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家长们有没有发现,现在大部分孩子的心理都处于亚健康状态。 在家庭中一帆风顺,几乎没有什么困难,一副现世安好的样子。可一旦孩子进入学校或社会后遭遇挫折,就会表现出极差的抗挫力。 比如畏难心理太强,遇到稍微难一些的问题就下意识退缩;经受不起挫折,一旦失败就一蹶不振。 前段时间发生的17岁少年跳桥案,至今仍让人印象深刻。 是什么让一个很快就成年的孩子,从车上快速走下,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结束生命呢?也许在与他同龄的人中,还有许多人在经受着更大的挫折。 很多家长疑惑,为什么生活条件好了,现在孩子反而都变得脆弱起来了?平常在家打不得骂不得,甚至在外遇到挫折,也会采用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 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心理弹性。 01关于心理弹性心理弹性最早提出时,是受到了物理学中弹力力学的启发。
心理弹性好,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在逆境下表现出来的品质和能力比较良性。 心理弹性属于积极心理学的范畴,是促进人一生发展的重要品质,也被称为抗逆力和复原力。 心理弹性好的人,身体在面临压力时的表现也会较好,比如压力荷尔蒙的水平会在承受精神负担后迅速下降。 好消息是,研究证明心理弹性是可以通过训练来培养的。 02心理弹性对孩子的成长而言,有何重要性?1)内化并消解负面情绪 契科夫的一篇短篇小说《一位官员的死》,就是对心理弹性弱的人的一种极端讽刺。 主人公在一次看戏时不小心打了个喷嚏,把唾沫星子见到了前排一位位高权重的官员身上。 极度恐慌的他赶紧道了歉,官员表示原谅。但他仍然心有不安,于是又一次道歉,到第3次时,不耐烦的官员面露凶色。 之后,主人公又特地找到官员家,反复求对方原谅他。直到烦透顶的官员让他滚,他才在担惊受怕中睡死了过去。 像这位主人公这般滑稽的心理,现实中实际也存在。 但凡内心出现了恐惧与担忧,心理弹性就处于紧绷状态,无法自行排解和调节。于是在这种失衡的状态下,最终选择了极端的逃避方式。 2)形成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弹性能让人快速从消极情绪中恢复,本质上来说属于一种防御机制。 当孩子习惯后,再遇到类似的逆境,这根心理弹簧就会自动弹出,并进入到防御状态,使孩子免受外界压力和逆境带来的伤害。 3)良好人际关系的必备品质 心理弹性在孩子的各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孩子难免会碰到各种各样不尽如人意的事情。 如果仅仅是一次小误会就让孩子封闭自我、自我怀疑,就不可能建立起良性的人际关系。 03孩子心理弹性的发展历程其实,等到大部分家长发现孩子抗挫能力差的时候,就已经晚了。心理弹性,其实从婴幼儿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发展征程。 孩子在学习各种新兴事物时,会不断遇到失败。但正是这样试错的过程,让他们能拥有不断尝试的勇气。面对失败重新调整自我——再次尝试——再次失败——再次调整,经历反复的循环,最终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生活中很小的一件事都是如此,在无数失败后,才会有成功的希望。 比如孩子独立进食,最开始拿稳勺子都是个问题,等到好不容易能瞄准食物,却又发现自己根本挑不上来,反而将它们散落得到处都是。 但只要父母在这个过程中给予积极正面的鼓励,而不是批评或代劳,孩子都能在一遍遍尝试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吃饭的技能。 人生中的很多个第一次都是如此,这对孩子的心理弹性培养意义非凡。比如上幼儿园第一次自己擦屁股,上小学后第一次没考到满分等。 那么,为什么孩子们的心理弹性最终会参差不一呢?主要是部分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让孩子早期尝试失败,在不断试错中成长的重要性。 如果每次孩子面临失败时,家长都出现过分保护代替甚至大包大揽的情况,就会压制孩子心理弹性的发展,使其在下次遇到失败时手足无措。 04家长的哪些行为对发展心理弹性不利?1)过度担忧与焦虑 家长担心孩子受伤的心理可以理解,但过度担忧,把孩子保护在自己营造的套子里,只会让孩子错失很多成长的机会。 于是,孩子自由探索的空间,被限制得只剩一亩三分地。 他们可能会成长得很顺利,没有什么失败和痛苦,但日后一旦遇到暴风雨就将被摧毁。 2)强权控制 很多父母认为自己的人生经验较多,因而不顾孩子自己的成长规律,利用自己的强权控制孩子必须沿着某条路走下去。 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自由探索和试错的机会同样被剥夺了。 一直在父母手掌中成长的他们,心理弹性可能一绷就断。 3)过度夸奖 如果父母日常生活中总是使用不正确的方式夸奖孩子,就会让孩子对自己产生过高的期待,进而无法接受失败,认为自己人设崩塌。 于是在面临没把握的困难时,孩子多半会选择放弃或回避,以免经历失败。 05心理弹性可以从婴幼儿时期开始培养如果孩子缺乏挫折经历,他的心理弹性发展就会比较弱。 因而父母不要对孩子保护过度,让孩子有机会进行探索和试错,而不用担心失败和负面结果。 1)创造可失败环境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保护可谓是严严实实,其实想保持较低的成长风险是可以理解的。 比如在尖锐的桌桌角角四周包上海绵垫,并在插座上安装安全设备等,但不需要把所有的地方都包裹得严严实实,给孩子营造一个完全没有危险的环境。 这样的童年缺乏探索是无趣的,也是不完整的。 2)鼓励孩子尽早失败 就像孩子学会翻身、抬头、走路等各种动作时,都会出现失败的情况。 父母要做到正确对待与接受,让孩子自己在跌跌撞撞中掌握这项技能。 比如孩子第1次走路时摔了一跤,父母要做到不过度反应,学会适当忽视孩子可以接受的受伤,不要着急立马将他扶起。 这样,孩子才能在摔跤的试错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心理弹性。 3)保持适度的危险范围 危险也是分程度的,有些危险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可能只是摔破一小块皮肤,很快就能恢复。而有些危险,则可能是孩子从高处坠落,造成不可逆伤害。 对于前者,父母大可放手让孩子进行探索,将其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而对于第2种伤害,才是真正应该做到无缝保护的。 ![]() 就像教孩子学骑自行车,摔跤是难以避免的,但不必摘掉头盔。 4)为孩子的错误鼓掌 大部分人都认为成功才是正面体验,导致孩子认为失败是成功的反面,于是出现一种强烈的胜负心,难以接受失败。 父母也要尝试着对孩子那些付出努力但并未成功的失败,给予积极的鼓励,比如拍手或语言等,以此庆祝孩子坚持不懈的努力精神。 心理弹性是从婴幼儿时期孩子在一件件小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正如压死骆驼的并非最后一根稻草,家长要注意孩子成长过程中每一次面对困难的态度和做法,学会让他自己从中寻找出口。 |
|