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官敬 整改落实是主题教育重要举措之一,也是主题教育目标所在。把问题改好、改实,工作上去了、问题解决了、发展路子开了,群众利益自然能增进、地方经济社会自然能迈一步。但个别地方步子迈的太大,总想一口气吃成大胖子、一心求面面俱到,甚者犯了“强迫症”和“洁癖”,对任何问题都想在“三个月”整改到位,以求万事大吉、一劳永逸。 现实工作中,不乏少数地方把整改落实当成“千层饼”,大搞文字游戏和“纸上烧烤”,更有一些造词“创新”,弄得人云里雾里。有的不管是须长期抓好的问题,还是短期能够解决的问题,一律往整改要求时限里扔,让整改清单、台账看起来丰富多彩、饱满有料;有的不管是否为自身实际问题,只求“条数上”和“汇报时”看起来“深刻全面”,忽视客观性和科学性,硬塞收网,如强行提出所谓“8+x+y+z”对照整改硬要求,实则层层加码、级级分解的结果。 整改不能贪大求全,落实不能囫囵吞枣。一时能解决一个问题,只要坚持下去,日积跬步、滴水穿石,多些愚公精神和拉车意志,早晚能搬掉“问题泰山”。若急功近利、冒进求快、“放卫星”,不仅脱离实际、违背规律,也容易滋生形式主义等不良风气,到头只会浪费资源、戕害群众利益。 “千层饼太厚,只会撑肚子”。整改落实不切逻辑、层层加码,这里面有个别上级“攀比观”和“政绩观”不正的官僚主义味道。试想,一个响亮的口号拍脑袋提出来,没有去做深入的调查研究,也没有对各地各单位做深刻的摸底了解,只求“整得多”“改得大”,提出的“对照整改”与地方客观样貌走相变形就不足为怪了。拿着错误的整改清单去检验整改成效,只会得出错误的结果。因此,一个人摄入食物须量腹而食,一个地方对照整改也须量体裁衣、因地制宜。 当然,一棵树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地方都会有具体问题、特殊矛盾,对焦上上级整改精神,上级结合自身特殊性和矛盾性会有自选动作,这也无可非议。换而言之,整改落实难免要“加点料”,符合地方群众意愿“口味”。然这种做法必然是在充分调研和检视基础之上的,要走出办公室、理论课本和历史材料,走进群众和基层,坚持理论和实践结合、坚持群众路线等科学方法论,才能制定合理可行的对照整改办法。 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整改落实唯有握起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武器,才能推动整改、推进落实。相对应,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也是整改的任务之一。显然,把整改落实当“千层饼”的现象,就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特征表现。所以,要挤压整改落实里的水分和空气,让整改台账、问题清单充满干货和实在,不能加的料坚决不加、挡在门外,别让白费功夫、毫无营养的“千层饼”影响主题教育成色和成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