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莎资本熊琦】投资的道与术:自我和公司价值的认知与坚持

 奔跑在成长路上 2019-10-28

大部分投资者的成长过程中基本都会有这么一段经历:一开始认为自己能发现股市真谛快速实现财务自由,之后逐渐认清现实追求稳定收益。

投资旅途中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更正自我认知的过程,而这个成长过程中的最大转折点便是把研究的精力更多的放在买入股票之前。

刚开始的接触股市的时候,或许因为某个人的一句所谓“内幕”我们便会满怀期待的快速买入,幻想翻倍之后的美好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买入的股票并没有走出预期的走势,我们开始动摇但又害怕失去,便开始研究各种技术分析,推敲着下一个技术时间点是什么时候。

同时,逛各大股吧,时间久了还时不时“指点”几句。一次次的失落之后,嘴上虽然在抱怨,但心里依旧不愿放弃,于是尝试去关注这个公司到底是干什么的,这个行业怎么样等等。

回顾整个过程,在买入股票之前我们付出的研究精力几乎为零,买入之后所做的研究只不过是被套了之后不知所措的表现。

一次次的伤痛之后,我们渐渐认识到:投资并不是追求刺激的赌博游戏,而是实现资产稳步增值的财富管理。

随着我们逐渐成熟,在作出投资决策之前,我们会花大量的精力去研究行业、公司,也会花时间去学习专家对宏观的解读与判断,经过大量分析对比之后在众多公司中买入最合适的个股,买入之后更多的便是做好跟踪。

那在做交易之前我们应该做好哪些研究呢?

我认为我们应该先审视好自己,再去研究公司。

审视自己:认清自己的能力圈边界

在投资中,认清自己的能力圈是极其重要的一件事情。

能力圈首次提出是在1998年的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在此后的信中陆陆续续对此概念做出补充和完善,并最终与部分所有权、市场先生以及安全边际等理念一起,构成价值投资的基石。

在认清自己能力圈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客观地认识这个世界,万事万物均有其运转的规律,认清事物规律之后,尽量顺势而为。

在投资过程中要时刻记住:股票是上市公司的部分所有权,其价值由公司未来的持续盈利能力决定。

我们就应该从公司持续性和盈利性出发,更多的专注于该公司所处行业未来的前景和公司在行业中地位的变化以及该公司未来盈利能力会是怎样一个趋势的研究。

其次,我们主观上要诚实的认识自己,我们必须承认,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局限性,哪怕是在自己深入了解过的领域,也会有擅长和不擅长的区别,投资是真金白银的往市场里投钱。

因此,我们必须诚实的面对自己。只在自己熟知的领域投资,同时尽量使用自己擅长的方法。

比如:对于科技和军工股,如果不是专业背景出身的,尽量不要去碰,这两个领域已经远远超出了很多人的能力圈。

科技股由于时代的高速发展,往往是一个技术还没搞懂下一个技术已经将其取代,甚至有些技术从开始就是一个错误,而外行还痴迷于旧技术和错误技术的研究之中。

而军工股由于军工领域的保密性,决定了很多军工企业就不可能研究得很清楚,所以,这两个领域的个股很容易因为大家的不懂而爆炒一个看似完美的逻辑,但外行都会成为最终的买单者。

对于投资方法的选择我们也要认清自己的能力圈,比如对于成长股和白马股的投资,如果没有超强的产业研判能力和对预测未来的远见,那就尽量少做成长股投资。

一般而言,成长股的市值会远高于公司当前的实际价值,而支撑企业目前估值的是预计企业未来营收和利润能够高速增长。

但就中国近些年而言,大部分的成长股都是伪成长,能够真正成长起来的企业又有几个?

