。大练如龙缠,小练似蛇行,静练如蠕动,快练似雷霆。
以上为太极拳的主要流派,其次如赵堡太极拳、东岳太极拳等属“支流小溪”不足挂齿。但它们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各派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基本大同小异。如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自然高雅,它们不但有音乐的韵味,还有哲学的内含,美的造型,同时还有诗的意境。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也是它们的共同属性。
太极拳练拳的基本方法,主要以棚、捋、挤、按、采、挒为练拳的基本手法,而肘、靠、进、退、顾、盼、定犹为行拳的主要招式,演练时,要求练拳者正腰、收颚、直背、垂肩,从起势到收势,整个过程,有飘然腾云之意境。
然而要学好太极拳,说易也易,说难也难。初学者,首先要掌握练拳的基本要领。在练拳时,虚领顶劲,头颈向上提升,并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转动,劲正直了,身体的重心就能保持稳定。其次,要含胸拨背,沉肩垂肘,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耸而要沉,肘不能抬而下垂,全身要自然放松。同时,手眼相应,以腰为轴,稳步似猫行,虚实分清,上下呼应,融为一体,其动作出于意,发于腰,动于手,眼随手转,两下肢马步和虚步分清而交替,轻移慢放无声音。在练拳过程中,要求“以心行拳、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意体相随,用意不用力。而且还要做到,意气相合,气沉丹田,也就是用意与呼吸相配合,用腹式呼吸,一呼一吸正好与动作一开一合相配。除掌握以上要领外,还需动中求静,动静结合,即肢体动,脑子静,思想集中于打拳,也就是形动于外,心静于内。以达到式式均匀,连绵不断,肌肉舒松协调,一招一式紧密衔接。要想练好太极拳,身体各部位姿势须做到:头保持虚领顶劲,颈自然竖直,肩平正松沉,肘自然弯曲沉坠,腕下沉塌腕,胸舒松微含,背舒展伸拨,腰向下松沉,脊中正竖直,臀向内微敛,胯松正含缩,腿稳健扎实。同时注意一些方法:静心用意呼吸自然,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动作弧形圆活完整,连贯协调虚实分明,轻灵沉着刚柔相济。
近一段时间以来,鄙人对太极拳有非常浓厚的兴趣。除每日“闻鸡起舞”与爱好者演练而颇感身心愉悦外,其主要是被打太极拳的健身作用深深吸引。几个月练拳以来,我那“亚健康”的身体,渐渐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首先,体重轻了二、三千克,而且脚上力量增大,上楼脚步显得格外轻盈。更为神奇的是,我的血压有明显的下降,从原来的收缩压超过140水银柱,舒张压90以上水银柱,练拳两个多月以来,经过多次测量,趋于正常,“倍他乐克”等降压药也停药二月有多。于是乎,我在网上,大量浏览了就太极拳与健身的作用,进行了收集与研究,果真好处多多,太极拳健身乃运动健身之上乘。究竟有何作用呢?待我慢慢道来。太极拳与人的血气、经络、骨肋有着密切关系,久练者能达到内外双修(修身修心),遇事心态平和,心胸宽阔、开朗,舒里脏腑,经络畅通,血气无阻,虚实之间,内求静定,直运练气,通透周天。让人从身到心得以静化超然,人体阴阳平衡,从而获得健身、养身、益智、延寿的功效。那么,太极拳有何健身作用呢?首先常练太极拳,可以逐步改善神经系统。这是因为,通过意念和呼吸与动作的配合,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完善,使人体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得到协调,对精神创伤神经类疾病,如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等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次,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扩大肺活量。太极拳动作舒展,全身肌肉放松,使心脏得到充足供血,但又不会加快心律、加重心脏的负担。缓慢、细长、均匀的腹式呼吸,使人体肺部的氧气充足,肠胃得到蠕动和锻炼,从而增强消化和排泄机能,所以,对心脏病、肺病、胃病、便秘、痔疮等有防治作用。再者,打太极拳还可以提高人的平衡能力,防止骨质疏松。这主要是,常常练太极拳的人,一条腿支撑了全身的重量,腿部受力增加,骨质的含钙量也会跟着增加,骨骼就变得更坚固了。除此之外,练太极拳还有健美的作用。这原由在于,太极拳的顶悬,沉肩坠肘,含胸拨背,松腹开胯,等身法要求,加上在练习时的腰部旋转,使全身肌肉得到充分锻炼,保持良好的体型。常练太极拳,对免疫力的提升,降低血糖,延缓衰老都有积极的作用。
神奇的太极拳,先人经过长时间的修炼,集百家之长,与自然科学融为一体,连绵不断,时代相传,使后人受益匪浅,真乃东方文化之瑰宝。而今倍受国内、国外人士的关注和青睐。当今影视巨星李连杰先生在今年暑假开课演讲会上,也强力呼吁,将太极功夫推向世界,太极推手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并加以发扬光大,使世界人民都从中得到裨益。在此,我也殷切地希望,无论是中老年人,还是青少年,无论是先生还是女士,早日加入太极拳的演练队伍之中,你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少年智慧超群,青年朝气蓬勃,女士容颜美貌,老年人焕发青春,早参与,多锻炼,有益无弊,享受终生。

作者:太极人 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