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硕诚 | 很少和自己相处的人,是无法真正了解自己的

 为什么73 2019-10-28
杨硕诚 正安文化北京 今天

 前言 

从把握眼前这一秒开始,

选择活在当下的态度,

锻炼与自己相处的能力,

并去思考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为未来的自己,

培养出面对世界的心态和能力。


就是在懊悔过去

现代人不是在担忧未来

大多数现代人总是感觉很累,有时候一天没干什么也会觉得提不起气,很虚。一位相熟的中医好友跟我半开玩笑地说,现在来的病人大多是虚症,很少有实症,都得补气,想办法把病人的阳气提起来,就能解决一大半问题了。

为什么会虚呢?因为我们耗神太多了,头脑停不下来,我们往往没有能力把每一件当下的事情处理好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你有一百分的心力,一天要处理一百件事情,那么每件事情就只能分配到一分的心力。但如果你只有一件事情需要去做,那么这一件事情就能分配到一百分的心力。

或许有些同学会说,没办法,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对,现代人要处理的事情确实比古人要多很多。但说实话,大部分现代人的心力并不是花在直接处理事情上,而是花在无谓的消耗上,也就是提早担忧、想象还没来到眼前的事情,或者一直在后悔为什么刚刚没把事情弄好。

所以如果我们有办法养成一种习惯,让无谓消耗的心力部分减少,那么就能够把这些储存下来的心力,真正用在面对当下正处理的事情上,这样就会成为良性循环。

只要来到眼前的事情专心很快处理完,处理完之后就不再挂心。有新的事情来,再继续处理眼前的事情,这样便会在过程中发觉乐趣。久而久之,新的习惯就能自动运转了。

不是技巧而是态度

活在当下

其实很多改变并不需要很用力,只是扭转一种习惯而已。简单来说,一切都是由眼前这一秒组成的,所以一个人只要有办法把心力放回当下的这一秒,那从这一刻开始就有机会在下一秒仍然活在当下。

如果一个人有办法养成三分钟内念念分明的习惯,他就有可能三十分钟念念分明在当下,三小时念念分明在当下,慢慢有可能三天都念念分明在当下,直到三个月、甚至三年。因为不管是三十年、三年、三个月、三天、三小时、三分钟,都是由一秒组成的。

所以关键是:不要再去纠缠上一秒,它已经发生,你已经无能为力了。而下一秒还没有到,你也不用提早替它担忧。你唯一能够做的是这一秒真正跟自己在一起。

这并不是说你不能计划未来,但在计划未来的时候,要跟正在计划未来的当下那一秒在一起;也并不是说你不能整理过去,同样在整理过去的时候,就要跟整理过去的当下这一秒在一起。

活在当下,其实不是一个技巧的问题,而是一种态度,也就是“我决定要这么做了!”的决心。

多鼓励自己

不要一直背负着过去

那心念跑掉有没有关系?没关系的!你都已经跑掉那么多年了,再跑掉个几秒、几分钟、几小时有什么关系!我们大多都不太会鼓励自己,老是看到自己的缺点,苛责自己做不到。要养成鼓励自己的习惯,这就跟对待小朋友是一个道理,要正确地多鼓励自己。

如果发现自己能够做到三秒钟活在当下,就要给自己奖励;如果能够做到三分钟,就要请自己吃一次大餐;如果你突然发觉好像有蛮多时间都挺清醒、清明的,就应该犒劳自己,放假去旅游一下。

不要老是挑剔自己“我怎么刚刚又昏沉了”或者“我怎么刚刚又没有觉?”这种方式会形成很大压力。我们身处现代社会,每天已经有很多事情在分散我们的精力了,如果又给自己新添烦恼,这不是一件很傻的事情吗?

我们进行禅修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自己,而不是为了要来责备自己、虐待自己。所以我感觉能够过上禅修生活的第一步,是把对待自己的方式改一下。要善待自己,多鼓励自己,多看到自己好的地方。

我们并不是不知道自己存有不足,但是你身上的那些缺点,它们不是今天突然发生的,不用一直背着过去的你在身上,现在能做并应该做的是:为未来的你,创造一个更好的修行环境与修行心境。

自己想要什么吗?

你真的清楚

以前,我曾经对学习禅修设定过一些目标、方向,现在感觉那些在年轻时希望通过学习禅修所获得的东西,基本上都得到了。可是得到的方法却不是用以前认为的方法,恰恰是放弃了以前惯有的方式之后,才获得了想要得到的东西。

这听起来可能有些拗口,这就跟打坐是同一个道理。当我们闭上眼睛的时候,很多人都想要静下来,想要获得一个叫做“宁静”的东西,可是当你越想要静下来的时候,其实是越静不下来的。

因为你想静下来的本身就是一个不静的状态,就是处在一个心念躁动的状态,但这往往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得事物的习惯方法。

在人生中,我们通常认为必须积极进取、努力抓住,才能把希望获得的东西拿到手。可是如果从禅修的角度来观察世间后,会发现并非如此。

因为关键是我们为什么想要获得财富?为什么想要获得健康、友谊等等?在人有限的一生中,我们会花很多时间,创造很多机会,很努力地想要去获得这些东西,可是却不太知道到底为什么要获得它们

当我们花了很长一段时间,确实得到一些东西之后,在得到的那个瞬间,通常真有快乐、满足的感觉,可这种感觉大多不会持续很久。那就叫作“凡所难求皆绝好,一旦如意便平常”。

于是我们开始转换目标,有些人追逐完财富,就转换去追逐知识,等追逐完知识,就去追逐健康。但不管抓的内容是什么,他似乎永远无法满足。

大多数人很少深入地去思考,在这奔忙不止的一生中,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以及在那个“我想要”的背后,究竟是被什么推动着?

