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家人编修族谱必看的“教科书”

 舒溪河畔 2019-10-28

 3月18日

徐姓家谱四议

徐建华

一、徐姓家谱最早修于何时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录家族历史和家庭世系繁衍与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大约产生于夏王朝。家谱在唐代以前,由于具备证明血缘身份,以利选官和适应门阀制度中婚姻与社会交往等政治方面的功能,因此,得到了政府的普遍重视。政府设置了专门的“谱局”、“谱库”一类机构,专门负责编制和收藏、管理各类家谱。宋朝以后,家谱的政治作用削弱,但记录家庭历史,纯洁家族血统,团结、约束家族成员,教育家族后人,增进家族成员的荣誉感、向心力和归属感,以及提高本家族在社会生活中的声望、地位的作用增强。除了皇帝的家谱一一玉牒为政府所修、政府收藏之外,宋代以后的家谱均由私人修纂,政府不再干预,也不负责收藏、保管。纂修家谱就成了各家族自己的事。当然,由于家庭是社会统治的基础,家族稳定,社会就容易安定。因此,政府对各家族建家庙、修家谱之类能够加强家庭内部团结的事情大都还是采取支持和鼓励的态度。历代玉牒的修纂,也起了间接倡导的作用。

在现存的各徐姓家谱中,能够见到修谱记录最早的是隋代。据《新安徐氏宗谱》中保留了一份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修《氏族谱》时主修者高士廉给隋炀帝的奏折。奏折里提到,为编《氏族志》,隋炀帝曾下诏“九州百郡仕贵赍先世谱状投上秘阁,品为四海大姓,”于是,时任尚宝丞的“徐宇等投进谱状”。这儿的谱状,是家谱的一种简单形式,大约只有世系。但由此也可看到,徐姓在隋代,即已有简单家谱编成。

当然,如果算上东晋至南朝期间所编的《十八州百一十六郡谱》、《百家谱》、《十八州谱》、《新集诸州谱》等州郡谱和总谱中必然会收入相关徐姓的谱系资料,则有关徐姓修谱的历史会更早。所惜者是这些珍贵的谱牒资料早已亡佚,上体情况已不可知,我们如今只能加以如此推测了。

唐朝初年,唐太宗命高士谦纂修《氏族志》,列徐姓为上等姓氏。一如南宋间陈过庭在《徐氏族谱叙》中所言:“传之唐之太宗,奏天下谱牒,退新门、进旧望,左膏梁、右寒微,合193姓,1891家,而徐氏亦与首称焉。”既然列入上等家庭,其中必有徐姓家谱资料无疑。

到了唐代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大约武则天又想再修一部《氏族志》之类通谱,下诏“在廷臣僚,属四海望族,令行具先世名公世卿为官得姓之由,各宜采摭来上,俾下有司辑成家谱,以传将来。”即是命百官报送家谱,殿中侍御史徐有功、左补阙侍中徐有业遵旨,“进先世名臣宗谱。”此处的“宗谱”,大约比前世的“谱状”要详尽一点吧。在唐朝的其他官修谱书中,也都应有徐姓家谱资料存在。

另外,据《延寿徐氏族谱》介绍,早在唐昭宗光化二年(899) ,本家族即已修谱。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徐姓即已有修谱行为,正式修谱不会晚于隋代,到了唐朝,徐姓各家族修谱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行为。

二、徐姓家谱的续修

家谱修成后,为了保证家族血缘延续的完整记载,都必须在一定时间内续修。至于家谱应多长时间续修一次,各家族基本上没有统一规定,大致处于自发状态。如清代玉牒,规定10年一修。民间家谱,有规定10年、15年、30年、60年,最多到三世,即90年一修的。然后,虽然各家族有所规定,但由于战乱、兵燹、瘟疫及自然灾害等外在原因,再加上家庭自身的迁徙、人才、经费、资料和对家谱作用认识等家族内部原因,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续修的家族并不多见,至多是在一定时间段内按规定续修,即使连家族稳定性最强的孔氏家族也不能例外。

徐姓家庭的谱书续修,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正常。除徽州徐姓一家族规定60年一修比较特殊之外,一般都没那么长。

