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雅研究 | 游憩休闲与运动:城市公园功能和发展考

 静初斋 2019-10-28

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从高速到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已开始由工业化时代向后工业化时代转变,国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休闲也从精英阶层的小众化走向了平民百姓的大众化,未来呈现井喷式发展。但我国目前的游憩运动休闲空间缺乏,游憩设施不足、休闲服务落后等,无法满足国民的基本运动游憩休闲需求,特别是城市公共空间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国民的运动游憩休闲质量。根据调查,影响其参加体育锻炼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缺乏场地设施”(13.0%)。可达性高、体力活动场地设施完善的城市公园是应对场地设施缺乏的理想选择之一。在现代生活方式下,体育活动对居民的健康具有显著的影响。我国2015年城市公园数量约为1.4万个,面积为38.4万公顷,平均每万人城市居民拥有0.3个公园,人均公园面积为8.3m2;而同期美国(人口数量最稠密的前100个城市)的城市公园约为2.2万个,面积为82万公顷,平均每万人城市居民拥有3.84个公园,人均公园面积为129.8m2。与成熟完善的美国城市公园系统相比,我国城市公园还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1游憩、运动与城市公园概述

1.1概念

游憩源于英语recreation,意思是“to refresh”恢复更新,含有“休养”和“娱乐”两层意思。游憩是个人或团体于闲暇时间从事的活动,包括被称为旅游、娱乐、运动、游戏以及某种程度上的文化等现象。游憩至少包含3个方面:从产业角度,游憩是广泛意义上的旅游;从地理角度,游憩是作为城市的一项基本功能,是在城市范围内(包括城市区、城市郊区,乃至城市附近周边区域)进行的活动,而区别于休闲的随意性;从行为心理角度,游憩是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统一体。另一方面,游憩过程又是一种能量生产、消耗和积蓄过程,游憩系统是城市社会能量储存与生产系统。游憩过程也是获取能量的过程,使游憩者有更充沛的精力、更丰富的知识、更健康的身体从事生产和创造性活动,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休闲是指在非劳动及非工作时间内以各种“玩”的方式求得身心的调节与放松,达到生命保健、体能恢复、身心愉悦的目的的一种业余生活。科学文明的休闲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能量的储蓄和释放,它包括对智能、体能的调节和生理、心理机能的锻炼,休闲是一种心灵的体验。休闲之事古已有之。休闲的一般意义指两方面:一是消除体力的疲劳;二是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将休闲上升到文化范畴则是指人的闲情所致,为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而处于的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一种生存状态或生命状态。
体育运动是在人类有意识地对自己身体素质的培养的各种活动。采取了各种走、跑、跳、投及舞蹈等多种形式的身体活动,这些活动就是人们通常称作的身体练习过程,包括竞技运动、娱乐体育、大众体育、医疗体育等。《“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到2030年经常参加锻炼人数要达到5.3亿,增加幅度超过1.5亿。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成人体力活动标准为每周不少于150分钟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或不少于75分钟的高强度体力活动,或等效时长的混合体力活动,2010年全球约有23%的成人无法达到推荐的体力活动标准。我国近日出台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相关文件,对于我国的大众体育运动提出了要求,要求城市公园提供“健康公共空间”服务功能。“健康中国建设”成为国家战略层面需要统筹解决的重大和长远问题。城市公园是人们进行休闲时间体育锻炼活动的重要建成环境,增加与优化可达性高、设施完善、免费或低收费的城市公园被认为是促进居民进行体力活动的有效途径。
目前,学术界对城市公园尚无统一的概念界定,不同时代对城市公园的概念界定有所不同,不同的学者对其界定也存在差异,有的强调城市公园的卫生环保意义,有的侧重其美育功能,也有的突出其综合功能、政治文化意义。城市公园是城市空间的一个重要场所,它既是城市生态景观,又是居民休闲的娱乐场所。城市公园包含以下几个内涵:首先,城市公园是城市公共绿地的一种类型;其次,城市公园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城市居民,但随着城市旅游的开展及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形成,城市公园将不再单一的服务于市民,也将服务于旅游者;再次,城市公园的主要功能是休闲、游憩、娱乐,而且随着城市自身的发展及市民、旅游者外在需求的拉动,城市公园将会增加更多的休闲、游憩、娱乐等主题的产品。城市公园作为一种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居民交际、约会、讨论的社交场所,已经成为城市普通居民生活的一种延伸,具有公民社会属性。
城市公园从产生至今,经历了几次大变革,从最初的田园风格模式到几何布局,到加入“娱乐设施”的实用主义设计,再到运动休闲观念的贯彻和露天场所体系的形成等,城市公园的功能内涵越来越丰富。城市公园能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也是城市文明和繁荣的标志。作为城市的主要公共开放空间,公园建设不仅是休闲传统的延续,更是城市文化的体现,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风格和精神气质,也反映着一个城市市民的心态、追求和品位。美国景观设计之父奥姆斯特德曾说过,公园是一件艺术品,随着岁月的积淀,公园会日益被注入文化底蕴。因此,城市公园既是群众游览休憩的场所,也是文化传播的空间;既是向群众进行精神文明教育、科学知识普及的园地,也是政府促进社会和谐、培育城市文化的重要资源。


