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这系列文章前,我再度拜读了邱国鹭前辈的《投资中最简单的事》,并结合了自身的投资实践体会,整理出了一套完全可用于实战的投资体系。所以尽管这次的文章不会像分析冯柳那样有较多的个股逻辑,但是从含金量而言应该会更高——这套体系框架学习掌握后是可以直接用在投资和投研中的。 其实这样的投资体系放到知识付费平台上定个几千的价格我觉得完全没问题,交给那些搞股票教学培训的,以此为蓝本课件足可以开发三十节大课了。但是之前的“冯柳篇”给的起点太高,我也很感谢各位朋友的捧场,只好写出更有干货的内容才算对得住各位了。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作为开篇,先不涉及具体的方法,首先来简单了解下邱国鹭生平事迹和投资体系。 1. 邱国鹭其人邱国鹭,1992年左右投身股市,1999年左右进入基金行业成为职业投资人,是我国目前仍在活跃的职业投资人中资历最老的那一小撮人之一,其职业经历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992年,入市懵懂,靠认购证挣到第一桶金(牛逼的人很早就开始牛逼了,彼时的邱国鹭尚是个高中生); 1999年-2004年,初入职场,在韦奇资本五年成为合伙人,树立价投理念; 2005年-2008年,创业设立奥泰尔领航者对冲基金,产生平台型私募构想; 2008年-2014年,入职南方基金,作为投研负责人,2010年开始管理光大2号; 2015年至今,创立高毅资产,与一众明星基金经理一起做一些“有意思的事”。 (图为邱国鹭管理基金的净值) 邱国鹭的投资履历涉猎丰富。既走过野路子,也搞过学院派;既经历过上世纪90年代股票认购证的野蛮生长时期,也经历过1999年美国纳斯达克科技股泡沫的疯狂与幻灭;既参与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华尔街的崩溃,也参与过2015年股灾的破碎。 其实国内素来就有该学巴菲特,还是该学徐翔的争辩。 金融圈的鄙视链在我国更是拧成了一团麻。2017年蓝筹白马股行情以前,价投在我国散户范围内是没有被广泛认可和接受的,超短投机派“瞧不起”搞价投的,认为他们书呆子、刻板教条、做价投赚的慢、死脑筋、不符合我国的特色国情;同样价投派也不怎么“看得上”搞超短的,认为这就是赌博、市场不成熟的产物、只会猛拉猛干然后收割韭菜。 我想邱国鹭先生是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了。 投资理念上,他父亲是我母校教金融的教授,家学渊源,从小就被熏陶价投观念,偏偏为人又胆大,初入股市就敢鼓捣“认购证”,假使他开个敢死队,估计也是徐翔那样的“总舵主”(1992年认购证最早出现在上海,当时几乎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它是废纸,有经历过那时候的老前辈告诉我说他们是连夜拎着一袋借来租来的身份证去买几袋子的认购证。之后认购证出现在厦门时,大家已经都知道这玩意儿能挣钱了,只有最开始就加入认购证购买大军的人才有赚头,几天后才买的人基本都亏了底儿掉,当时的邱国鹭敢玩还赚了钱,可以说既有魄力又有能力了)。 投资规模上,他既做过小型对冲基金,也做过美国的中型资管公司,还做过2800亿的大型公募基金,也算是“过尽千帆”了。 他的投资哲学融合中西,既有西方价值投资的坚守,也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改良,追求化繁为简,通过“把握最简单的事,把不能把握的复杂因素留给运气和概率”,堪称是“投资的极简主义”。 2. 投资体系和冯柳前辈不同,冯柳前辈的投资理念多见于其在TGB等股票论坛上的言论,并没有完整的成系统的著作传世,且由于其思想的道家元素,因此难懂难学,此外我们之前也做过分析,冯柳的投资思想是“买差生”的策略,通常在极度左侧买入,对于初学者而言是很难模仿的(我的模式与之类似,但说实话对心理素质要求很高,在那种极端左侧下,想相信自己的认为其能反转的判断是很困难的事情)。 而邱国鹭的投资思想更多偏向于“优等生”策略,是“玄门正宗功夫”,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学,容易接受,其思想基本都见于《投资中最简单的事一书》,比较体系化。 通过对投资的化繁为简,邱国鹭把投资归纳为三个基本问题——“如果把我过去十几年的投资分析方法做一个简单的概括,最根本的就是要回答三个问题:为什么认为一家公司便宜,为什么认为一家公司好,以及为什么要现在买。” 也即是:估值、公司品质(包括行业和公司)和选时问题。 在这三个问题中,邱国鹭认为估值最好学,因为其最接近科学(目前的大多数商学院教授的课程内容也基本都是各种各样的估值法和如何构建估值模型),而选时是最接近艺术的,可以意会却不能言传,不存在普遍有效的指标来辅助判断。 我准备以这三个问题为基础,分别写估值篇、行业篇、公司篇和选时篇。 对于估值问题,邱国鹭的思路是“通过同业横比和历史纵比,加上市值与未来成长空间比,在显著低估时买入。” 这句话里包含了三个估值路径:和行业内比较、和自身的历史表现比较、和未来的成长预期比较。这部分我们在估值篇中会结合绝对估值法和相对估值法(包括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等常用估值指标)来详细阐述。 对于行业问题,邱国鹭认为选择一个好行业是挑选一家好公司的前提,而作为一个强调配置的基金经理,其人对“行业分析”的重视程度更在“公司分析”之上。 那么怎样算是一个“好行业”呢?一看竞争格局,格局是否良性、竞争是否激烈、公司在其中的定价权和地位如何;二看行业阶段,是新兴期、成熟期还是衰退期;三看领先者,行业领先者美誉度、售价、网络服务效应、先发者优势等。这部分我将在行业篇中结合波特五力模型来详细论述。 对于公司问题,邱国鹭认为分析公司品质的核心在于“这是不是一门好生意,有没有定价权,是不是一门容易赚钱的生意”。 这涉及到三个分析角度,分别是公司所处行业的商业模式、公司的话语权和公司的长期经济特征。关于这点我会在公司篇中结合杜邦分析模型来讲清楚这个问题。 对于时机问题,尽管这部分贴近艺术,难以量化,却依然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辅助我们去找大顶和大底。邱国鹭提出了三种思路,分别是: 看估值、根据各种指标之间的领先和滞后关系判断、通过市场情绪和逆向思考进行分析。这部分内容我会在时机篇中结合自身的判断大顶和大底的经验来和大家分享对选时的一些看法。 以上就是这次复盘投资大师系列·邱国鹭篇我计划分享的主要内容,大体的框架思维导图请查收: 本文作为这一卷的开篇,我们简单介绍了邱国鹭其人,并拆解了他的投资体系。下一篇文章中我会具体分享估值方面的内容。 ![]() |
|
来自: chunruoshui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