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很多人都理解错了《长恨歌》的主题,看看白居易本人怎么说的

 qiangk4kzk8us4 2019-10-28

白居易一生写了近三千首诗,《长恨歌》可谓他最为著名的诗作。但对于这首诗的主题一直存在争议,目前学界主要观点有三种:爱情说、讽喻说及双重主题说。学校里老师在讲授这首诗时,往往会采取双重主题说,因为这种说法最中庸,怎么都不会有太大偏差。但事实上,讽喻并不能成为所谓的“双重主题”之一。

笔者认为《长恨歌》的主题应为爱情,主要依据有两点:一是白居易本人对《长恨歌》的评价,二是《长恨歌》本身的叙事结构。

在写给好友元稹的《与元九书》中,白居易曾经这样感慨道:

今仆之诗,为人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至于讽喻者,意激而言质;闲适者,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

这段话大意是说自己看重的并非广受大家追捧的杂律诗和《长恨歌》,而是质直的讽喻诗和迂缓的闲适诗。“时之所重,仆之所轻”,这说明了白居易对本人作品的看法,同时亦表明了在《长恨歌》在白居易心目中并不属于讽喻诗。

通过分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亦不难发现这是一首以爱情为主题的感伤诗。从结构上来看,《长恨歌》可以分为三部分:一为开头到“尽日君王看不足”,二为“渔阳鼙鼓动地来”到“回看血泪相和流”,三为“黄埃散漫风萧索”到“此恨绵绵无绝期”。第一部分叙述的杨贵妃得宠,第二部分叙述的是安史之乱导致杨贵妃和唐玄宗天人两隔,许多人据此认为《长恨歌》的主题为“重色思倾国”。

但值得注意的是,前两部分加起来不过二十一行,不过全诗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长恨歌》的叙述重点在第三部分,即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上。此外,这首诗题为《长恨歌》,所恨为何,并非“重色思倾国”,而是不能长相厮守的绵绵无期之恨。因此,诗的结尾写道: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当然,笔者并不否认《长恨歌》中确有对杨贵妃专宠及安史之乱的反映,但这并不意味着《长恨歌》的主题就是“重色倾国”。换言之,那只是《长恨歌》的背景,而非着重描写的对象,因此所谓的“讽喻”并不能和“感伤爱情”一样并列为主题。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长恨歌》亦不是对历史事件的完全真实地再现,而是存在诸多浪漫的虚构之处。如“杨家有女初长成”便虚构了杨贵妃的生平,大家都知道杨贵妃被玄宗收入后宫之前可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有人或许会觉得这是对为避讳而采用的叙事策略,但如果避讳的话就没必要点名“杨家”了。

总之,《长恨歌》虽以历史上真实的李杨之恋为基础,但创作目的却并非是为了反映这段史实,而是为了歌颂人间之至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