1.2分类和功能

国际上的城市公园分类不同,美国城市公园的分类标准主要参照美国国家游憩与公园协会制定的“Park, Recreation,Open Space and Greenway Guidelines”(以下简称“NRPA指南”),但各城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自的城市公园分类体系。NRPA城市公园分类体系(以下简称“NRPA体系”) 将城市公园分为迷你公园(Mini-park)或口袋公园(Pocket Park)、邻里公园(Neighborhood Park)、社区公园(Community Park)、区域公园(Regional Park)、专类公园(Special Use Park)、学校公园(School Park)、自然保护区(Natural Resource Area/Preserve)、绿色廊道(Greenway)或公园路(Parkway)和私有游憩场地(Private Park/Recreation Facility)。参照服务水平标准、对应的公园面积和使用目的,并建议平均每千人至少应拥有2.53~4.25 hm2较完善的各类公园空间。其中,迷你公园、邻里公园、社区公园和区域公园是NRPA体系的核心类型,也是城市公园游憩、体育运动空间专项规划的重点。具体来说:
(1)迷你公园是公园系统中最小的公园类型,也叫口袋公园,面积一般不超过2hm2,主要服务400m范围内的城市居民,服务水平标准为每千人约0.1~0.2hm2。一般设置有游戏设施、长椅、野餐桌台和一定吸引力的景观;使用目的多为被动型休闲活动,以野餐、散步等为主,通常只设置儿童活动区和器械区,选择性设置健康步道,不宜开展组织性体力活动或社区群体活动。
(2)邻里公园是最普遍的公园类型,面积为2~8hm2,服务800m范围内的城市居民。从理念上看,邻里公园将丰富的游憩活动和设施集中在有限空间内,服务范围视周边居民密度和其他公园数量而定。一般一个邻里公园服务1~2万人,服务标准为每千人0.4~0.8 hm2;同时满足主动型体育活动和被动型休闲活动,适宜团队训练、比赛及公共空间游乐,不宜开展节庆活动或定期的大型活动。
(3)社区公园是涵盖功能最广泛的公园,有满足所有使用者的游憩需求和兴趣“一站式公园游憩中心”特点。服务范围超出一个甚至包含几个社区。公园尽可能多地提供各类设施和服务,满足不同年龄段使用者全天候使用需求。一般设置有大型设施,如大型室内健身中心或多功能运动综合体,并拥有自然风景和宽阔水面。公园面积为8~30 hm2,大约服务5~8万人,服务水平标准为每千人2~3.2 hm2;同时满足主动型、被动型及其他主被动混合类型的休闲活动。
(4)区域公园是面积最大的公园类型,一般选在建成区面积较大、对当地居民具有独特吸引力的地域。公园面积为20~100hm2,服务半径大约为驱车1小时内可达。公园内拥有大面积自然区域,多种交通可达。一般视场地条件提供相对特殊的游憩活动,如大型水上乐园或马术运动场。
我国城市公园分类标准核心参照绿地的功能和用途,以描述性用语为主,仅对个别类型公园服务水平标准及对应的公园绿化率作出辅助性说明,城市公园分类体系的导向性不明显。我国现今仍没有专门针对城市公园分类体系的指南或者法律法规,早期分类体系参照92版《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和《城市建设统计指标解释》,分别从设计和统计的角度对公园的类型进行划分,有明显局限性。现阶段主要参照2002年颁布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将绿地划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5大类,其中公园绿地按照其主要功能和内容,分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5个中类及11个小类。公园小类设置仍基本对应92版《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现行分类与早期并没有显著差异,仍然无法提供对应不同公园种类的合理明确的面积、服务半径、设施配置和风格特征等关键信息。