是无法了解自己的

很少和自己相处的人

在我看来,人对自己的了解是相当不够的。我们以为自己所需要的这些东西,往往都不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大部分是我们从小到大被暗示的产物。

我们的家庭、学校教育,会灌输或强制我们要追求什么。在社会上,当我们看到身边的人在争逐什么的时候也会被这个大环境影响,开始去抓取一些我们误以为需要的东西,可是当拿到手之后,马上就会发觉,那似乎不是我们真的想要的。

那到底我们要的是什么?这件事情很难用三言两语向大家讲清楚。但简要说,就是人需要获得一些东西来满足自身的存在和安全,这是一种错觉下的产物,也就是无明业习的产物。

因为我们无法停歇盲目地追求,所以我们把人生大部分的时间要不就花在对未来的幻想当中,要不就花在反悔、纠缠过去曾经历的事情上,所以我们没有办法真正做到:在这一刻,人在这里,心就在这里。

内心的不满足,造成我们很难停下脚步,跟这一刻的自己待在一起。既然很少跟这一刻的自己待在一起,你又怎么会了解自己呢?这就像陪伴孩子成长一样,如果没有跟自己的孩子在一起,你怎么会了解他呢?

现在很多爸爸妈妈,是透过书本了解孩子,透过网络文章了解孩子,透过学校的老师了解孩子,可是其实根本完全不了解孩子,因为他们没有时间跟孩子待在一起。同理可证,一个很少有时间跟自己待在一起的人,怎么会了解自己呢?

在一起的人是快乐的

有能力时刻跟自己

表面看来,我们每天都跟自己待在一起,可是这是真的吗?我相信如果每个人稍微想一下,都会发现一天中大多数的时间是人在此处,心却在远方。

所以我以前曾经说过,在学习禅修之后,大多数的时间都是跟自己在一起的。哪怕是在看电视,或者坐在院子里面发呆,或者看树、看天、看小鸟,又或者跟朋友聊天,我都在当下跟自己在一起,几乎没有浪费生命的每一刻。

很多人对于生活会有很多埋怨,总觉得有些心愿、志向还没有完成,总感到不满足。但是近些年来我不太有令我遗憾的事,因为虽然没有很伟大的成就,但是真的蛮快乐的,这其实并没有什么了不起,无非是停下奔忙的心罢了

留下什么财富呢?

你想给未来的自己

你现在的一切,都是由过去的你所留下来的。今天的你,就是继承了在此以前所有的你所留下的遗产,对于这些遗产,你已经没办法改变,但是你可以为明天的你留下更好的遗产,这是我们能够做到的。

那么我们要为明天的自己留下什么遗产呢?这是很关键的一点,值得我们好好深思一下。是为明天的自己留下更多钱吗?当然这挺好的,因为如果现在就把未来的钱都花掉了,那就得承受以后没有钱的苦。

所以为未来的自己留下一些物质财富,在禅修中叫作资粮、道粮,这是必须的。但我想应该不止如此吧?就像如果想要留给孩子遗产,让他未来能够过得好,你会留给自己的孩子什么呢?稍微会思考的人,都知道并不是留给孩子钱财他就能永世平安。

另外一个可能比留财富好一点的,就是留给孩子知识。但是知识一直在变化,有时候现在看似有用的知识,未来或许不见得那么有用。我以前读书的时候电脑才刚刚出现,那时候在学校学的是DOS系统,可出了学校没多久,Windows系统就出现了。

心态和能力才最重要

留下面对世界的

知识背后有一些东西,可能比知识本身更有用,更有办法长久地留在孩子身上,那是什么呢?我感觉为孩子留下面对世界的心态跟能力是更重要的。

首先是敢于面对,而不是以逃避、躲藏来建立他跟世界的关系。再来就是愿意放过自己,也放过他人。一个不愿意放过自己,也不愿意放过他人的人,这辈子注定不太快乐。

如果把孩子培养成在他的人生里只能有一百分,那么他人生中大多数的时间肯定是不快乐的。这并不是就让孩子散慢,而是让他虽然积极,但要知道有极限。要让他知道自己不是上帝,不可能决定所有的一切。

每个人相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是相当渺小的,可以尽自己的因缘,但是也要知道有很多东西不是自己所能控制,所以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事情都一百分。

也就是说要让孩子有一种慧根,有会开解自己的能力。如果一个人不会开解自己,他就不太会跟自己相处,不太会跟自己相处的人,就不太会跟他人相处。

你是喜欢跟一个心量、气量比较大的人当朋友,还是喜欢和一个处处苛求、凡事斤斤计较的人做朋友?其实我们都知道的,对不对?

除了留给孩子面对人生的态度之外,还要有面对生活的具体能力。光有态度却没有能力,这样的人生也不会太好。比如要有动手的能力,现在很多人没有动手能力,只会说不会做,想得比较快,可到了实际动手的时候却都做不了。

所以要培养孩子动手的能力,这并不是说他要有怎样具体的才能,但是他要有操作、做事的能力。另外不能太懒,要锻炼身体,要运动。

如果一个孩子不怕面对事情,愿意学习,愿意动手,愿意体谅自己,也愿意体谅他人,我感觉有这样心态和能力的孩子,不管未来遇到什么状况,他都能够活得很好。

同样的,留给自己的财产,不也就是这样吗?如果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让未来的自己拥有面对一切出现的状况都积极承担,不畏惧、不逃避,对于结果又能够随顺因缘接纳。然后在处理的过程中,能够放过自己,也能够放过别人,从而获得诸多善缘。

如果未来的你是这样的一个人,就不用太替自己担忧,那个“他”不一定能大富大贵,但至少此生不会太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