在现存徐氏家谱中,《小留徐氏宗谱》十二卷,共连续修过十一次,此谱亦名《小留徐氏九修宗谱》, 分别为明英宗正统十年( 1445年 )、穆宗隆庆四年( 1570 年),清圣祖康熙十七年( 1678 年)、世宗雍正二年   ( 1724年 )、高宗乾隆三十二年( 1767年 )、宣宗道光十一年  ( 1831年 )、文宗咸丰九年 ( 1724 年)、德宗光绪二年( 1876 年)、溥仪宣统三年( 1911年 ),由于谱中有北宋哲宗元符三年( 1100年 )、元顺帝至正二年(1342年 )两篇旧序,故这个徐姓家族连续所修家谱当在11次。此外,《姚江徐氏宗谱》从万历年间至民国五年,共十修,再加上宋代旧序,可见也有十几修。徐姓修谱频率最高的当数《云阳徐氏族谱》,从明神宗万历十一年( 1583 )至民国十五年( 1926 ) ,343年间,共十三修,每次修谱的间隔分别为:15年、30年、34年、40年、35年、41年、28年、19年、31年、17年、31年、22年。这种修谱频率和修谱次数在其他家族中是不多见的。

三、徐姓家谱的现存数量

徐姓家谱保存到如今的到底有多少, 至今尚未无见到相关统计, 具体数字尚无可考。不过,根据现有的几部大型目录和相关图书馆的收藏记载,我们还是可以做一个大致推断的。

据《中国家谱综合目录》、《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和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家谱资料研究中心的《中国家谱目录》记载,留传至今的各类徐姓家谱共789种,其中上海图书馆收藏有326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家谱资料研究中心收藏63种。需要注意的是,这三部目录的记载略有重复,准确数目没有这么多。但这仅仅是见于这三部目录中,这三部目录之外的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87种,美国犹他家谱学会收藏67种,南开大学图书馆收藏12种。其余相关目录没有载的公私所藏决不会少于千种。粗略地估计一下,留传至今的徐姓家谱不会少于二千种。其版本多为明清以后,近、现代所修也占有相当比例。但具体数目到底多少,只能有待于上海图书馆所编《中国家谱总目》修成后,方才能有一个大致准确的数目。

四、徐姓修谱的指导原则

从现存笔者所能见到的徐姓家谱来看,徐姓对于家谱的修纂是很认真的。这从《泾川徐氏宗谱》中的“修谱十十乐”文即可看出端倪。

“一不宜语言造次,妄议大典;二不宜学识不广,担当重任;三不宜耗糜公费,优洲以待;四不宜漫施笔墨,僭列笔端;五不宜评论人品;瑕瑜莫掩;六不宜越分兼营,气力枉用;七不宜劝勉过激,多生畏忌;八不宜时俗不从,性成固执;九不宜思虑寡当,贻诮老成;十不宜口是心非,负疚永夜。何莫非获之处。

至如继绍久远,以崇祖德,一乐也;联集繁众,以笃宗谊,二乐也;尊卑序,行派正,三乐也;忠义著,善良表,四乐也;追溯幽踪,考述隐迹,五乐也;庙宇因之以整,坟茔因之以清,六乐也;同祖各迁之地,得分晰而明也,七乐也;不经谋面之人,得常常亲见之,八乐也;同族之善者知之,其不善者亦知之,九乐也;虚生一世,籍手一时,十乐也。并不妨互勘之,互白之,是亦经其事者所不敢自欺。”

有关徐姓家谱的编纂原则和要求,我们还可以从以下这两部家谱的凡例看个大概。这两部家谱分别为:《洞庭南徐徐氏家谱》,乾隆四十年修,《徐氏宗谱》,光绪十九年修。两部谱不是一个家族,不在一个地区,相差二百多年。因而,在内容、范围与侧重点方面,存在许多不一致之处。其中《徐氏宗谱》更加详尽,除具有一般意义上得凡例之外,还有详加说明凡例内容的“宗谱规条”,使人一目了然。