就算跑出来的成长股在其成长过程中很多也是磕磕绊绊,股价大起大落,很容易中途承受不了回撤而下车,因此如果不是极有远见之人可以等成长股基本跑出来成为行业中的胜者之后再进行投资。

这样我们虽然可能错失部分收益,但像隆基、立讯这些公司确立行业龙头地位之后的收益也相当可观。

对于投资方法的另一个维度,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我们也要认清自己的能力圈,技术分析门派众多、迭代较快,更多要看个人天赋和悟性。

但基本面分析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真正可以学习并且通过不断学习能掌握更加熟练的,所以我们应该诚实的面对自己,选择符合自己的方法。

当然,能力圈是可以不断精进和扩大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完善自己。而对于自己能力圈之外的事情,我们只能抵制诱惑,在该领域没进入自己能力圈之前坚决不碰。


伟大公司要买得足够合理,而成长性公司要买得足够便宜


关于公司研究:

第一,对于伟大的公司,估值基本合理甚至贵一点就可以开始买入;而对于成长股或者普通的公司而言,一定要买得足够便宜。

伟大的公司,持有者基本都是机构,每家机构都在不断的研究和调研,进而不断修正自己的估值模型。

因此,除非出现大的系统性风险,能够找到一只严重低估的白马股确实不容易,因为一旦估值略低于合理水平,有些机构便会开始抢跑。

而对于成长股,其成长的过程必然不会一帆风顺。因此,对于成长股而言,并不是合理就可以买入,要把成长过程中的风险也考虑进去,并给一定折价。

只有买得足够便宜,才能拿得住,等到该股真正成长起来的那天。

对于普通的公司,如果不考虑题材炒作的因素,能赚就只有估值回归的钱,如果估值合理,那就没有可赚的空间了。

第二,多研究那些护城河深的公司,因为他们赚钱不辛苦,并且可以保障长期盈利,如果长期看还有不错的成长性,那就是极其理想的标的。

比如上海机场由于资源垄断可以收日上上海42.5%的销售额扣点率,对于上海机场而言,这些扣点中除了10%不到的成本再加上税收以外就全是净利润。

而中国国旅由于特许经营,免税店价格远远低于专柜,除了只允许少部人去购买外,很多爆款商品还常常断货,最关键的在于目前2000亿的免税市场,国内只承接了400多亿,在政策的不断利好催化下,未来还有极大的成长空间。

对于A股的股王茅台,公司产品本身就有很高的护城河。

第三,多做行业和个股的深度研究,少盯盘。巴菲特说过:“如果你问我一只股票一年后能不能赚钱,我可以告诉你答案;但你问我一只股票明天能不能赚钱,我不知道”。

交易性机会不是不重要,而是太难把握,以市场上以交易见长著称的游资为例,今年以来,上证上涨15.73%,市场环境还算不错,但今年以来最活跃的前十大席位胜率无一超过50%(见图一)。

因此,除非你真的是在交易上拥有极高的天赋,不然的话就静下心来多做基本面的深度研究,少盯盘。

图一

克服人性的弱点:仅仅靠认知,你也不会在股市中赚很多钱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炒股是认知变现最好的途径。而在股市中,保守的说,具有正常、甚至超常认知能力的人要占到一半以上。

可为什么最终还是突破不了“八亏一平一赚”的魔咒呢?这是人性使然,是人天生的性格弱点导致的必然结果。

能最终赢得市场的无一例外的是那些能够克服人性弱点的人们,从这一维度来说,智商反而退居其次了。

炒股确实是认知变现的比较好的途径,然而人的天性会一定程度上制约你的变现能力。

举个例子:现在说起茅台人人都伸大拇指,但能从13年持有至今,获得8倍收益的人却少之又少,有人中途选择了退出,大部分人甚至开始就放弃,错过有时候不是因为认知,而是因为人性。

追高、恐慌、从众、不甘落后,这些心理时时刻刻在击打着你的小心脏,让你时时刻刻忍不住冒险追高、武断抛售、盲目跟风、狠心割肉。

认知能力在这一刻的赚钱效应根本不堪一击。

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认知能力正常,甚至超常的精英们会在市场里一败涂地的根本原因。

他们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股票,不敢毅然决然的持有,也不甘忍受“别人赚钱我亏钱”的落差。只能在踩踏中割肉,在行进间踏空。

所以,在我看来,“术”的方面我们应该了解自己,了解标的,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道”的方面,我们应该坚持自己、坚守价值。

如此,方能在市场中有立足之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