1.3功能

生态功能: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中最大的绿色生态斑块,城市中动植物资源最丰富之所在,在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降低辐射、杀菌、滞尘、防尘、防噪音、调节小气候、降温、防风引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被称为“城市的肺”、“城市氧吧”。城市公园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起着积极的、有效的作用,也是城市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
空间景观功能:城市公园是城市中最具自然特性场所,有大量绿化,是城市绿色软质景观,和城市灰色硬质景观形成鲜明对比,使城市景观得以软化。公园也是城市的主要景观所在,可重新组织构建城市景观,组合文化、历史、休闲要素,使城市重新焕发活力。因此,其在美化城市景观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甚至成为城市重要的节点、标志物。随着城市旅游的兴起,城市公园也起到了城市旅游中心或标志物的功能。
防灾减灾功能:城市公园由于具有大面积公共开放空间,还担负着防火、防灾、避难功能。在承担防灾、避难功能上显示了其强大作用,可作为地震发生时的避难地、火灾时隔火带、作救援直升飞机降落场地、救灾物资集散地、救灾人员驻扎地及临时医院所在地、灾民临时住所和倒塌建筑物临时堆放场。
美育功能:城市公园诞生始,就被赋予了美学意义。传统艺术、现代艺术的各种流派,融生态、文化、科学、艺术为一体,能更好的促进人类身心健康,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水平、社会行为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成为传播精神文明、科学知识和科研与宣传教育的重要场所。陶冶市民情操,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形成独特的大众文化和城市文化。
休闲游憩功能:城市公园是城市的起居空间,作为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场所,其活动空间、活动设施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大量户外活动,承担着满足城市居民休闲游憩活动需求的主要职能。
预留城市用地和公共设施之用:城市公园在短期内可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活动场所,在远期作为城市公共用地的公园大可以作为城市预留土地,为城市未来公共设施建设提供一定可能性,从而作为城市土地急需之用的主要预留用地。
带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公园作为城市主要绿色空间,在带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最显著的作用是能使其周遍地区的地价和不动产升值,吸引投资,推动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促进城市旅游业发展:旅游已日益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园已成为各大城市发展都市旅游业的主要部分。城市公园对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作用。
总之,城市公园在阻隔性质相互冲突的土地使用、降低人口密度、节制过度城市化发展、有机地组织城市空间和人的行为、改善交通、保护文物古迹、减少城市犯罪、增进社会交往、化解人情淡漠、提高市民意识、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功能和作用。


1.4意义

《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都强调,在推进城市建设中,应留出足够公共空间作为公园和运动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表现为“三高三少”:城镇化水平提高了,自然生态绿地少了;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了,人们体育运动锻炼的体力量少了;住房成套率水平提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少了。自然绿地少了需要以生态空间来弥补,体力劳动量少了需要以体育运动量来弥补,人员人际交往少了需要以增进交流交往的公共活动来弥补。总之,人民群众对环境、健康、休闲、游憩、运动和公共活动空间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了。把体育健身休闲和交流交往需求作为城市最重要的民生和公共服务,把宜居城市建设的重点聚焦到生态体育休闲游憩公园建设上,可达、可入、可亲近,使得广大市民可以在城市公园里运动、交友,享受健康、享受生活。城市公园成为富裕起来的人民群众生活的必需。
公园不仅惠及百姓,也重塑了城市。我国传统的城市形态以街巷体系为主导,沿街设店,顺巷布宅,公共活动空间只有庙宇和祠堂。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形态以生产为主导,强调功能分区,公共活动空间以街道和商业区为主,少量的成片绿地也是位于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的生态屏障,不具有可达性和可入性。我们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将公园体系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均衡分布的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重要节点,以沿路沿河绿化将城市绿地系统连为一体,锚固了城市形态,实现了市民公共活动空间从以商业街区为主到以生态体育休闲公园为主的切换。公园还是城市避灾场所、文化教育基地、步行交通的连接枢纽和提升城市价值的重要平台,是城市重要的功能性设施。无论是世界宜居城市温哥华,还是最繁华城市纽约,公园多、大中小成体系都是其共同特征。
公园不仅能影响一座城,也能改变一城人。我国新建的各类公园基本上涵盖生态、体育、休闲元素,兼顾群体和个体、年长和年幼不同层次群众的需求。这些老百姓家门口的公园,中老年人在这里健步、下棋、聊天、晒太阳,年轻人打篮球、踢足球,参与各类体育活动,孩子们滑滑梯、荡秋千、玩跷跷板、嬉戏游乐。各类体育、游憩、休闲组合也应运而生,人们的交往圈不断扩大,朋友不断增多,公民意识、规则意识不断增强,到公园成为最为欢迎、最为流行的生活方式。城市公园让城市更温暖、更包容、更温馨、更温情,改变着居民的体格和体质,以园化人,让农民工、农二代转化为城市人,改变性格和气质,符合公民社会建设。