《洞庭南徐徐氏宗谱》凡例

一溯源流   吾族自汴河公南渡以后,三世祖文中公,始居西洞庭绿石山之麓,为南徐里迁山之祖,传至今日,已二十五世,宗谱旧例,凡无嗣者书止,远徙者书地,后埠洞山两支,同在山中,犹可备书,至其他乡远省,迢隔数千里之外,音问未通者,第书其始迁者之讳,以俟后日归宗之时,有据可考也。

一定宗支   自始祖而下,为昭为穆,绘图挂线,六世为一图,在兄弟行者,平列一格,在子侄者,循其世次,列名于下,从长支以及旁支,各有次序,六世叙毕,乃复起一图,首尾相接,其法如前。

一详世系   仿史记,诸侯年表之式,大书其讳,下注字号、排行、履历、爵位,配某氏,生几子,五世为一表,先长后幼,顺叙既毕,乃另列一表,而表之顶上,注明某支某公之子,又于页旁书其世数,庶展卷了然,不费检查。

一重继嗣    本人无子嗣,以兄弟之子,礼也,若兄弟亦无子,则当立近支,应继之子,庶宗祧不紊,至于螟蛉赘婿,概不入谱,盖非种必锄,礼固然耳。

一修谱牒   古人论谱,定为三十年一修,但必经始于平时,乃能精详于临事,每岁春祭之日,子孙群集,各房录其生死之数,令值祭者,收藏于笥,岁终汇成草谱一册,然后修谱之岁,可以据草直书,无事访求。

一定讳字   吾宗自汴河公而下,讳字俱有行次,但历世既远,恐有讳字雷同之患,今拟二十字,自二十世为始,凡子孙命名,咸当昭字挨次,不相搀越,庶行辈分明,称呼亦便矣,其字曰:树德承其志,明伦怀正扬,邦安纯佩敬,宗永绍廷光。

一重宗祠   祭之为义,所以报本追远,故徽国家礼,涑水书仪,皆重建祠之事。吾族幸,今祠宇新成,尤当储积公赀,预备异日修葺之费,庶可永重久远。

一重祖茔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祖宗墓域,尤魂魄栖藏之所,不可忽略。故吾族谱牒,举凡各处祖茔,自本支远派,以及无后之坟,概为绘图,详载无遗,庶使祭扫有主,永无湮没侵占之祸。

一重谱系    吾族自迁山以来,椒衍瓞绵,日新月盛,非祖宗种德宏深,曷克臻此,承修饮水思源,窃念敦本收族,莫先乎谱。故今年之春,与伯叔昆弟之同志者,博搜详考,重加纂辑。凡吾同宗,各宜宝而藏之,慎毋亵污遗失,可也。

一重忠孝   节列纲常伦理,乃天地之常经,生人之大本,不可须臾离者也,吾族凡有忠臣、孝子、烈母、节妇,一切立传表扬,上以发潜德之幽光,下以树后来之模范,扶翼世教,培植人纪,莫大于是,非徒为美观而已也,后世嗣孙,尚其凛之。

乾隆四十年十有一月

二十二世孙承修百拜谨识

《徐氏宗谱》凡例

吾家本嬴姓后,伯益公子若木公,受封于徐,因以为氏,兹并此而图之,虽似嫌太辽远,然实重本故也。

一是谱以得姓伯益公为始祖,至陈尚书孝穆公止,为十图,又于孝穆公始,至迁祖鼎臣公,辈分为十三派,清其源也。

一立谱之法,近祖必宗欧、苏,盖系定于苏氏,世有可考,表定于欧氏,事有可稽。然而士农各业,或有倦于翻阅者,敬案历传家乘,系有并图,俾后世之续修,一览了然,易于为力也。

