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天不用手机,你受得了吗?

 轻风的起点 2019-10-28

 科技有温度。 

夜已深了,明明困到抬不起眼皮,但还是舍不得放下手机,坚持在睡前刷完了最后一条朋友圈,这大概是每个人都有过的经历。

对于16岁的韩国女生Yoo Chae-rin来说,她对手机的依赖更是超越了绝大多数人,通常,她每天会把13个小时花在自己的手机上。

由于长期沉溺于虚拟世界,Yoo Chae-rin在现实环境中时常表现得木讷、麻木。“现实感缺失”,迫使她不得不选择接受治疗——送入“戒毒所”戒手机瘾,在这期间,她在12天内不能玩手机。

 韩国的“灰姑娘法” 

过度使用手机引发健康问题,Yoo Chae-rin并不是个例。

韩国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超过98%的韩国青少年(10至19岁)都在使用手机,其中有约三成韩国青少年被定为“过度依赖手机”,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健康问题。

为此,今年,韩国性别平等和家庭委员会在全国开办了16个手机成瘾治疗营,共收治了约400名中学生。

韩国网瘾问题历来已久。早在2007年,韩国便开设网瘾治疗中心,并于2015年起扩展到智能手机成瘾治疗。

韩国国会在2011年通过“灰姑娘法”,要求在子夜12时至清晨6时之间对未成年人网游强制性断网。

在绿树成荫(手机成瘾治疗营地)里,除了需要缴纳10万韩元(折合人民币约600元)的伙食费以外,营员不需要再缴纳额外费用。在为期12天的营员活动中,营员会体验寻宝游戏的乐趣;参加手工艺品活动和体育比赛;参加面对面交流活动,讨论手机使用情况;入睡前,他们还需要进行30分钟的冥想。

营员的负责老师和父母,对治疗营的功效寄予厚望。

“在头几天,这些少年的脸上都充满了‘痛苦的表情’。”营地负责人尹秀贤说,“但从第三天起,你就能看到他们的变化。他们变得喜欢和朋友出去玩。”

营员的父母,在墙上的“鼓励树”上留下鼓舞的话,盼望着子女能有所改变。

 任何人都会成为“瘾君子” 

因为杨永信和他的网瘾戒除中心,中国人对网瘾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因此韩国女孩的遭遇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在微博#韩国年轻人去戒毒所戒手机#的话题下面,国内网友各抒己见。

有人认为治疗营行之有效,提出自己也需要治疗,也有人认为手机依赖是普遍现象,其实并不局限于青少年。

统计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一年前就做过一份手机使用时长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全球超过半数的人每天累计在手机上投入5个小时,而26%的人,每天玩手机的时间超过7个小时。

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博士亚当·奥尔特在《欲罢不能: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一书中,以大量科学研究为基础,向大众揭示了一个细思极恐的真相:任何人都会成为“瘾君子”,而行为上瘾也许正在消磨殆尽你的自律。

 多巴胺决定“行为上瘾” 

在生物学家看来,人类的情绪体验,对应到生物化学层次,就是一些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复杂反应。

凡是让我们上瘾的东西,都有一定的成瘾模式,让我们一步步走上行为上瘾之路。

其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就是大脑分泌的多巴胺,它能让人产生愉悦感。而电子消费产品上的很多交互细节,都可以让人们大脑中的多巴胺激增,从而出现“行为上瘾”的现象。

无论是社交平台上的点赞、小红点,还是资讯软件上让人应接不暇的推送和信息流,或者是游戏里悦耳的声效、金币。有人认为,这些设计堪称这一代人的可卡因,能够让人在不经意间沉迷上瘾。

“每当有人给你的照片点赞或评论的时候,你便会获得一次‘多巴胺’所带来的满足感。”Facebook创始人之一Sean Parker曾在2017年向公众表示,他们为了维持用户的忠诚度,充分利用了人性的弱点。

早前Twitter创始人Jack Dorsey也表示,如果可以重来,他会把点赞的功能删掉,因为这项功能并没有给互联网带来什么积极健康的贡献。

产品的创造者都知道自己正在做一种危险的东西,乔布斯曾对《纽约时报》说过,他从来不会让自己的孩子使用iPad。Twitter创始人也没有给两个儿子买过平板电脑;游戏设计师对“魔兽世界”避之不及;硅谷巨头们根本不让自己的孩子靠近电子设备……

在下意识想看手机的时候,你会怎么做?顺应大脑的机制?还是先感受情绪,对大脑进行训练,让自己从恶性循环中跳脱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