2国外城市公园简史和案例启示

2.1 发展简史

中世纪之前的城市并不存在任何城市花园。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阿尔伯蒂首次提出了建造城市公共空间应该创造花园用于娱乐和休闲。此后,花园对提高城市和居住质量的重要性开始被人们所认识。近代城市公园萌芽于英国,诞生于19世纪初期,其出现是为应对当时日益突显的城市环境问题,发端和成熟于美国,1873年建成的纽约中央公园被认为是最早的近代城市公园,同时也是美国城市公园运动的起点。其后,逐渐发展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城市公园有两个源头:一个是贵族私家花园的公众化,另一个源头源于社区或村镇的公共场地,特别是教堂前的开放草地。19世纪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英国城市出现一系列人口密集、居住拥挤、环境恶劣、犯罪增多、疾病流行、生活贫困等社会问题,普通的城市居民对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和秩序井然的新型公共空间有着强烈的愿望,城市公园应运而生。城市公园作为大工业时代的产物,为工业化大生产所导致的城市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在当时,各国普遍认同城市公园所具有的价值,即保障公众健康、滋养道德精神、体现浪漫主义(社会思潮) 、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促使城市地价增值等。
1843年,英国利物浦市动用税收建造了公众可免费使用的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正式诞生,英国城市公园的建设引起世界其他国家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城市公园运动在美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各地的城市公园不断涌现,有效解决了许多城市问题,并影响了城市空间的发展。在英国,城市公园蓬勃发展。19世纪40年代后期,曼彻斯特也开始为创造一个美丽城市而行动,英国很多城市政府建造城市公园,至19世纪晚期,仅伦敦一地就有大量公园建成。从近代城市发展历程看,英国的城市公园是公共空间的创新和探索,以往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
城市公园运动为城市居民带来了清新安全的一片绿洲。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起源于美国, 1858年,设计师唐宁(A.J .Downing) 和奥姆斯特德(F.L Olmsted)倡导纽约建立中央公园后,全美各大城市都建立了各自的中央公园,形成了公园建设运动。开现代景观设计学之先河,标志着城市公众生活景观的到来。公园已不再是少数人所赏玩的奢侈品,而是普通公众身心愉悦的空间。因此,埃利奥特被誉为“美国公园系统之父”。城市公园系统建设获得美国法律认可并成为美国城市公园建设的一种模式。20世纪初,生态学逐渐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城市公园的建设与生态改善的发展联系也愈发紧密,城市公园系统的规划中更加关注对生态环境的改善。直至今天,国内外城市中所广泛建设的绿道、绿色基础设施、绿色网络等都是在城市公园系统上的延续和发展,对于塑造城市空间和整治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现今美国许多人口稠密的城市或地区已拥有成熟完善的城市公园系统,如纽约、大波士顿区域、旧金山和明尼阿波利斯等,拥有超过9 000个地方公园与游憩服务机构,管理着超过10.8万个公园和6.5万个室内场所。


2.2案例赏析

多伦多Corktown公园:多伦多市区的Corktown公园所在处是多伦多过往工业历史的遗存,遗留下来的只有一片迫切需要清理和修复的棕地。公园将景观设计与城市防洪措施完美结合,为城市公园设计树立了新的典范。公园滨河空间的绿地并未多加修饰,在雨季这里将被洪水淹没。而西侧9英亩的高地则将常年保持干燥,为城市居民提供多样化的娱乐休闲活动场地。经过重设计的棕地场地作为WestDonLand中的第一个城市公园,重构的自然将无人问津的城市边缘地带转化为深受众人喜爱的休闲场所,为多伦多公园生态多样性的建设树立了新标准。起伏的地形不仅可以阻挡洪水的侵蚀,创造了多样化的微气候植被区,同时阻挡了外围铁路、高速道路等基础设施与工业空间给公园带来的不良景观视野与噪音,不分季节吸引着人们与动物前往。


伯德菲尔德公园:坐落在泰晤士河南岸,毗邻诺曼·福斯特设计的大伦敦政府大楼。公园拥有独特的滨水位置,视野十分开阔,可以看到伦敦绝大部分的最具标志性的历史丰碑,如伦敦塔桥、伦敦塔以及远方变化万千的伦敦市天际线。公园为泰晤士河沿岸增添了一系列新元素。伯德菲尔德公园翻新工程最富挑战的一面在于,以相对较小、较为紧凑的使用空间来满足各类型的使用者群体,如居民、上班族、访客及游客。