一表之履历、字号必书,重见闻也,官爵必书,重名器也,娶妻必书,重所出也,而女之适于他姓,或贞节可旌,或封赠可表,间或书之,其余不能遍及者,限于地也。

一是谱汇修,通同常郡合族尊长,遍告各支宗彦,谨按孝穆公第十六传,鼎臣公辈十三派近宗,会辑成帙,以成大观。

一领谱字号,按立字号印纪次序,编刊某支、某世、某名、某字收领珍藏,他人不得溷移,以杜冒认宗支之弊,关系非轻,不得不慎也。

一家谱必十年一修,宗支既备,后来易举,然必择子孙之贤明有才干者,使督成其事,又必须宗族齐力一心,勿得从旁掣肘及所托匪人,致招物议也。

一旧例子孙冠婚之后,方入谱系,然今则襁褓皆书,望后来繁衍昌大也。

一历朝诰命甚蕃,无力镌备龙板,只以直书编入。

一各处像赞、文章,难以枚举,今不过只存近宗要考等集略,见祖宗一体之盛意。

宗 谱 规 条

一忠臣名宦,孝子慈孙,贞女节妇,凡邀旌奖者,宜垂家乘,其有嘉旨懿行、潜德幽光者,亦当采而轭之,以昭后世。

一书法仿庐陵欧阳氏,五世一行,蝉联而下,名书于纲,字书于目,次详所出,与行辈及官爵、封赠、生卒年月、葬地,并妻室所出,女适某氏,亦得附书。

一谱中凡有以侄嗣立伯叔为后者,于本生父名下仍书名嗣,父名下仍书嗣子某,有两子者,以一子归本生父,使宗支不至断续,没者庶无不嗣,忽诸之痛世,表中凡某人子,例书字,无字者则书名,嗣孙者空一格,注明嗣孙某,俾得世次不紊也。

一修谱最重宗支,凡徙居他邑及远方者,必载明始迁之祖,以免遗忘,以释疑似。

一世表中有出继外姓者,表中仍书其名,倘归宗时,有所考据,或父继外姓,子仍归宗,嗣与伯叔为后者,父只书名,不载生卒、妻室,略异姓也,子则备书,详本支也,此亦别嫌,明微之一端也。

一谱为通族公书,体例不可不严,二三岁注明早殇,僧道注明出家某庙某寺,螟蛉不上谱,随母义子不上谱,赘婿不上谱,倘若开一线之门,必须预先通同公议,书明注出本姓,庶几皆有考据也。

一局中诸人,耳目难周,惟在纂稿者细心,采访者实力,确有根据,方可修入,若异姓改名,冒为同族,理宜釐剔,是在本支亲自校对,果无差论,方可付诸     。

一吾族人群聚州处,不难采访,如有远处异乡,近宗子孙,倘有遗漏,一时不能修入者,后开补遗一门,亦可增入,庶不愧敬宗收族之义也。

一宜邑北三十里寺,桥北徐氏自景贤公由梅林移徙,数百余年,椒衍瓜绵,子孙蕃昌,兹特溯源大宗,稍别近派,而于本支,则加详云。

通过这两个凡例,我们可以基本了解到徐姓各家族修纂家谱的指导原则、收系范围、入谱条件等,可以了解到一个家庭推崇什么、摒弃什么。最重要的是能够了解到徐姓各家族对祖宗的尊崇、血缘的重视、谱系的认真,包括对家谱本身的看重。从中,我们大致可以感受到徐姓子孙对先人、对祖宗、对神灵、对封建伦理的敬畏与信奉,亦可帮助理解徐姓宗族文化的内涵与精义。

徐姓各家族均是一个宽容和充满同情心的家庭。反映在家谱中,对于一些已经客观存在而又为别的姓氏家谱所不能容忍或入谱的内容,如养子、僧道、妻父等,在某些徐姓家谱中都能够被记录。如前文《徐氏宗谱》规条中,即有族人出家为僧道,可注明出家某庙某寺,这种僧道可入谱,是笔者所仅见,也只有在徐姓家族中能有这种涵量。其他如《兹南徐氏宗谱》、《月湖徐氏宗谱》,或直接收录,或辟专章收录族内养子。《新何徐氏宗谱》不仅收录养子,还收录妻父之名,理由是:“娶妻必载妻父之名,以女子不出名,故详其所生也。”在《稠泉徐氏五修族谱》最后,还专设“生生录”、“纪生录”两部分,以随时记录家族中出生或故去的人物,这在别的家谱中也是不多见的。

本文作者为天津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系教授,著有《中华姓氏通史·徐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