新西兰怀唐伊公园:怀唐伊公园的前身是一块棕地,改造后的公园主要分为五大区域:活动区、长廊区、文化展示区、种植区以及基础设施区,这些区域有机结合,统一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为娱乐活动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无论从设计上,还是工程方面,它都充分体现了可持续性,做了大量的创新性展示。


布朗哈特花园 (BrownHartGardens):是一个富有历史感的高架公共广场,位于一个二级变电站的屋顶上方。新的进出台阶和玻璃升降台将购物者和游客带到了这个新的目的地,提供了一个轻松的沉思空间,远离附近牛津大街的喧嚣。人和植物是这里恢复活力的关键,可重新造型的定制花盆和家具创造了一个灵活的空间,可供多种使用。而新的咖啡馆与景观环境有机地结合,全年都可使用。


布达佩斯城市公园,建于1817年,捷克最大的公园,是英雄广场后面的森林公园,面积约1平方公里,有温泉、动物园、游乐场、植物园,属于适合各个年龄层的复合式公园。园内有一座农业博物馆,属罗马式、哥德式、文艺复兴式及巴洛克式的混合式样。城市公园内的温泉泳池是喜欢温泉的人千万不能错过的地方,公园里的塞切尼(Szechenyi)温泉有100多年历史,由3个大型露天公共温泉池和数十个特色室内小池构成,可以一边“泡汤”,一边下棋娱乐。公园里的建筑物将匈牙利的直线派风格和东方浪漫派风格揉合在一起。与动物园相邻的是游乐园,其中的环形旋转秋千也得到了“我们的欧洲”奖,是城市公园里值得观赏并进行尝试的一景。


明尼阿波利斯城市公园系统的迷你公园Levin Triangle,设置有儿童活动区、自行车骑行道和步道。其主体为设有部分围栏的儿童活动区(占总面积的1/3),体力活动设施包括沙坑、攀爬设施、滑梯和秋千等;其他面积大部分为草坪和树木,并设有两处供人休息的长椅。公园始建于1909年,儿童活动区是在1977年翻修改建时添加的。
明尼阿波利斯城市公园系统的邻里公园Logan Park设置有室外棒球场、篮球场、美式橄榄球场、冰上活动场、足球场、垒球场、网球场、儿童活动区、涉水池、步道、野餐区、公共卫生间和喷泉式饮水器,及室内游憩中心(包括社区厨房、微机室、手工教室、体育馆、会议室和多功能室)。由于设置有较丰富的运动场地,该公园是举行团队运动、临时赛事或者其他特殊活动的理想场地。Logan Park将固定场地与非固定场地相结合,一方面设置设施依赖度高的固定场地,如网球场、儿童活动区、涉水池和游憩中心等;另一方面设置非固定的混合使用场地,如棒球场、垒球场、美式橄榄球场和冰上活动场地,让这些场地的使用在空间上交叠、在时间上交错间隔。此外,公园还设有停车场,方便远距离居民到达公园。
明尼阿波利斯城市公园系统的社区公园Powderhorn Park设置有室外棒球场、篮球场、美式橄榄球场、足球场、垒球场、网球场、沙滩排球场、冰上活动场、涉水池、步道、钓鱼码头、儿童游乐场、花园、烤架、野餐区、公共卫生设施、喷泉式饮水器、压水井、自行车打气筒及大型室内游憩中心。另外,公园内有大型水体,能方便人们开展丰富的水上运动。该公园是公共集会、节日庆典和艺术节的常驻场地,其设施完善、自然景色宜人,具有“一站式公园游憩中心”的特点。
明尼阿波利斯城市公园系统的区域公园North Mississippi Regional Park设置有室外北密西西比区域公园路、船坞、钓鱼码头、野餐区、儿童游乐场、涉水池、公共卫生设施、喷泉式饮水器及室内解说中心。公园地处密西西比河西岸,植被茂盛、自然景色独特,河滨环境能为当地居民提供多样的游憩空间。此外,室内解说中心也为公园使用者提供多项户外自然体验项目。


2.3启示

城市公园是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也是城市公共空间演变和社会生活方式转变的结果。城市公园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公共空间,在功能上实现了公众社交、聚会、休闲、娱乐、运动与教育活动相结合的理想,而且在内涵上体现了社会平等和尊严。这样的城市公园不分种族、等级、性别和年龄,可以自由而免费出入,最终成为一种理想的城市公共休闲空间。 城市建设公园的目标是给予市民“更多的健康和幸福”。
城市公园是城市空间的一个重要场所,它既是城市生态景观,又是居民休闲的娱乐场所。“城市公园作为一种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居民交际、约会、讨论的社交场所,已成为城市普通居民生活的一种延伸,具有公民社会属性。”
城市公园系统在促进本国居民进行体育和体力活动、提升国家公共健康水平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城市公园是人们进行游憩休闲运动的重要建成环境,在现代生活方式下,对居民达到体力活动的推荐标准和健康具有显著的影响。增加与优化可达性高、设施完善、免费或低收费的城市公园被认为是促进居民进行体力活动的有效途径。美国城市公园系统对促进本国居民进行体力活动,提升国家公共健康水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我国的城市公园发展史

3.1小史

近代公园的发展

我国近代城市公园发展伴随着鸦片战争的社会背诞生的,鸦片战争之后,我国先后出现了一批帝国主义国家的租借和殖民地城市。城市生活的内容与城市结构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清末沿海城市出现了公园,最早出现的城市公园是上海英美公共租界的外滩公园,当时称之为公共花园,此公园于1868年开放,是中国第一个城市公园。在西方造园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殖民形式园林,为少数西方殖民统治者服务,规定“华人与狗不准入内”,这与西方国家侶导的追求自由、平等的“城市公园运动”形成了鲜明对比。1907年,齐齐哈尔城西仓西公园落成,即后来的龙沙公园,是中国人最早自建的公园。北京、天津等地也兴建了专供外国人游览的城市公园,如天津的民园。这些殖民地公园的形式和特点。在新中国成立后,替代了为少数人服务的中国古典园林,成为中国近代城市公园的雏形。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期间,由于民族灾难深重,国民政府腐败,人民生活疾苦。城市建设每况愈下,公园建设基本停止。


建国初期公园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出于对人民群众业余休闲娱乐活动的支持与鼓励,城市公园的建设逐渐受到重视,由于当时我国刚刚走出战乱,公园建设受到了经济、思想、技术上的限制。所以,在城市公园发展建设初期还是以学习前苏联的文化休息园的形式为模板,加大了恢复和整修力度。基于解放前遗留的近代城市公园和纪念性园林基础,大量兴建了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各种类型公园,促使公园的数量不断增多,类型日趋丰富,规划建设,经营管理的水平亦不断提高和完善。1949年底,全国城市公园 112个。北京市成立公园管理委员会,确定公园的经营方针,决定在自给自足的原则下开始实施城市公园的重点恢复与建设。中山、北海两个重点公园开始着手修缮,也开始对其他古建进行修缮;上海在整顿旧有公园的同时,将政府接管的帝国主义租界跑马场改建为人民公园,这是上海人民按自己意愿建设的第一个城市公园。
由于“大跃进”、农村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等的影响,公园建设也受到很大影响,但是我国的城市公园还是得到了发展,到了1978年增加了5倍。


改革开放初期公园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公园建设进入了新时期。国家对园林建设的投资明显增多,公园建设也受到了积极影响。自我国成立以来,在城市绿化工作上做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各地城市公园建设速度普遍加快,数量和质量都有了较大提高。由于与外界的交流也日益增多,我国的公园建设出现了许多新的形式。例如哈尔滨游乐场、广州东方乐园的兴建以及公园中游乐设施的增多,表明我国公园建设己由纯粹的被动观赏转向被动观赏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方式。


我国当代城市公园发展的历程

1985-2011年间,公园数量从1026增加到10780个,一方面综合性多功能公园出现,多集文化活动、休息奴乐、服务设施于一体;另一方面专门的特色公园也大量涌现,如广州雕塑公园。2013年,我国拥有城市公园1.2万余个,平均每个公园拥有体育场地1.7个。2015年,我国城市公园数量约为1.4万个,面积为38.4万公顷,平均每万人城市居民拥有0.3个公园,人均公园面积为8.3m2;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城市公园发展与世界公园发展存在着明显差距。


3.2城市公园发展中的问题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之一,在过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我国城市的加速发展与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存在矛盾,落后城市基础设施数量不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们需求的矛盾,导致我国城市公园建设与城市快速发展存在着不相适应问题。其中,城市公园建设缺少长远而合理的规划,使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系统性问题。其主要表现是在城市公园的建设过程中选址的随意性大,使城市公园的布局无论是在使用上还是在设计上都极不合理:设计风格随意性大,使城市公园在传承文化、延续城市文脉等方面都没发挥应有作用。


城市公园可达性问题
服务半径反映城市公园游憩服务能力,也是评价城市公园服务是否合理、规划布局否符合人本的标准。现有使用的公园最大服务半径并不统一,而且服务半径大多来自城市公园规划者,而没有考虑到公园使用者的需求。同时,城市公园建设相对市政建设滞后,使得各级各类绿地服务不完善,造成城市绿地服务半径不合理,不能方便地满足居民享受城市公园。同时,这也影响到大型绿地在城市防灾中的、发生时、发生后所起的作用。


城市公园可持续管理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公园从总体上实行的是财政拨款,经费较紧张。从国际经验看,我许多公园的经营理念和体制落后,基本停贸在门票销售、软饮售卖的经营模式,导致商业化泛滥,预期收益差。“城市公园是优化生态环境、美化市容面貌、完善城市功能的造福了孙后代的民生工程。”按照 “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要求,积极顺应我国城市公园快速发展新形势,加强对城市公园提档升级和管理。


城市公园创新性问题
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风景园林事业发展的精祌,在维护秉承传统园林设计精髓与技法的同时,结合时代科技,如新材料、先进理念、施工工艺与计算机应用等,开启城市公园数字化建设。城市公同的动态监测、合理布局、服务半径可达性的合理性计算研究等都是近年来我国城市公园在传统园林设计上更科学、符合公众对城市公园的使用的模式。


城市公园不均衡问题
由于我国自然地理条件、社会历史文化、经济状况等区域差异,使我国城市公园类型、性质、价值、发展方向等体现出地域差异与不均衡性。自然、人文资源分布不均衡。其次,居民需求表现也有地域不平衡性特征。东部地区的公园个数、数量、绿地面积等指标远远高于中、西部。 因此,各地应兼顾自身的资源、设施与需求发展特色城市公园。


4休闲、游憩、运动与城市公园

与城市公园快速发展相伴随的是体育运动的兴起,英国城市公园早期倡导者乔舒亚·梅杰认为“公园会促进人们加强体育锻炼,帮助他们远离疾病,而且自打不再从事诸如种地和打猎之类的体力劳动以后,许多城市居民都感觉要有地方发泄日渐积累的压力”。其设计的女王公园就包括射箭、掷环、保龄球和体育馆等设施。19世纪晚期,城市公园成为体育运动最重要的公共空间,1880年曼彻斯特的肖斯坦福特公园已有大量体育运动设施;在19世纪90年代,伦敦巴特西公园也已配备了板球场、足球场、草地网球场、保龄球场和体育馆。


伯肯黑德公园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城市居民的休闲、运动需求,为当地居民营建了板球、曲棍球、橄榄球、草地保龄球和射箭运动的场地,还建设了军事训练、学校活动、地方集会、展览以及各种庆典的场所。利物浦市民以此为傲,甚至以“人民公园”赞美。英国伦敦摄政公园,原为皇室猎场,占地166万平米,其中央草坪提供了橄榄球、垒球、足球、板球、长曲棍球等运动场地。围绕公园草坪、湖泊、山坡布局了不同长度和类型的健身步道,供锻炼者选择,是伦敦最大的可供户外运动公园。


美国城市公园系统在促进本国居民进行体力活动、提升国家公共健康水平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城市公园分类体系以体育运动体力活动需求为导向。根据美国国家游憩与公园协会(National Recreation and Park Association,简称“NRPA”)2016年调查结果,美国居民平均每年访问当地公园和游憩设施的次数是29次,同时在受访的公园使用者中,52%的受访者表示进行体力活动是促使他们访问公园和游憩设施的关键因素;31%~85%的公园使用者利用公园进行中高等强度体力活动(MVPA)。美国城市公园系统对促进本国居民进行体力活动,提升国家公共健康水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德国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借鉴了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式设计手法,以开阔湖面为景观基调,沿岸配合大片变化起伏的草坪,中间分布了33个体育场馆,深刻体现了“近距离的奥运会”这一建筑设计主导思想,是市民最佳的体育运动去处。


西班牙巴塞罗那蒙锥克公园,将城市文化、体育运动和生态环境有机融为一体,合理安排剧院与博物馆、花园与林荫道、各类运动场和游乐场,特别是突破了大型体育场馆的地域限制,转而以小型体育场所和运动设施结合公园融入城市社区。


日本三木综合防灾公园,由中央的城市道路将其划分成东部“运动森林”和西部“自然体验森林”两大区域,“运动森林”区域中的体育场和体育馆可作为储备仓库,“自然体验森林”区域中的网球场、草坪广场和游乐园可作为临时避难场所,具有平灾结合、体育运动场所和区域防灾避灾中心相融合的双重属性和功能。


5城市公园展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高速发展,城市的规模和数量正在快速增长。城市公园伴随城市的发展而快速发展。发展趋势有以下几方面:


公园形式多元化:
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对娱乐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园形式多元化成为今后城市公园建设的新趋势。为在建成区获得新的公园用地,推崇混合开发公园形式的新思路,如公共墓地、公建屋顶、开放式校园绿地、租赁式社区花园的公共部分、水利设施用地、跨高速公路的人行立交、废弃的道路、停车场和垃圾填埋场等各种潜在的绿化游憩用地。应对用地紧缺的城市公园形式的创新,不变更用地性质,但可建设成公共游憩绿地,从而具备公园的实际使用功能。


商业区公园化:
支付更多的房地产税(BIDs)用来支持商业区公园化(PBD)的改造发展。BIDs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平投资办法,用于发展步行商业街的公园化改造,维护和管理新建的公共生态开放空间,使得城区的商家可以和郊区的购物中心竞争。资金用于花草树木和其他植栽生态管理、垃圾清除、安全设施提供及室外游憩活动项目的安排。PBD的改造与管理是直接由周边的业主和广大市民负责,标志着商业区公园化的一种发展趋势。


社区公园体系化:
削减的碳排放量,完善社区公园体系化以提升居民就近步行游憩的新兴发展战略,在联邦政府的“从红色用地到绿色用地长期计划”框架下进行的“洛杉矶河复兴总体规划”将于近期完成。全面梳理重要的自然、交通廊道,通过综合用地评估,识别沿线可改造的商业、工业或公共地产,将横亘市中心地带长防洪水渠改造成兼具游憩和生态功能的各类社区公园,并沿河精选 “社区发展机遇区”作为优先发展区和各种改造方案的实践检验区;2019年内,北京全市将有50处袖珍公园建成开放。


公园绿道线形化:
绿道是在公园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绿道具有休闲、水土保持、生态廊道、交通替代等功能,其独特的线形连接了社区公园、城市公园、郊外绿地、国家公园等,使得城市内部公园系统、市域公园系统、区域公园系统、国家公园系统等不同等级的公园系统连接成为整体。相互交织的绿道发挥的连接性功能是公园形成系统整体的基础,也形成了未来城市公园系统绝对的结构性优势。


公园生态网络化:
构建城市公园生态网络是保护城区、城乡和城际之间生物多样性、恢复景观格局、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镇景观品质、提供高质量生态服务等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城乡发展,构筑完整连续的城市公园生态系统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城市公园生态系统的网络化规划已逐渐成为21世纪户外生态开放空间规划的国际趋势。


公园管理自动化:
“公园管理自动化发展”分硬件和软件两大类。硬件类包括历史公园、海岸地带、社交花园、植物园、树林、林地、鸟类活动地、城市绿道、草坪、会馆、动物园。软件类包括城市精神、公私参与、公共艺术、环境教育、革新步骤、收入与魅力、地域管理、评价与观测技术、实践、奉献、公园管理、室外活动空间、协调、信息、活力、个性化展示、资金积累、技术革新等。城市公园的管理自动化发展趋势是对现有的设施质量进行维护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生态价值的自动化网络管理,安装系统完善的网络工程,利用计算机程序控制喷灌、音像展播、灯光调节、监控系统、游人交通、商业活动等,雨水利用、园区清洗、植物群落修整等借助机械设备定期来解决现代化,以满足城市公园的多种功能要求。


6结语

总之,“健康中国建设”建立在我国的城市公园建设和发展之上。现阶段,“健康中国建设”的当务之急是重新审视我国城市公园的功能定位,确保城市公园全民健身的功能定位在标准规范制定、规划设计实践等不同层面得到充分表达和体现。为“健康中国建设”战略的落地与推进提供可行的规划对策。城市公园作为全民健身游憩休闲场地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建和改造提升两方面都具有紧迫性,但同时也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城市公园为打造健康中国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崔蕊满.城市空间转型的多重维度思考——记“比较视野下的城市空间转型跨学科工作坊”.中国社会科学网.2017-11-09
[2]王德刚.坚持共享理念让城市公园回归本位.《中国旅游报》.2016-02-24
[3]张宜平.基于环境保护探讨城市公园设计研究.2017-11-29
[4]高科.美国公园建设运动何以兴起.中国社会科学网.2018-07-16
[5]张梦佳,王开,刘建军.体力活动需求导向的美国城市公园分类体系解析与启示.《规划师》.2018年第4期
[6]张宜平.基于环境保护探讨城市公园设计研究.《环境科学与管理》.2017年第6期.
[7]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EB/OL]. http://w/zhengce/content/2016-06/23/content_5084564.htm. 2016-6-15.
[8]“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 http:///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2016-10-25.
[9]英国近代城市公园的创新与特色.2018-06-0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